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手架整改方案
3. 整改原因: A. 本工程外墙脚手架原设计均为悬挑钢管脚手架;由于受施工现场的诸
多因素影响,现各栋均采取落地式与悬挑式混搭方法进行外墙脚手架的搭设.(落地 式与悬挑式脚手架搭设方案已报批)
B. 原设计外架与墙体连接采用钢管、扣件硬性连接,现大部分连墙件采 用φ8 钢筋柔性连接;
C. 原设计悬挑脚手架悬挑高度不得超出 18 米,即每隔六层重新设置工字 钢,进行重复悬挑.现悬挑高度近 30 米才设置工字钢进行二次悬挑;
C:4#、5#楼落地式脚手架自底层开始内、外每根立杆重新附加一根钢管沿架体垂直方向搭 设至 5 层。并与原脚手架连成整体受力。
D. 落地式脚手架自 4 层开始沿建筑物垂直方向,每隔 4 层满设φ16 钢丝绳与结构进 行吊拉;
φ16 钢丝绳设置方法:架体的每根内、外立杆与大横杆交扣处,沿架体立杆水平方向满 设φ16 钢丝绳与结构主体进行吊拉;
q0—立杆每米长度的自重,q0=33.1N P0—其他作用于外立杆的荷载,P0=0 η—作业面上施工荷载分布于外立杆的系数,η=0.34 经计算:P 外=0.34×1.5×0.85×1961×23.3×33.1+0=1621(N) 3、立杆的计算长度 10 10=μ1h 式中:μ1—计算长度系数,μ1=0.713 h—立杆步距,h=1.5 经计算:10=0.713×1.5=1.07m 4、立杆长细比λ λ=10/r1=53.3 5、立杆在偏心荷载作用下的相对偏心率ε ε=5.1P 偏/(P 偏+N)+0.48H/1000 式中:P 偏—取 P 内和 P 外的大值,P 偏=1650(N) 经计算:ε=5.1×1650÷(1650+8534)+0.48×48.8÷1000=0.90(M) 6、验算立杆 P 偏+N=1650+8534=10184(N)<67931,φp=67931×0.832+56519(N) 满足要求
二、脚手架的主要配件及材料选用: (一)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的主要组成构件有:16 号工字钢、立柱、纵向水
平杆(大横杆)、横向水平杆(小横杆)、扣件、脚手板、剪刀撑(十字撑)、横 向支撑(横向斜拉杆)、连墙件、纵向扫地杆,底座。
(二)材料选用 16 号工字钢、3.5mm 厚钢管、楠竹、2000 目密目安全网、 密目钢板网。 三、脚手架的设计及构造:
节点,偏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 300mm。并与外立杆连接。 (2)连墙件垂直间距、水平间距一般不应大于 4m,连墙件必须从底步第一
根纵向水平杆处开始设置,当该处设置有困难时,应采用其它可靠措施固定。 拉结点转角和顶部处加密,即在转角 15m 设刚性拉结点。
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边缘与杆端的距离不应小于 100mm。 3、横向水平杆的构造 双排架的横向水平杆两端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纵向水平杆上,靠墙一侧的
外伸长度不应大于 500mm。 4、竹脚手板的构造 (1)竹脚板应于横向水平杆方向铺设,应采用对接平铺,四个角应用直径
为 1.2mm 的镀锌钢丝固定在横向水平杆上。 (2)自顶层操作层的脚手架板往下计,宜每隔 12m 满铺一层脚手板。 5、连墙件布置及构造 (1)连墙件应采用花排均匀布置,连墙件宜靠近主节点设置,并采用刚性
6、剪刀撑与墙向支撑的构造 (1)每道剪刀撑跨越立柱的根数宜在 5-7 根之间。每道剪刀撑宽度不应小 于 4 跨,且不小于 6m,斜杆与地面的倾角宜在 45 度-60 度之间,斜杆之间搭接 长度不小于 1 米。
(2)剪刀撑搭设:沿脚手架纵向两端和转角处起,自下而上连续设置,最下 面及冲天处斜杆的联接点,距下面和顶面不大于 50cm,斜杆连接必须采用搭接 方式,搭接长度不小于 1 米,用 3 个旋转扣件固定。
E. 悬挑脚手架整改措施:自地面至悬挑工字钢底部,重新搭设双排落地脚手架,内外 立杆顶端抵住悬挑工字钢底部与悬挑架体连成整体,并在悬挑工字钢底部沿水平方向满设一道大 横杆托住悬挑工字钢。
架体底部先进行基层夯实,上浇筑 150mm 厚 C10 素混凝土,架体内外立杆底部垫面积不 得小于 0.3 ㎡木板垫。
D. 原设计落地式脚手架高度不得超过 50 米,现落地式脚手架搭设高度 达到 58 米。 4. 整改措施:
A. 保存原设置所有的连墙件,严格按二步三跨一个点进行重新补设钢 管、扣件硬性连墙件;并在后续施工中严禁柔性连接;
B. 落地式脚手架沿架体水平方向底部的内、外立杆上重新加设一道扫地 杆,并设置枕木枕垫。枕木长度不得少于 0.9 米。以增强架体的整体承受能力。
保存原设置所有的连墙件,严格按二步三跨一个点进行重新补设钢管、扣件硬性连墙件; 并在后续施工中严禁柔性连接;
悬挑式脚手架自 4 层开始沿建筑物垂直方向,每隔 4 层满设φ16 钢丝绳与结构进行吊拉;
φ16 钢丝绳设置方法:架体的每根内、外立杆与大横杆交扣处,沿架体立 杆水平方向满设φ16 钢丝绳与结构主体进行吊拉;
(1)立杆荷载
①轴心荷载
