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化名人颁奖词

文化名人颁奖词

文言文中常见固定短语翻译⒈得无:表示反诘的语气。

译为:莫非,莫不是。

⒉否则:是两个词,否:不是这样,不然;则,相当于“就”。

⒊然后:是顺接连词,可译做“这样以后”,或者“之后”。

⒋然则:可译为“既然这样(如此)”,那么……⒌虽然:与现代汉语不同,“虽”相当于“虽然”“即使”,“然”相当于“这样”,可译作“虽然如此”“尽管如此”“即使这样”。

⒍无乃:当副词用,可译作“岂不是”,也可译作“恐怕”。

⒎比及:等到,等到了。

⒏盍(hé):何不。

曷(hé):怎么,何时,何不。

叵(pǒ):不可,便;就。

⒐如何,奈何,若何:它们组成固定形式,相当于汉语“怎么样”“为什么”“什么样”等。

⒑“如……何”“奈……何”“若……何”: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对……怎么样”“把……怎么办”。

⒒孰若,孰与:可译为“与……相比,谁(哪一个)……”;如放在动词前,可译为“怎如.何如”“怎比得上”⒓所以:表原因,译做“……的原因”;表凭借或方法,译做“用来”“靠它来”“用来……的(根据、礼节、方法)”⒔无论:不用说,更不必说。

⒕卑鄙:地位卑微,见识浅陋。

⒖其实:它的果实,或者“那实际情况”“它实际上”“它的实利”。

⒗不过:不超过。

⒘地方:土地方圆。

⒙山东:崤山以东。

⒚可怜:可爱,或者“值得同情”。

⒛于是:在这时,或者“在这件事上”21.以为:把……当作,或者“任用……人做”。

22.指示:指给……人看。

23.可以:可以凭借…… 24.至于:达到某种程度,或者“落到什么地步”。

25.不必:不一定,今义“用不着”。

26.因而:趁着某个机会而……27.或者:有的人,有些人。

28.即使:就让(使)。

29.智力:智谋和力量。

30.前进:走上前献上。

31.何苦:怕什么,怎么怕,怎么担心。

32.无以,无从:译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例: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因此不积累半步一步,就无法达到千里之外;不世集细微的水流,就无法形成江海。

33.……,抑……:译为“是……,还是……”或“……,或者……”例: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或者考察其成败的事迹,不都是由于人事所决定的吗?34.有所:译为“有……的”(人、物、事)。

例: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死也是我厌恶的,(但是我)厌恶的还有比死更严重的,所以祸患(也)有(我)不躲避的。

35.无所:译为“没有……的”(人、物、事)。

例:质明,避哨竹林中,逻者数十骑,几无所逃死。

(《指南录后序》)⒜天刚亮,在竹林里躲避哨后,(碰到)几十名巡逻的骑兵,几乎没法逃脱而死。

36.如何、奈何、若何:译为“把……怎么办呢”“对……怎么样呢”,如果之间没有插入名词、代词和词组,则译为“怎么,怎么样,怎么办”。

有询问怎么处理的意思。

例:“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沛公说:)“现在出来了,没有告辞,对这怎么办呢?”37.如……何:译为“对……怎么办”例: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对太行、王屋怎么办?38.奈……何译成“把……怎么办”例:三老不来还,奈之何?(《西门豹治邺》)—三老不回来,把他们怎么办?39.是故,是以:译为“因此,所以”。

例: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在,师之所存也。

40.所以:译为“用来……的”“……原因”“……的方法”例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我们离开父母亲属来侍奉您的原因,只是仰慕您的崇高品德。

例2: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老师,是用来传道授业解惑的。

41.不亦……乎译为“不也是……吗”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愠,不亦君子乎!”(孔子)⒜“学习了而时常温习,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别人不理解我,我并不怨恨,不也是有道德的人吗!”42.有以……,无以……:译为“有可以拿来……的”“没有可以拿来……的”。

例1:吾终当有以活汝。

(《中山狼传》)—我总会有可以拿来使你活下去的方法。

例2:军中无以为乐。

(《鸿门宴》)—军营里没有可以用来作乐的东西。

43.庸……乎:译为“哪……呢”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我学习的是道理,哪管他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44.其……乎(邪):译为“难道……吗”。

例: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难道真没有千里马吗?是他们真的不知道千里马啊!45.得无……乎,得无……耶:译为“恐怕……吧”或“莫非……吧”例:若翁廉,若辈得无苦贫乎?(《记王忠肃公翱事》)—你们的老人很廉洁,你们恐怕不免穷困吧?46.无乃……乎(与),得无……乎,得无……耶:译为“恐怕……吧”。

例:无乃是过与?(《论语》)—恐怕是你们的过错吧?47.……之谓也;其……之谓也;其……之谓乎:译为“说的就是……啊”“大概说的就是……吧”。

例:谚所谓“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民谚中说的“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大概就是说虞国与虢国的关系吧。

