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史趣闻明长城多为修复加固 主要格局为北齐时期构建

历史趣闻明长城多为修复加固 主要格局为北齐时期构建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明长城多为修复加固主要格局为北齐时期构建
导语:前不久,怀柔一段1300米长的明前残长城,被专家初步推断为北齐时期的长城遗址。

近年来频频发现的遗迹,正在填补北京古长城历史的空白。

可以
前不久,怀柔一段1300米长的明前残长城,被专家初步推断为北齐时期的长城遗址。

近年来频频发现的遗迹,正在填补北京古长城历史的空白。

可以初步判断,这条古长城由东灵山进入现今的北京市界,一路逶迤向东,穿过门头沟,连接昌平,向北拐入延庆,再向东进入怀柔、密云。

学术界比较集中的看法是,北京早期石长城绝大多数是北齐时期建设的,明长城很多都是叠压在早期长城上修建的。

全长629公里的明代北京长城,随崇山峻岭、沟壑山川绵延起伏,建设有墙台、敌台、战台827座,关口、城堡71座。

以地势险、走向曲、防线长、关隘多、城墙固闻名于世,是明代帝都的坚固屏障。

明朝270多年的历史,几乎无时不在修筑长城,徐达、谭纶、戚继光、于谦等军事家、建筑学家及劳动人民,都为修筑明北京长城付出了智慧和血汗。

而北齐,作为1500年前的偏居一隅的小国,存在历史仅仅27年,又怎能在崇山峻岭间修建了如此浩大的工程?主持修建长城的是谁?其修筑方法又有哪些奇特之处呢?
北京频现长城遗迹
“指捺纹”验证“北齐造”
明代北京长城,从山海关蜿蜒向西,在平谷县的将军关进入北京市界。

东西横跨密云、怀柔、昌平、门头沟等六个区县,沿燕山和军都山内侧山脊,呈环抱北京、拱卫京师之势。

近10年来,延庆、通州、昌平、密云等地屡屡发现明前长城遗址。

生活常识分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