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奇思妙想》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人美版五年级下册第8课《奇思妙想》是“造型表现”领域的内容。
本课所呈现的作品,画家们打破时空的界限,把生活中看似风牛马不相及的一些事物进行富有新意的表达,极大地丰富了艺术作品的表现力。
在《新课程标准》里有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强调要“引导学生在具有情境中探究与发现,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并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材中编入了两幅外国艺术家的作品。
《比利牛斯山之城》中描绘的每个形象本身并无太多奇异之处,但是岩石上古老的城堡拔地而起,悬置在大海上的天空中,从而产生一种奇异的漂浮感。
《莫斯科的英国人》是马列维奇的作品,这幅画上的形象更加简约、概括,并以反逻辑的方式组织画面。
俄罗斯的教堂、富有地域特色的马刀、划破夜空的蜡烛、带着礼帽的绅士、剪刀、文字、锯子、鱼和梯子,这些毫不相干的客观物象,完全按画家的自由意志并存于画面中。
他们大小有别、前后穿插,貌似是些毫无可供联想之处的因素,却表达了画家的主观意识。
通过欣赏这幅作品,可以拓宽学生思路,启发学生对非常规的图像组合方式有更直观的认识,进而大胆创新表现。
“思考与讨论”栏目启发学生通过观察艺术家的作品,发挥想象,围绕创作素材和创
作手法两方面探究如何表现自己的奇思妙想。
同时,教材中还选取了五幅学生作品,通过不同题材展现了小作者独特的创新思维。
学情分析:
五年级这一学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他们渴望新奇的世界,思维灵活,愿意表达自己的独特想法,但是以主题的形式组织画面构图能力较薄弱,画面易于简单罗列,缺乏衔接与组织,因此,需要通过欣赏分析经典作品加以解决。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了解绘画中图形组合的表现方法。
能根据身边常见的生活物品,以线描的形式进行创意组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过程与方法:教师创设欣赏和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欣赏艺术家的作品,学习图像组合的新方法。
开展游戏与探究活动,发散学生思维,开阔思路,鼓励学生富有新意的完成奇思妙想的艺术作品。
情感态度价值观:开阔视野,了解世界多元文化,感受奇思妙想的非凡创意,学习大师的创新品格,培养学生尊重多元文化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绘画中奇思妙想的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发散学生思维,运用多种元素的创新画面。
教学准备:
课件、绘画纸、记号笔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师:同学们,老师刚刚经历了一次魔法旅行,你一定猜不到我都看到了什么?想不想一起来看一看?
生:想......
2、师:好!看大屏幕。
这次魔法旅行,我看到了像南瓜一样的房屋、耳朵像蝴蝶翅膀的大象、还看到了这样的水果......
3、那个魔法的世界充满了奇思妙想,当我要继续探索的时候,突然!一阵声音传来.....什么声音?我是在哪里旅行的?
生:梦里......
4、师:太聪明了,虽然是在梦里,但我学会了把现实里的东西在画里进行奇妙的组合的魔法,大家想不想学?生:想......
5、师: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8课《奇思妙想》
板书课题:奇思妙想
二、教学过程
1、出示自主学习单
2、师:在学习魔法之前,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认真观察学习单上的两幅作品,说一说你分别看到了那些物体,和真实的场景有什么不同?
击掌示意:我看同学们讨论的很热烈,第一幅作品......
(一)超常规组合法
1、播放图片《比利牛斯山之城》
师:第一幅作品马格利特的《比利牛斯山之城》,你看到了什么?
生1:全答出并指出石头不会悬浮于空中。
师直接引出概念。
生2:蓝天生3:大海生4:城堡石头白云
1师:这位同学研究得十分深入,是个用心的孩子-引出概念。
2师:是的!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那么漂浮的大石头,和真实的场景有什么不一样?
生:石头不可能漂浮在空中。
2、师:你的反应真快。
画家用超越常规的方式,将生活中互不相关的物体画在了不可能出现的地方,使整个画面有了更多的新奇感。
这样的魔法我们叫做“超常规组合法”(边讲解边出示:超常规组合法)
3、这种魔法可以通过变换物体的位置来实现,还能通过改变大小来实现,一起来看看。
【图1】这里有一片云,魔法画家设计一个巨大的玻璃杯子把云装在了里面,和后面的高山相比,给了我们强烈的视觉冲击。
我们继续看下一幅。
【图2】一张桌子,摆上了一个苹果,注意看!我要变魔术了!好不好玩?画家在画中既变换了位置,还改变了大小,使画面有了强烈的对比,是不是很简单?其实很多奇妙的创意并不难,换种思维,就能达到非常棒的画面效果。
(二)自由组合法
1、师:接下来我们再看另一个魔法师—马列维奇,他的作品是《莫斯科的英国人》,你看到了哪些物体?
