植物学野外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1.通过实习,巩固和提高课堂所学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培养独立工作与与人合作的能力。
2.学习用正确的方法和手段来观察和研究植物,达到提高分析和综合的能力。
3.掌握植物的采集、压制、标本制作、种类鉴定等工作的基本操作方法,为今后的植物学教学和科研打下初步的基础。
4.走出课堂,体验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达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
结合,激发学习热情。
二.实习意义:
1.通过实习,可以复习和巩固课堂所学的植物学理论知识,实践检验理论,以
达到知识的升华。
2.培养实践和动手的能力,提高我们各方面的技能,达到教与学的统一。
3.通过实习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体会合作达到成功所带来的
乐趣。
4.利用野外实习可以很好地让同学们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培养热爱自然、
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激发学生积极探索自然界的奥秘的兴趣。
三.实习内容:
5.19.教四—705---开植物学实习动员大会,杨老师给我们讲授标本采集与制
作的方法。
5.20.寸金公园---识别常见观赏植物的形态、分类特征,进行观察与识别。
5.21.寸金公园---常见野生植物的形态、分类特征,进行观察与识别并复习前
一天的知识
5.22.森林公园---山地植物种类识别与采集,并进行标本的制作。
5.23.校外农田---进行农田杂草实验。
6.30.南亚热带植物植物园---常见热带植物种类识别与观察。
7. 1.南方国家林木种苗示范基地---了解当今种苗培养技术。
7. 2. 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树林植物种类识别,了解红树
林的自然和人文价值。
7. 3. 寸金公园、校内---植物鉴别复习。
7. 4.古榕广场、生化院大厅---植物鉴别考试。
五.结果分析:
1.植物辨认
这次的实习给我的一个最大的困难就是辨认那些非常相似的植物了,尤其是羊蹄甲、红花羊蹄甲、紫荆洋蹄甲,还有石蒜科的蜘蛛兰和文殊兰的辨认等,真的很难区分,但经过查书,将其的辨别的特征列如下面:
(1).羊蹄甲、红花羊蹄甲、紫荆洋蹄甲的区别:
羊蹄甲(紫羊蹄甲):雄蕊3-4枚,花瓣倒披针形,叶裂片稍尖或钝。
红花羊蹄甲:雄蕊5枚,花为总状花序,花瓣紫红色,披针形,果不实。
紫荆洋蹄甲(洋紫荆、红花紫荆):雄蕊5枚,花为伞房花序,花瓣淡红色,
卵状短圆形,有荚果。
其检索表如下:1. 雄蕊5枚
2. 花为总状花序,果不实。
---红花羊蹄甲
2. 花为伞房花序,有荚果。
---紫荆洋蹄甲(洋紫荆、红花
紫荆)
1.雄蕊3-4枚,花瓣倒披针形。
---羊蹄甲(紫羊蹄甲)(2). 石蒜科蜘蛛兰和文殊兰的区别:
蜘蛛兰的主要特征:具鳞茎,叶稍肉质,剑形,无叶柄,形似对生;具膜质的佛焰苞状总苞;伞形花序有花数朵,花白色无梗;花被裂片线形;雄蕊的花丝基部合生成的杯状体(雄蕊杯)漏斗状或钟状,顶端具齿。
文殊兰的主要特征:鳞茎近于长柱形;叶具肉质,披针形,边缘波状,暗绿色,螺旋状生于基部;花茎直立,伞形花序有花数朵至约20朵;佛焰苞总苞片2片,反折;花高脚碟状,稍有芳香味,花被管顶部白色、其余稍红褐色。
(3).马尾松与湿地松的区别:
马尾松特征;树干较直,树皮深褐色,端褐色叶2针1束,罕3针1束,长12-20CM,质软,叶缘有细锯齿;树脂脂道4-8,边生。
球果长卵形,长4-7CM,径2.5-4CM,有短柄,成熟时栗褐色脱落而不,脱落而不突存树上,种鳞的鳞背扁平,横不很显著,鳞脐不突起,无剌。
湿地松特征;树干通直,树皮灰褐色,针叶二针或三针一束,长18~30厘米,深绿色,腹背两面均有气孔线,边缘有细锯齿,无树脂,球果长圆锥形,2~3个聚生。
种子卵圆,具三棱。
2.标本的采集
标本的采集是我们植物实习的一个很重要内容,既考我们的专业知识,又考我们的动手能力,更考我们的观察能力,下面是植物标本的几种采集方法:(1)木本植物的采集——木本植物一般是指乔木、灌木或木质藤本植物而言,采集时要选择生长正常无病无害的植株为采集对象,并在这植株上选择有代象,并在这植株上选择有代表性的小枝作为标本。
所才标本一般要带有叶、花或果实。
采集时用枝剪不能用手折,以保持标本的美观与完整。
所采标本大小要适中。
(2)草本植物的采集——高大的草本植物的采集方法一般与木本植物相同。
