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八年级下册地理第四节 台湾省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案获奖
八年级下册地理第四节 台湾省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案获奖
地理台湾省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生通过读图能说出台湾的位置和范围
2.学生通过读图分析能说出气候、地形、河流等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
3.学生利用资料能说明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能力目标:学生利用地图尝试分析台湾的自然环境与物产的关系
情感目标:通过阅读地图和史实材料、分析海峡两岸经济合作的可行性,使学生能够认识到台湾位置的重要性,明确台湾自古以来一直是中国的神圣领土,不可分割
二、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请学生朗读余光中的诗歌《乡愁》
提问:诗中那一湾浅浅的海峡指的是我国哪个海峡?
今天我们学习隔台湾海峡与大陆相望的台湾省。
环节二
1.展示台湾岛地图,引导学生利用手中图册分析台湾岛和台湾省的区别。
提问:能否用这张地图表示台湾的全部范围?为什么?
2.展示台湾地图,小结台湾省范围。
读图分析。
读图回答。
分析回答。
读图分析思考回答。
读图分析思考回答。
读图分析思考回答。
读图分析思考回答。
读图分析思考回答。
比较生产要素,思考回答。
思考回答。
读资料思考回答。
思考回答。
略。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明确台湾范围。
承上启下。
让学生利用已有的区域地理学习方法分析问题,明确台湾位置。
认识台湾位置的重要性。
2.资料展示温家宝总理的话,问为什么温家宝总理会说“这一湾浅浅的海峡,却是我们最大的国殇、最深的乡愁。”
3.资料展示胡锦涛主席的话,再次明确大陆与台湾不可分割,台湾是祖国神圣领土。
小结:让我们一起关注台海局势,期待祖国早日和平统一。
反馈练习
朗读欣赏。
思考回答。
读图分析回答。
听。
思考回答。
读图分析回答。
2.展示两岸开展经济合作的生产要素比较表,提问台湾发展出口型经济,那么谁会是台湾发展经济最好的合作伙伴?
环节七
展示包机事件的资料,包机事件从一个侧面说明来大陆经商的商人增多了,提问学生为什么一些台商会选择来大陆经商?
小结:这之间还有着浓浓的亲情
环节八
1.展示大陆与台湾的相关资料,提问学生这些资料都从哪些方面说明了大陆与台湾不可分割的关系?
环节三
介绍台湾的面积,进而介绍历史上一段康熙对于台湾认识的转变过程,导入到台湾位置的学习。
环节四
1提问:一个地区的位置应该从哪些方面判读?
2分别展示台湾在我国位置图、台湾地图、世界政区图等图
提问①台湾在我国的位置?
②台湾纬度位置?属于中、低、高纬哪一纬?
③台湾海陆位置?
④台湾相邻位置?
3.引导学生尝试评价台湾这种位置的重要性。
明确国家对待台湾问题的态度。
巩固所学知识。
五、板书设计
小结:因森林多,台湾有“森林宝库”之称。
5.引导学生分析地形影响下的河流特征。
提问:①这种范围下河流的长度?
②这种气候下河流的流量?
③这种地形下河流的流速?
④归纳台湾河流的特征。
⑤河流短而急,什么能源资源会丰富?
6.提供台湾物产分布图
提问:①台湾有哪些物产资源?
②分布在哪?
③结合地形、气候因素思考回答:台湾岛的盐场为什么布局在西部?
环节五
1.提问:穿过台湾中部这条特殊的纬线名称?
2.提问:北回归线穿过台湾中部,就决定了台湾所处的热量带是什么?
3.引导学生分析这种位置下台湾的气候特征,并进一步通过分析气温和降水的分布差异,得出地形也是影响气候的重要因素。
提问:①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多少毫米以上?
②大部分地区的年均温在多少度以上?
④台湾为什么会获得盐仓、鱼仓、米仓、亚洲糖缸等这些美称?
小结:台湾资源如此丰富,故称“宝岛”台湾。
环节六
1.展示台出口贸易结构变化图
提问:1960年为界,台湾1960年前及1960年后的出口贸易结构有何变化?
小结:在1960年以前,台湾利用丰富的物产和资源,在“宝”字上做文章,出口农矿产品为主;1960年以后,依靠优越的地理位置,在“岛”字上做文章,出口工业品为主。经济结构改变后,台湾经济发展迅速,国民生产总值30年内翻了50倍,人均国民收入翻了20倍,一跃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
③同纬度地区的气温分布有何变化?为什么会这样?
④东部和西部的降水量有何不同?为什么会这样?
4.得出地形也是影响气候的重要因素后,引导学生分析台湾岛地形特征。③地势的高低起伏状况?
④归纳台湾地形的特征。
⑤地形多山,这样的气候条件,什么植被分布会很丰富。
借助地图分析台湾气候、地形、河流等自然环境特征,培养学生提取、加工、分析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分析物产与环境的关系,加深对台湾丰富物产的印象。
简要介绍台湾经济发展特色,为后面分析两岸关系做铺垫。
通过分析海峡两岸经济合作的可行性,说明两岸统一的必要性。
承上启下。
明确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神圣领土。
指出祖国尚未和平统一,现存台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