生:鱼、房子、蜡烛、人物、梯子等等
2、师:是的,马列维奇把生活中的人和物按照他的想象自由组合在了一起,形成了梦幻般的画面效果,这种魔法我们称为“自由组合法”(出示自由组合法)
(三)联想与共生法
1、师:同学们,除了我们刚才讲过的超常规组合法、自由组合法、其实还有一种魔法,就像这一幅画《金银岛》你们看到了什么?
师:一种不知名的植物?对不对?
2、师:你们看到了什么奇怪的事?
生1:植物上面长出了鸽子
3、师:反应真快!植物身上长出了动物,真是出乎我们的意料。
像这种通过联想把现实中不可能共生于一体的东西画成一个整体的魔法,叫做联想与共生法。
(板书联想与共生法)
4、总结:师:同学们,进行奇思妙想要掌握的三种魔法,我们来回顾一下:超常规组合法,自由组合法,联想与共生法。
大家全都记住了吗?
生:......
5、好!那我就考考你们,谁来举手说一说,这三幅画分别用了哪种魔法?
生:...
生:谁再来响亮地说一遍?
三、教师范画
1、你们太棒了,顺利的通过了考验,作为奖励,老师要跟同学们一起开启奇思妙想的魔法旅行了?想不想一起来?
请看,这是我们旅行的地点,“老师的办公室里”,书桌上摆着各种各样的东西,电脑,键盘和鼠标、备课用的书本以及喝水的杯子,还有外出戴的帽子。
我们旅行的时间是在寂静的深夜里,摒住呼吸仔细听,在深夜里闹钟发出“嘀嗒、
嘀嗒”……的声音,一阵风吹来,把我的帽子吹到了地上,一切都发生了变化,挂钟长出了,眼睛和嘴巴,电脑也露出了笑脸,还变幻了他的身体,站了起来。
老师的鼠标线,变成了电脑的胳膊和腿,鼠标分身有术变成了四个,成了电脑的手和脚,电脑的手中牵着一根绳,绳的另一头,竟牵着由帽子变成的小狗。
2、那老师的书和杯子又会变成什么样子?同学们发挥想象,帮老师来完成创作。
谁来?再找一名同学
介绍一下,你画的是什么?
师:这两个同学画的真棒,你的创意很有特色,值得大家学习!
刚刚,我们通过运用前面所学的魔法,成功的完成了这次奇思妙想的旅程。
3、你知道吗?只要你善于想象,每个人都会拥有自己的奇思妙想,就像这些同学一样。
(出示作品)说一说你最喜欢哪幅画?奇妙在了哪里?(欣赏并介绍自己喜欢的作品。
)
学生喜欢的画容易集中在第一幅汉堡快餐的变化,教师加以引导:第二幅和第三幅有说的吗?有哪位同学喜欢?有同学说说它奇妙在哪里吗?
四、学生作业
1、同学们看了这么多魔法作品,你是不是已经忍不住
想要发挥自己的奇思妙想啦?
师:好,请看创作要求:运用线描的方法,把生活中的物体巧妙组合,创作一幅有趣的,富有想象力的作品。
5、接下来,请尽情开始你的魔法创作吧!
学生创作,教师巡视辅导。
五、作品展示
1、师:我看很多同学已经画完了,画完的同学请把你们的作品写好名字贴到黑板上来。
好了,没有贴上的同学请回位,因为空间关系我们先展示这些。
2、找一位同学上来选一幅你最喜欢的画然后评价他的作品,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幅作品。
师:(1)谁来评价?(2)谁再来找一幅?
生:..
师:说的很到位/很有意思/你是个善于思考的孩子/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你的见解真独特/你说的非常精彩
(生评-师评)
3、师评价:这位同学的作品,运用了xxx的组成方法,构图非常恰当、线条疏密得当、造型非常优美、表现非常具体详细、想象非常新颖、知识面非常广、这种构思很有新意,说明他动了番脑筋、立意非常有戏剧性、介绍作品口才超棒等等。
4、师评价:这位同学的作品,运用了xxx的组成方法,构
图非常恰当、线条疏密得当、造型非常优美、表现非常具体详细、想象非常新颖、知识面非常广、这种构思很有新意,说明他动了番脑筋、立意非常有戏剧性、介绍作品口才超棒等等。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不再一一展示了,课下我会把大家的作品做成小画册一起欣赏。
六、课后拓展
同学们
1、刚刚,同学们完成了自己奇思妙想的魔法作品。
只要你们用心想象勤于研究,一定能画出像这段视频里那样神奇的作品。
总结:在课下,老师希望你继续保持对奇思妙想的兴趣,我相信你的奇思妙想会使我们的世界更加神奇、有趣。
好,下课!
请同学们整理好自己的桌面,有序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