48.孰与,以……孰:译为“跟……比较,哪一个……”;孰若:译为“哪里比得上”。

例: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你们看廉将军和秦王比,怎么样呢?49.然则:译为“既然如此,那么”例: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做官也担忧,不做官也担忧,既然如此,那么什么时候才能快乐呢?50.有……者:译为“有个……人”例:邑有成句者,操童子业,久不售。

—县里有一个叫成名的人,读书考秀才,但是多次没有考中。

51.与其……孰若(无宁)……:译为“与其……,哪如……,哪里比得上(不如)……”例: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

—与其坐着等死,哪如奋起抵抗拯救我们村庄。

52.能无……乎:译为“怎么……呢”例: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诚信却被怀疑,忠心却被诽谤,怎能不怨愤呢?53.(而)况……乎:译为“何况……呢”或“又何况……呢”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现在把钟和磬放入消遣,即使有大风大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响,又何况是石头呢!54.能、何能、何得:译为“怎么能”例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怎么能让我低头弯腰去侍奉权贵例2: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高考常用通假字:1.“共”通“供”,供给,如“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2.“阙”通“缺”,侵损,如“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3.“说”通“悦”,心服,高兴,如“秦伯说,与郑人盟”。

4.“知”通“智”,聪明,如“失其所与,不知”。

5.雠通仇,仇恨,如:仇雠敌战之国也。

6.句通勾,地名用字,如: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

7.取通娶,娶亲,如:令壮者无取老妇。

8.免通娩,分娩,如: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

9.弊通敝,破旧,谦词,如:而为弊邑宸宇,亦寡人之愿也。

10郄通隙,生病,如: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

11反通返,回来,如:必勿使返。

12奉通俸,俸禄,如: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

13直通只,只是,如: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14颁通斑,杂色的花纹,有斑点,如: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5检通敛,制止,如: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16有通又,暴通曝,曝晒,如: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17辩通辨,分辨,如:两俟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18从通纵,合纵,如: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19敝通弊,困顿,失败,如:秦有余力而制其敝。

20景通影,1影子,如: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2日光,如:景翳翳以将入。

21棘通戟,都是古代的一种兵器,如:棘矜。

22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如:距关,毋内诸侯。

23要通邀,邀请,如:张良出,要项伯。

24倍通背,违背,如: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24蚤通早,尽早,如: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25坐通座,座位,如: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26曷通何,为什么,如:曷不委心任去留。

27厌通餍,满足,如: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28当通倘,如果,如: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29止通只,仅仅,不过,如: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30圜通圆,如: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31采通彩,色彩,如:须臾,成五采。

32闵通悯,忧患的事,如: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33蓐通褥,草褥子,如: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34羞通馐,美味食品,如: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

35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如:既又与汝就食江南,孤苦零丁。

36世通逝,逝世,如: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

37敛通殓,给死人穿衣,将死人入棺,如:殁不能抚汝以尽哀,敛不凭其棺。

38冥通溟,海,如:北冥有鱼。

39辩通变,分别,如:此小大之辩也。

40阖通合,全,如:每至是日,倾城阖户。

41直通值,价值,如:昂其值,居为奇货。

42裁通才,时间副词,如: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43翼通翌,次于今日、今年的,如:翼日进宰,宰见其小。

44飨通享,如:飨德怀恩,词不悉心。

45已通以,如:从此已去,勿复如是。

46以通已,止,如:无以,则王乎? 47说通悦,高兴,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48枝通肢,肢体,如:为长者折枝 49刑通型,做榜样,如:刑于寡妻,至于兄弟。

50盖通盍,相当于“何不”,如:盖亦反其本矣 51涂通途,道路,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52塑通诉,告诉,申诉,如皆欲赴塑于王。

53已通矣,语气助词,表确定语气,如: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54罔通网,罗网,如: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55田通畋,打猎,如:今王田猎于此。

56卒通猝,表示突然,如: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

57由通犹,表示比况,相当于“就像”,如:民归之,由水之就下。

58施通迤,逶迤斜行的样子,如:施从良人之所之。

59无通勿,不要,或通惑,想不通,如:无或乎王之不智。

60为通谓,认为,如:为是其智弗若也。

61罢通疲,疲惫,如:仆虽罢驽,亦尝侧闻长者之遗风。

62趣通趋,向前走,如:趣舍异路。

63徇通殉,献身,如: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

64诎通屈,屈曲,如:其次诎体受辱。

65枪通抢,触,如: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枪地。

66摩通磨,灭,如: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67见通现,表露,如: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68责通债,债务,下狱受腐刑,如: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

69不通否,如: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70奉通捧,捧着,如:臣愿奉璧往使。

71庭通廷,朝堂上,如:拜送书于庭。

72案通按,察看,如:召有司案图。

73宾通傧,九种地位不同的礼宾人员,如:设九宾礼于廷。

75孰通熟,仔细,如: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76离通罹,遭遇,如:离骚者,犹离忧也。

77濯通浊,混浊,如: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78质通贽,见面礼,如:厚币委质事楚。

79决通抉,如:辞决而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