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加强和完善企业科协组织体系建设
(宝钢集团有限公司科协供稿)
2011年5月
宝钢历经31年的跨越式发展,科协组织体系从原来仅限于宝钢18平方公里的上海本部组织机构,扩展到跨地域、多层次、多形态的拥有13个学会、4个分公司科协、10个科协联络站、107个专业学组、7000余名会员的大型企业集团科协组织体系。
科协重点工作也由过去主要集中于国内和公司内部的学术技术交流,扩展到目前投入相当力量、组建相关虚拟团队,与国际著名协(学)会和国际大公司进行常态化的学术技术交流活动中。
一、夯实组织基础,建设快速运作的科协组织体系
在宝钢这样的大型企业集团中,科协组织虽然是一个“离线”运行的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但同样要求科协工作必须与公司的生产经营实践活动紧密联系,必须与宝钢的科技发展战略同步实施和快速运行。
宝钢在每一届科协委员会组织建设和机构设置中,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1、各级科协负责人配置坚持有权有责、精简高效
宝钢科协委员会历经六届换届改选,每一届常委会、委员会成员,不论科协主席、科协各专业工作委员会主任以及专业学会、学组理事长人选,广大科技人员在选举中均强烈推荐各级行政主要领导人或学术带头人担任,确保了学会工作能够得到行政资源的有力支持。
目前,宝钢集团有限公司徐乐江董事长任宝钢科协名誉主席,何文波总经理任科协主席。
而本届科协的副主席,则由集团公司和股份公司9位副总经理担任。
科协主席和副主席在公司的强力地位,决定了科协工作
能够从上到下得到各级组织的关心、重视和支持,科协工作的各项决议和任务能够更好地在全公司得到贯彻落实。
2、坚持集中一贯管理,不搞机构重叠和多头对外
宝钢在发展进程中,先后对上海地区钢铁企业和梅山钢铁企业进行了战略重组。
最近几年来,根据宝钢“精品+规模”的发展战略,分别对新疆八一钢厂、广东钢铁企业、宁波钢铁企业等进行了联合重组。
宝钢在科协组织体系建设中,按照集中一贯管理原则,根据其地域的不同和更利于科协工作的开展,将地域较远的新疆八钢、广钢、宁钢、梅钢设置为宝钢科协下属的分公司科协,他们在接受宝钢科协直接领导的同时,授权其可与当地科协组织开展组织和业务联系。
同时,将地域较近的原上钢系统各钢铁企业、设置为宝钢科协下属的科协联络站,科协业务工作纳入公司科协统一规划实施,形成了精简高效、层次分明、责权明确的科协工作组织体系。
3、定期开好科协重要例会,加强组织改选工作
在各届科协委员会的运作中,坚持定期召开科协常委会、全委会等,凡科协工作规划、计划,重要决定事项等,均通过常委会讨论达成一致后执行。
科协秘书机构坚持每年定期向科协常委会汇报科协年度工作情况和重大事项。
同时,定期和不定期召开各学会秘书长例会、分(子)公司科协座谈会等,及时沟通信息,了解情况,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使科协工作上下沟通,有序进行。
各学会、专业委员会和学组,定期进行换届改选等组织工作。
二、搭建“三个平台”,构筑有利于科协主业开展的运行机制
近年来,随着宝钢在世界500强地位进一步确立和加强,宝钢科协根据公司发展战略要求,积极构建三个学术交流平台,即“国际交流平台”、“国内交流平台”、“公司厂际交流平台”,形成三个不同层
次,不同定位的学术交流载体。
1、搭建“国际学术交流平台”
在近五年中,宝钢科协通过宝钢金属学会,分别与欧洲钢铁协会、德国钢铁学会、日本钢铁协会、美国材料工程学会等十大国际知名协(学)会建立了密切的交往和联系。
先后组团参加了国际钢铁界的重要学术交流活动。
宝钢向国际一流学术会议投稿的录用率最低达到60%,最高超过80%,占国内论文录用总数的35%-50%。
宝钢参会人员在国际会议上作主题报告和主持会议的比例也有所提高,标志着宝钢科技人员在国际学术界的地位不断提升。
2、搭建“国内学术交流平台”
近五年来,宝钢由科协牵头组团,重点参加了中国科协年会、中国钢铁年会、全国冶金企业科协主席联席会、厂矿科协协作中心以及由中国金属学会、中国钢铁协会等主办的各类学术会议。
在每一届的中国钢铁年会上,宝钢投送论文均超过150篇,录用率在90%以上。
宝钢通过连续四届举办宝钢学术年会,在国际冶金领域提升了中国钢铁工业的学术地位。
3、搭建“公司厂际交流平台”
在近五年中,由宝钢科协牵头,在公司内部举行的各层次的学术、技术交流1000余次,累计参加人数25000余人次,宝钢科技人员参会覆盖面约40%。
这样大规模的学术交流活动,在重大建设项目决策、重点生产技术难题攻关上实现了突破。
三、组建虚拟团队,推进重点工作和项目深入开展
近几年随着宝钢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宝钢决定由科协牵头,对口组织宝钢相关部门参与国际钢协(world steel,原称IISI)、国际不锈钢论坛(ISSF)相关活动。
宝钢科协在牵头组织参与国际钢协这一全
新领域的工作中,不断探索其新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
1、积极发挥“宝钢―worldsteel专业委员会”虚拟团队作用
由宝钢科协牵头,在公司内部成立了与国际钢协10专业委员会对口的10个“worldsteel-宝钢专业委员会”虚拟团队。
每个虚拟团队根据其专业特点分别挂靠公司内部相关职能部门,由职能部门负责人担任国际钢协委员会委员,并指定相对固定的宝钢科技人员作为与国际钢协和国际不锈钢论坛日常联络沟通的代表。
2、积极推进国际钢协关注的重点项目虚拟团队建设
近几年,国际钢协对“民用建筑用钢(Living Steel)”、“LCA(生命周期评估)”、“可持续发展项目”、钢铁副产品(Project on By-Product Management)、“钢铁大学网站”等项目均十分关注。
对此,宝钢科协与负责项目推进的宝钢责任单位一道,积极推进这些重点项目虚拟团队建设。
其中,在“民用建筑用钢(Living Steel)”项目中,该项目宝钢虚拟团队工作成效显著,项目负责人李自刚博士被推选为Living Steel项目副主席。
四川汶川大地震后,该项目在都江堰以总承包方式,承建了幸福家园逸苑钢结构住宅示范项目,受到国际钢协及国内外建筑同行的极大关注。
3、定期或不定期组织虚拟团队间的工作交流
加入国际钢协六年多来,宝钢参加国际钢协及ISSF的会议累计组团133次,参与人数326人次,有100多位技术及管理人员直接参加了国际钢协和ISSF的各类活动。
宝钢科协除牵头负责组团交流外,多次组织虚拟团队和联络代表座谈会,交流参加国际钢协活动的经验及体会。
宝钢科协也在这个全新的工作领域内,积累了组织工作经验,这对于更好地开展常规科协工作,奠定了良好的组织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