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劳动力调查报告范文3篇精选

劳动力调查报告范文3篇精选

劳动力调查报告范文3篇After reading or practice, get the feeling, and after reflection and summary,to guidthe work or life.姓名:班级(单位):日期:劳动力调查报告范文3篇温馨提示:本文是通过读书或实践后,对某个事件、某个现象、某个问题调查研究所获得的成果性文章。

文档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请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修改后套用。

一、对当前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现状的调查(一)清水县农村劳动力基本情况清水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人均耕地面积1.88亩。

近年来,按照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三教统筹的工作思路,在农村劳动力培训、提高农民素质方面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清水县现有6镇12乡, 260个村民委员会, 1118个村民小组, 71901户,总人口达31.8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达29.59万人,占总人口的92%。

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18.0316万人,实有劳动力总量14.8986万人。

其中男性7.8885万人, 女性7.0101万人, 在农村劳动力中, 从事农林牧渔业的劳动力10.3251万人,占69.3.00%,从事工业的劳动力2695人,占6.54%,从事建筑业的劳动力9286人,占6.23%,从事批发、商业的劳动力2234万人,占1.8%,从事交通、运输、仓储劳动力2228人,占1.5%,从事其他的劳动力6559人,占4.4%。

(二)清水县县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现状从调查情况看,全县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在:1.文化素质较低。

据调查,XX年底全县实有劳动力总量14.8986万人,其中文盲半文盲仍有3.7013人,小学文化程度5.6361万人,占62.6%,初中文化程度3.9802万人,占26.7%,高中以上学历的1.5670万人,占10.6%。

大专以上138人, 仅占1%。

而发达国家的情况是,美国的大部分农场主都是农学院毕业生;德国农民有67%是大学毕业生,53.2%接受过2~3年的职业教育;日本农民中大学生占59%以上。

2.科技素质差。

目前,全县实有劳动力中,真正受过系统专业技能培训的仅为3.2%。

大多数农民缺乏基本的科学生产知识,没有掌握一技之长,对一些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实验、示范,即使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也很难完成;一部分青壮年农村劳动力对一般性农业生产技术都不能很好掌握。

3.思想观念落后。

小富即安、满足现状等传统观念仍然束缚着农民的思想。

抽样调查100名农村劳动力显示,不愿参加培训的占38%,今后打算参加培训的占27%,因不愿耽误劳动原因不参加培训的占25%。

相当一部分农民思想保守,逢事喜欢走老路,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和敢闯、敢干、敢试的勇气和信心。

同时, 我县农村劳动力表现出以下几方面的特征:1.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比重大。

据统计,全县实有劳动力总量占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的比重达到90.85%,其中18~45岁的青壮年劳动力7.0418万人,占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的比重达到49.79%。

2.从业时间不足,隐形失业严重。

全县农村劳动力中有30%的人常年从业时间在8个月以下。

主要从事农业的从业人员中,从事农业在8个月以下的占34%;主要从事非农业的从业人员中,从事非农业时间不足8个月的占28%,隐性失业现象较为明显。

3.农村劳动力流动性差,盲目性强。

全县实际常年外出务工农民仅占实有农村劳动力总量的12.9%。

全县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中,大多集中在年初是群体外出, 有明显去向的只占30%左右,70%没有目标,且收入极不稳定。

这些人大多为青壮年劳动力,但多数是靠出体力、卖苦力换取收入,从业带来很大的盲目性、季节性和风险性。

经培训有组织输出的农民仅0.716万人,月平均收入在1000~1500元之间,比未参加培训的月平均收入高300元以上。

二、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的成因分析制约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提升的因素比较复杂,既有历史的因素,也受现实的教育理念的制约;既受农民主观因素的制约,也受基层政府和相关政策的影响,总的可概括有以下几点:1.历史因素的影响。

年龄在45~55岁的劳动力大多就读在十_大的冲击,正常教学秩序无法保证,学生的自控能力又比较弱,荒废了学业,因此大部分人文化底子薄,进而影响了对科技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

2.现实的教育理念的制约。

尽管各地都在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从现实情况来看,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做法还是没有完全改变,社会评价学校教学质量高低的标准还是没有离开中考和高考的指挥棒。

农村中学尽管已经开始实行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但由于时间较短,加之受中高考、专业师资缺乏、实验实习场地缺少、资金缺少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改革效果还不十_大,工作中存在着各自为政的问题。

没有形成培训工作全县一盘棋的良好局面。

另外,有些镇的领导对培训的认识不够,不配合培训单位, 一年几乎不怎么开展工作。

其次, 能够开展培训的也大多集中在县或镇举办培训班,很少能下到村,况且许多培训是大杂烩式的培训,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培训内容一般停留在农业技术、机械加工等几个工种,与真正意义上的技能培训和农民需求差距很大。

因此,迫切需要对现有的培训资源进行合理地整合,健全培训体系,以发挥其最大作用。

三、提升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的对策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包含文化教育层次、科技意识和技能水平、思想观念等多个方面。