但较小的植株除了采集它的叶、花、果各部分之外,必要时采集它的地下部分,如根茎、匍匐茎和根系等,尽量挖取。
因为有时候地下部分是我们辨别分类的重要依据。
3. 标本的压制
我们一般是制作蜡叶标本,主要有下面的操作步骤:
(1)整理标本——把标本上多余无用的密迭枝叶疏剪去一部分,免得遮盖花果。
(2)编号——把采集的同种植物编同一号数,所编的号数要与野外采集记录号数一致。
(3)压制——我们用木质的夹板来压,在底板铺上一层厚的草纸,将整理的
标本平放于草纸上并展平,正反叶弄好,然后盖上草纸。
大的花果要用厚一点的草纸。
压制时要将标本的首尾互相调换,使木夹内的标本和草纸整齐平坦,重叠到一定高度时,即用绳子将木夹捆住。
(4)换纸——新压的标本每天换纸一次,以后隔三四天换一次。
初换纸时必须将覆压的纸条、折叠的叶子和花小心张开。
这是压制的关键。
在换纸的过程中,如发现花果脱落须将其放入纸袋中与标本压在一起,并在纸袋外面写上与标本相同的号数,以免混乱。
四.实习体会:
在这短短的十天植物野外实习中,我亲身体验了辨别植物、采集和制作标本的全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领会了野外实习对专业的巩固的提高的重要性。
它是检验理论的一块试金石;是课堂内与课堂外的互补;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教与学的互动;是感性与理性认识的升华。
这十天的实习过程,也培养了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对大自然的新奇与美丽的惊叹与热爱之情。
我们学会了独自思考、团结合作、不停探索。
也提高了我们的综合与分析能力,最重要的是使我们的专业知识上了一个新台阶!
十天中,我们是以小组为单位,由带队老师给我们讲解为主,我们动手为辅有时候时间自个掌握来实践。
我们一边认真听着老师介绍一路上看到的各种植物所属的科与种名,一边在本子上记录着,生怕记漏、听漏任何一个种名。
几乎整天我们都在路上走,这对人可真是一种考验,既考验我们的记忆力,又考验体力还要靠耐性。
有时候头晕得要命,因为科名与种名是在太多啦!但兴奋程度从来没减,因为我们去了很多地方,比如:南方国家林木种苗示范基地、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渔港公园……最让人兴奋的是去森林公园了,因为那里有我们非常渴望见到的猪笼草。
此时,我们小组的团结合作精神发挥了。
大家按出发前的分工有条不紊地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始工作。
辨别、采集标本是我们的主要任务。
每次一见到一株陌生的植物,我们就好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都不停地问“这是什么啊,这是什么啊?”对一株植物来说,我们一般要观察它的茎、叶花、果实,有时候拿叶子对比一下,搓烂闻一下味道,同时也观察它所处在的生活环境等,以此来对它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并猜测它属于哪个科哪个属的。
不懂的用枝剪剪下合适大小和合适部位的植株,用标签做好标记,放入采集袋中,回去再向老师请教。
每见一棵植物,看了它的主要特征,都在脑袋里不停地收索有关它的信息,每到此时都感到书到用时方恨少,理论和实践还是有很大的区别。
但野外实习就可以让我们把课本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联系起来,通过形象的记忆,加深我们的印象!
这十天,我们走的路非常多。
我们看得多,听得多,问的更多。
我们不停地重复旧的知识,又不断地接受新的知识。
有时三两个人围着一堆标本,一边看着标本,一边翻参考资料,不断讨论,以期给这种植物定科种名。
有时候两种非常相似以至你无法区分,这个时候我们就学会了从各方面细节来对各种不同的植株所属的科属进行检索。
当我们真能区分他们是,心里是多么有成就感。
最具有挑战性的就是我们的综合实验了,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全部由我们小组完成。
实验题目是《农田杂草实验》,但研究的方向得由我们定,我们要
设计方案,确定研究方向,找实验基地,所有一切都由我们独立完成。
团队精神非常重要,我们小组成员积极配合,查资料,写方案,走访农田,大家都干得津津乐道。
因为这真正能提高我们的实验能力。
最后我们的小组实验非常成功,达到了与其的效果!而在最后的植物鉴别考试中,我们都取得非常好的成绩,功夫不负有心人啊!
这次的实习使我学会了很多,课本上的,课本外的,我们都达到了最佳的结合。
同时增大了我的见闻,扩大我的视野,更给我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