N=H0Pn+ab2(0.5n1q1+ηn2q2) Pn=q0[1+(a+1.5)/h]+2.5q3/h 式中:q0—立杆每米长度的自重,q0=33.1N/m(φ48 钢管壁厚 3.5mm)
q1—竹脚手板自重,q1=343N/m2 q2—脚手板上施工荷载,q2=1961N/m2 q3—扣件自重,q3=98N/个 H0—立杆总高,H0=48.8 n1—铺脚手板层数,n1=6 n2—可以构成轴心载的作业层数,n2=0 a—立杆纵距,a=1.5
七、脚手架的验算:
根据 JGJ59-99 的规定,由于一至七层的脚手架搭设高度小于 24m,而且是
双排脚手架由可靠的支撑,可以不进行验算,此处主要是验算塔楼的悬挑脚手
架。(根据《建筑施工手册》计算)
1、荷载
施工均布活荷载标准值
3KN/m2
脚手板荷载标准值
0.3KN/m2
脚手架立面自重
0.166KN/m2
六、脚手架拆除要点:
(一)划出工作区域,禁止行人进入。
(二)严格遵守拆除顺序,由上而下,后绑者先拆除,先绑者后拆除原则,
一般先拆脚手板,剪刀撑,而后拆小横杆,大横杆、立杆等。
(三)统一指挥,上下呼应,动作协调,当解开与另一个人有关的结扣时,
应先告知对方以防坠落。
(四)材料工具要用滑轮和绳索运送不得乱扔。
(一)脚手架的设计 脚手架搭设分为落地式脚手架和悬挑式脚手架。 1、落地式脚手架 排距 Lb 选用 0.8m,步距 h 选用 1.5m,立杆纵距 Lmax 选用 1.5m,连墙件每 二步三跨设一点,横向水平杆间距按立杆纵距 1/2 设置。落地式脚手架搭设前
必须将脚手架基础回填密实并在每根立杆下设置厚度不小于 50mm 且长度不小于 2 跨的垫木。立杆距结构外沿 0.35m。
(3)当脚手架下部不能设连墙件时可采用斜撑,抛撑应采用通长杆件与脚 手架可靠连接,与地面的倾角应在 45 度至 60 底之间,连接点中心距主节点的 距离不应小于 300mm,抛撑在连墙件大赦后方可拆除。
(4)连墙件中的连墙杆宜呈水平并与埋设于楼层结构梁的竖向短钢管扣件 连接,与脚手架连接一端可稍为下斜,不容许向上翘起。
2、悬挑式脚手架 根据武汉现行悬挑式脚手架规范规定每次悬挑高度不能超过 18m。因此高层 建筑物悬挑式脚手架一般采用分段搭设。 本工程悬挑工字钢尺寸为 4.5m。排距 Lb 选用 0.8m,步距 h 选用 1.4m,立 杆纵距 Lmax 选用 1.5m,连墙件每二步三跨设一点,横向水平杆间距按立杆纵距 1/2 设置。立杆距结构外沿 0.35m。 (二)构造要求 1、立柱构造 立柱接头除在顶层可用搭接外,其余各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对接,对接、 搭接应符合以下要求: (1)立柱上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个相邻立柱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 距离不应小于 500mm;各接头中心距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步距 1/3。 (2)立柱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 1m(仅限于最上一层部位可以搭接),不少 于两个旋转扣件固定。 (3)立柱顶端宜高出女儿墙上皮 1m,高出檐口上皮 1.5m,设踢脚杆和栏 腰杆。 2、纵向水平杆构造 (1)纵向水平杆设置在横向水平杆之下,并以直角扣件扣紧在立柱上。 (2)纵向水平杆的长度一般不宜小于 3 跨,并不小于 6m。 (3)纵向水平杆一般宜采用对接扣件连接,也可采用搭接,对接接头应交 错布置,不应设在同步、同跨内,相邻接头水平距离不应小于 500mm,并应避免 设在纵向水平杆的跨中。搭接接头长度不应小于 1m,并应等距设置三个旋转扣
7、大横杆验算 贴立杆的小横杆荷载
P1=0.66×[1.2×0.85×(343+1.2×1961)+1.5×33.1] =1865(N)<2972(N)
都 市 兰 亭 2#--5#楼 外墙脚手架整改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1.工 程 地 址 : 武 汉 市 汉 阳 大 道 北 侧 汉 阳 公 园 旁 ;
2.工 程 名 称 : 都 市 兰 亭 A. 都市兰亭 2#楼建筑总高度为 82.5 米;建筑面积为 28700 ㎡; B. 都市兰亭 2#楼建筑总高度为 82.5 米;建筑面积为 28700 ㎡; C. 都市兰亭 4#楼建筑总高度为 56 米;建筑面积为 24800 ㎡; D. 都市兰亭 5#楼建筑总高度为 56 米;建筑面积为 21600 ㎡;
b2—作业面铺板宽度,b2=0.85 h—横杆步距:h=1.5M
η—作业面上施工荷载分配于内、外立杆的系数
Pn—每米架高的脚手架杆件自重 Pn=q0[1+(a+1.5)/h]+2.5q3 /h=33.1[1+(1.5+1.5)/1.5]+2.5*9.8*2=148(N)
经计算:N=H0Pn+ab2(0.5n1q1+ηn2q2)=48.8*148+1.5*0.85*(0.5* 6*343+ )=8534(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