总体看,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现状还不能适应现阶段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极大的差别。

因此,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尤为重要。

提升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是一项系统工程、长期工程,当前应着力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并以此为切入点,灵活施策,标本兼治。

农村劳动力培训要以新型农民科技培训为重点,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为载体,切实解决农业科技知识、农民致富信息传播最后一公里、最后一道坎问题。

为此,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建立提升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的长效机制,实现农村劳动力素质整体提升。

(一)明确培训任务,确定培训目标1.任务上突出三项重点、建设四支队伍。

三项重点为:一是实用技术培训,使农业劳动力普遍掌握1~2项农业实用技术,提高农民科学种养水平。

二是职业技能培训,结合农民的转岗、转业,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使农村富余劳动力掌握一门以上非农就业技能。

三是实用人才学历培训,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人才支撑。

着力建设四支队伍:一是培养高素质的骨干农民队伍;二是培养精干的农民技术员队伍;三是培养优秀的农民企业家队伍;四是培养高技能的能工巧匠队伍。

2.目标上实现四个转变。

一是实现从经验型向知识型转变。

用现代意识提升农民,改变农民靠经验种养、自给自足、小富即安的传统观念。

二是实现从身份型向职业型转变。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引导农民从传统身份型向职业技能型转变。

三是实现从就业型向创业型转变。

培养农民自我发展能力,使其成为能够自主创业、自我持续发展的市场主体。

四是实现从单干型向组织型转变。

正确引导农民,参加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协会。

中等职业学校要以就业为导向,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

(二)强化政府行为,构筑农民教育培训立交桥1.政府统筹,多方参与。

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是一项公益性、社会性事业,涉及的行业和专业门类众多,是一项全社会参与的系统工程。

因此,要按照xx 规划的要求,强化各级政府在培训中的组织领导作用,把各有关部门、培训机构组织起来,明确任务、分工负责、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搞好培训大合唱。

2.模式构想。

”!以县农广校为骨架,吸引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建设农村劳动力培训中心。

以现有各类成人学校、就业培训中心和农技培训中心为基础,积极引导园区、企业、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协会参与培训,形成农村劳动力培训的合力;加大县农广校培训中心职能,形成农村劳动力培训大中心,人、财、物统一调配,做到资源共享。

以县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农广校为辐射平台,建立县、镇、村三级培训网络。

教育、劳动保障、农业等部门要对各类培训机构进行筛选,按照合理布局、方便学员的原则,选择定点培训基地,逐步形成县、镇、村三级培训网络,通过网络连接实现教育培训、信息服务、培训对象与各级培训机构的信息互动。

在县与镇、县与村、镇与村之间建立农业科技入户直通车,发挥其流动课堂的综合传播功能与服务功能。

建立镇职业培训基地。

重点建设2~3个骨干专业,一个主导产业的镇职业培训基地,技术培训体系与当地的农业产业体系相配套。

”建设村级农民培训扩散基地。

以农民科技书屋为重点,形成农民了解政策、学习技术、获取信息的综合性服务平台。

(三)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资金筹措力度建立各级财政投入机制,设立农村劳动力培训专项经费。

市、县、镇每年要安排专项资金,对所拨经费实行集中管理,专款专用,严禁挤占、挪用、层层剥皮、雁过拔毛,使资金发挥最大效益。

建议按辖区内农村劳动力人数每人每年1元的标准设立培训专项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还可从支农专项经费中提取10%~15%用于农村劳动力培训。

建立资金补贴机制。

不断扩大补贴范围,完善发放培训代金券。

如:对参加就业培训的农民实行补贴,对经济特别困难的农民可先免费培训,就业取得收入后再补交培训费。

”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对积极参加培训的农民及农民培训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给予奖励,以调动农民和培训单位的积极性。

积极争取国家、省农业、科技等部门的培训项目。

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方共同参与的融资机制。

鼓励产业化龙头企业、民办培训机构等投资农村劳动力培训。

可采取农民学农业科技免费,学职业技能自己出一点、政府补一点、社会帮一点的办法,多渠道、多途径解决经费问题。

成立农村劳动力培训基金。

可从农发基金、土地出让金等基金中划出一块,专门成立农村劳动力培训基金,财政部门汇同有关部门制定培训专项基金管理使用办法,报政府批准实施。

(四)拓展农村劳动力培训途径加强农村基础教育、成人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实现农村教育一体化。

突出抓好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

依托农村科技企业、科技示范园和农民科技协会,建立科技示范基地,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和技能培训。

积极创造条件,让外出学好技术的农民回乡创业,带动更多的农民。

”组织骨干农民到经济发达的地区参观考察,培养眼界宽、有见识、敢创新的创路人。

(五)创新农村劳动力培训机制出台有利于农村劳动力培训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逐步建立政府扶助,面向市场,劳动保障、农业、教育、科技等部门协作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培训机制。

大力促进农村职业教育与义务教育相衔接,搞好三加一工程。

建立进村入户长效机制。

积极探索并总结推广培训教师进村、培训媒体进村、实用人才培养进村的方式和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