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七章 编码与调制

第七章 编码与调制


7.1 RFID系统的通信过程
在RFID系统中,读写器和电子标签之间的数据传输方式与基本 的数字通信系统结构类似。读写器与电子标签之间的数据传输是双 向,这里以读写器向电子标签传输数据为例说明其通信过程。读写 器中信号经过信号编码、调制器及传输介质(无线信道),以及电 子标签中的解调器和信号译码等处理,如图所示。
第七章 编码与调制
RFID系统的核心功能是实现读写器与电子标签之间 的信息传输。以读写器向电子标签的数据传输为例,被 传输的信息分别需要经过读写器中的信号编码、调制, 然后经过传输介质(无线信道),以及电子标签中的解 调和信号解码。本章将具体介绍RFID系统常用的编码和 调制方法。
7.1 RFID系统的通信过程
注:ISO14443 TYPE B协议中电子标签和阅读器传递数据时均采用NRZ
7.2 RFID信源编码方法
2、曼彻斯特编码(Manchester)

曼彻斯特编码也被称为分相编码(Split-Phase Coding)。 某比特位的值是由该比特长度内半个比特周期时电平的变化(上升或 下降)来表示的,在半个比特周期时的负跳变表示二进制“1”,半个 比特周期时的正跳变表示二进制“0”,如下图所示:
7.3 差错控制编码(信道编码)
只有当馈送到天线上的信号波长和天线的尺寸可以相比拟时,天
线才能有效地辐射或接收电磁波。波长λ和频率f的关系为
8 c= 3 10m/s
c/ f
7.1 RFID系统的通信过程
如果信号的频率太低,则无法产生迅速变化的电场和磁场,同时它们的 波长又太大,如20 000 Hz频率下波长仍为15 000 m,实际中是不可能架设 这么长的天线。因此,要把信号传输出去,必须提高频率,缩短波长。常用 的一种方法是将信号“搭乘”在高频载波上,即高频调制,借助于高频电磁 波将低频信号发射出去。 3)信道复用 一般每个需要传输的信号占用的带宽都小于信道带宽,因此,一个信道 可由多个信号共享。但是未经调制的信号很多都处于同一频率范围内,接收 端难以正确识别,一种解决方法是将多个基带信号分别搬移到不同的载频处, 从而实现在一个信道里同时传输许多信号,提高信道利用率。
1、反向不归零编码(NRZ,Non Return Zero)

反向不归零编码用高电平表示二进制“1”,低电平表示二进制“0”, 如下图所示:
a) b) c)
d)
此码型不宜传输,有以下原因 有直流,一般信道难于传输零频附近的频率分量; 接收端判决门限与信号功率有关,不方便使用; 不能直接用来提取位同步信号,因为NRZ中不含有位同步信号频率 成分; 要求传输线有一根接地。
波形C实际上是曼彻斯特的反相波形,用它 (a)修正密勒码编码器原理框图
a b c d e Z Z X X Y X Y Z Y 0 0 1 1 0
13.56MHz
的上升沿输出变便产生了密勒码,而用其上 升沿产生一个凹槽就是修正密勒码
1 0 0
相邻多个或更多 起始用时 直接与起始位 通信结束用逻 注:由于负脉冲的时间很短,可以保证在数据传输的过程中从高频场中连 0,则从第二格 0 序Z 相连的0用时 辑0加时序 Y 续给电子标签提供能量。变形米勒编码在电感耦合的射频识别系统中用于 开始用时序Z 序Z 从读写器到电子标签的数据传输。
RFID系统通信结构框图(以读写器向电子标签发送数据为例)
7.1 RFID系统的通信过程
1.解码与编码 信号编码的作用是对发送端要传输的信息进行编码,使传输信号与信 道相匹配,防止信息受到干扰或发生碰撞。根据编码目的不同,可分为信 源编码和信道编码。 1)信源编码与信源解码 信源编码是对信源输出的信号进行变换,信源解码是信源编码的逆过 程。在RFID系统中,当电子标签是无源标签时,经常要求基带编码在每两 个相邻数据位元间具有跳变的特点,相邻数据间的码跳变不仅可以在连续 出现“0”时保证对电子标签的能量供应,且便于电子标签从接收码中提取 时钟信息。 2)信道编码与信道解码 信道编码是对信源编码器输出的信号进行再变换,目的是前向纠错, 是为了区分通路、适应信道条件以及提高通信可靠性而进行的编码。数字 信号在信道传输时会受到噪声等因素影响引起差错,为了减少差错,发送 端的信道编码器对信号码元按一定的规则加入保护成分(监督元),组成 抗干扰编码。接收端的信道编码器按相应的逆规则进行解码,从而发现或 纠正错误,提高传输可靠性。
注:ISO14443 TYPE A协议中电子标签向阅读器传递数据时采用曼彻斯特编码。 ISO18000-6 TYPE B 读写器向电子标签传递数据时采用的是曼彻斯特编码
7.2 RFID信源编码方法
射频卡1
1 0
??
0
1
??
1
0
??
1 1 10ຫໍສະໝຸດ 00射频卡2
读写器译码
7.2 RFID信源编码方法
3.密勒(Miller)编码 密勒编码规则:对于原始符号“1”,用码元起始不跳 变而中心点出现跳变来表示,即用10或01表示;对于原 始符号“0”,则分成单个“0”还是连续“0”予以不同的处 理,单个“0”时,保持“0”前的电平不变,即在码元边界 处电平不跳变,在码元中间点电平也不跳变对于连续两 个“0”,则使连续两个“0”的边界处发生电平跳变。
7.1 RFID系统的通信过程
2.调制与解调
调制器用于改变高频载波信号,使得载波信号的振幅、频率或相 位与要发送的基带信号相关。解调器的作用是解调获取到的信号, 以重现基带信号。信号需要调制的因素包括: 1)工作频率越高带宽越大 要使信号能量能以电场和磁场的形式向空中发射出去传向远方,
需要较高的振荡频率方能使电场和磁场迅速变化。 2)工作频率越高天线尺寸越小
(b)波形图示例
7.2 RFID信源编码方法
5、脉冲—间歇编码

