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毛概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农村富余劳动力调查报告

毛概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农村富余劳动力调查报告

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课程教学论文姓名: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学院:_____________电话:_____________邮箱:_____________目录摘要:通过实践调查,以江西省为例,从根本原因、战略意义、转移现状、政府所做的大量工作来认清国情、省情,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农村建设建言献策。

...................................... - 2 -第一节为何要进行农村富余劳动的调查.......................... - 2 -第二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战略意义........................... - 3 -第三节抽样调查了江西农村劳动力的资源与结构................... - 4 -第四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状况................................. - 4 -第五节农业部指示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工作........... - 5 -一、充分认识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工作的重要意义.... - 5 -二、积极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 - 6 -三、努力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信息服务工作............ - 7 -四、切实保障外出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 7 -五、主动配合有关部门积极做好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工作.......... - 8 -六、切实加强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工作的组织和领导.... - 8 -第六节成效图片集............................................. - 8 -就业指导服务:.............................................. - 9 -农村教育和职业培训:....................................... - 10 -政府引导:................................................. - 12 -农村劳动力转移乡镇龙头企业................................. - 13 -政府扶持乡镇企业做大、做强................................. - 13 -摘要:通过实践调查,以江西省为例,从根本原因、战略意义、转移现状、政府所做的大量工作来认清国情、省情,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农村建设建言献策。

第一节为何要进行农村富余劳动的调查我国的三农问题由来已久,这一问题背后隐藏的矛盾主要有两个:一是人地关系高度紧张;二是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经济结构。

这两大矛盾的解决,主要依赖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因此,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发展农业,富裕农民,繁荣农村经济的有效途径。

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有两种途径:向城市迁移和从事本地非农业生产活动。

前面一种是属于地域流动的范围,即“离乡”;后面一种是属于职业流动的范围,即“离土’。

经过三十年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综合国力得到明显增强,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但同时,由于我国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经济结构的长期存在,使我国的经济发展极不平衡,造成了城市化远落后于工业化、农民的生活水平远低于城镇人口生活水平的局面。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村人口的人均纯收入虽然在逐年增长,但与城镇人口的差距却是越来越大。

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方针政策,以缓和或者解决三农问题。

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也由此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江西是一个传统的农业省份,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

江西的工业不发达,城市化水平比较低,目前的农村劳动力都以外出打工为主,这些特征决定了江西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还有一条很长的路要走。

因此进行农村富余劳动力调查报告很有必要!第二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战略意义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是农民奔小康的重要途径。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民,促进农民奔小康,关键是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出来,促进就业,只有通过农民的转移就业,才能更好的促进农民增加收入,为奔小康提供重要的经济基础。

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对改善和提高农村生活水平、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各级政府必须进一步加大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省内工业园区、向新兴产业转移就业的力度,尽最大努力使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农村富余劳动力都实现转移就业。

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是扩大招商引资、促进工业园区发展的迫切需要。

工业园区是我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对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我省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招商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省内许多工业企业、工业园区已经开始出现“招工难”问题。

各级政府必须下大力气,在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方面取得突破,为我省扩大招商引资、促进工业园区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

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有利于增强城乡联系,有利于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机制的建立,有利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各级政府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做到有序流动,稳步推进、协调发展。

第三节抽样调查了江西农村劳动力的资源与结构从抽查的11个村庄来看,总人口为7092人,其中劳动力人数为4362人,占总人口的61.51%;从劳动力性别比例结构看:男劳动力占52.1%,女劳动力占47.9%;农村富余劳动力1441人,占劳动力资源数的33%,从农村富余劳动力性别比例结构看:男劳动力1035人,占71.8%,女劳动力406人,占28.2%;从农村富余劳动力年龄结构来看:16—35岁之间的男劳动力797人,占77%,36—60岁之间的男劳动力238人,占23%;16—35岁之间的女劳动力307人,占75.6 %,36—50岁之间的女劳动力99人,占24.4%;从农村富余劳动力文化程度来看:初中文化以下1322人,占91.7%,高中、中专以上文化119人,占8.3%。

第四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状况随着大城市、沿海开放城市等经济迅速扩张和县有关部门卓有成效的工作,推动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为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农民增收及城乡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据此次调查统计,从抽查的11个自然村来看,有1050人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得到了有效转移,占农村富余劳动力总量的73%。

从转移途径和方式看:中介组织推荐197人,占18.76%;自由外出(含老带新、亲朋好友引荐、广告信息引导和自发性结伴外出)853人,占81.24%。

曾经参加培训的235人,占22.4%,未曾参加培训的815人,占77.6%。

从转移去向看:京津地区207人,占19.71%;长江三角洲地区207人,占19.71%;珠江三角洲地区147人,占14%;省内东部地区294人,占28%,其它地区195人,占18.57%。

从转移人员按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分类看:男777人,占74%,其中在16—35岁之间的577人,占74.3%,在36—60岁之间的200人,占25.7%;女273人,占26%,其中在16—35岁之间的207人,占75.8%,在36—50岁之间的,占24.2%。

小学文化107人,占10.2%;初中文化856人,占81.5%,高中、中专及以上文化87人,占8.3%。

从职业、工种及收入分类情况看:建筑工229人,占21.8%,月收入2000元左右;电汽焊工54人,占5.1%,月收入2500元左右;电子231人,占22%,月收入2045元左右;服装31人,占3%,月收入3000元左右;汽车驾驶26人,占2.5%,月收入2800元左右;保安22人,占2.1%,月收入1600元左右;铁路施工7人,占0.7%,月收入2300元左右;缝纫25人,占2.4%,月收入1900元左右;食品加工42人,占4%,月收入760元左右,机械(车工钳工)14人,占1.3%,月收入2400元左右;其它369人,占35.1%,平均月收入1200左右。

第五节农业部指示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工作一、充分认识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工作的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和跨区域流动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取得了重大进展。

目前,农民工已成为我国新一代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村富余劳动力跨区域流动就业,既为城镇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活力,促进了城镇经济和社会的繁荣,又开辟了农民增收的新渠道,成为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但也要看到,当前农村仍有大量富余劳动力,农村就业形势仍十分严峻。

今后一个时期,农村劳动力又将出现一个新的增长高峰,而随着农业技术进步、乡镇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体制创新,农业和农村内部对劳动力的需求逐渐减弱,农村劳动力富余问题会越来越突出。

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调整农村就业结构,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也是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高城镇化水平的大战略。

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工作,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流动,是各级农业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

各级农业部门要认真落实党的十六大作出的战略部署,下更大的决心,花更大的力气,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贯彻“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方针,切实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服务工作。

二、积极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目前,外出就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大部分文化水平不高,没有专门技能,不适应城镇经济发展和加工制造业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

必须下大力气,把培训作为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重要环节来抓。

各级农业部门要抓紧制定规划,积极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提高其素质和就业能力。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业培训要以提高职业技能为重点,重点突出三方面内容:一是职业技能培训。

区分不同行业、不同工种、不同岗位,对外出就业的农村劳动力进行基本技能和技术操作规程的培训。

有条件的地方,可为农村劳动力中的技术能手和业务骨干提供脱产培训机会。

二是政策、法律法规知识培训。

帮助外出就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及时了解有关务工经商、投资创业以及回乡创业等方面的政策和规定,熟悉《劳动法》、《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农村土地承包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法律法规,增强遵纪守法意识,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