对于脉冲—间歇编码来说,在下一脉冲前的暂停持续时间t表示二 进制“1”,而下一脉冲前的暂停持续时间2t则表示二进制“0”,如 下图所示。
图13 脉冲—间歇编码

这种编码方法在电感耦合的射频系统中用于从读写器到电子标签 的数据传输,由于脉冲转换时间很短,所以就可以在数据传输过 程中保证从读写器的高频场中连续给射频标签供给能量。
7.2 RFID信源编码方法
2、编码方式的选择要考虑电子标签的检错的能力 •出于保障系统可靠工作的需要,还必须在编码中提供数据 一级的校验保护,编码方式应该提供这种功能。可以根据 码型的变化来判断是否发生误码或有电子标签冲突发生。 •在实际的数据传输中,由于信道中干扰的存在,数据必然 会在传输过程中发生错误,这时要求信道编码能够提供一 定程度的检测错误的能力。 •曼彻斯特编码、差动双向编码、单极性归零编码具有较强 的编码检错能力。
注:ISO15693协议中,数据编码采用PPM
7.2 RFID信源编码方法
7、FM0编码
FM0(即Bi-Phase Space)编码的全称为双相间隔码 编码,工作原理是在一个位窗内采用电平变化来表示 逻辑。如果电平从位窗的起始处翻转,则表示逻辑 “1”。如果电平除了在位窗的起始处翻转,还在位窗 中间翻转则表示逻辑“0”。一个位窗的持续时间是 25μs。
7.2 RFID信源编码方法
4、修正密勒码
TYPE A中定义了如下三种时序: (1)时序X:该时序将在64/fc处产生一个“pause”(凹槽); (2)时序Y:该时序在整个位期间(128/fc)不发生调制; (3)时序Z:这种时序在位期间的开始时,产生一个“pause”。 在上述时序说明中,fc为载波13.56MHz,pause凹槽脉冲的底宽为 0.5~3.0μs,90%幅度宽度不大于4.5μs。用这三种时序即可对帧进行 编码,即修正的密勒码。 逻辑“1”选择时序X;逻辑“0”选择时序Y。但有两种情况除外,第一 种是在相邻有两个或更多的“0”时,此时应从第二个“0”开始采用时序Z;第 二种是在直接与起始位相连的所有位为“0”时,此时应当用时序Z表示。 另外,通信开始时,用时序Z表示。通信结束则用逻辑“0”加时序Y表示。 无信息时,通常应用至少两个时序Y来表示。
7.2 RFID信源编码方法
6、脉冲位臵编码(PPM,Pulse Position Modulation)

脉冲位臵编码与上述的脉冲间歇编码类似,不同的是,在脉冲位 臵编码中,每个数据比特的宽度是一致的。其中,脉冲在第一个 时间段表示“00”, 第二个时间段表示“01”, 第三个时间段表示“10”, 第四个时间段表示“11”, 如右图所示。
7.2 RFID信源编码方法
选择编码方法的考虑因素
1、编码方式的选择要考虑电子标签能量的来源 •在REID系统中使用的电子标签常常是无源的,而无源标签 需要在读写器的通信过程中获得自身的能量供应。为了保 证系统的正常工作,信道编码方式必须保证不能中断读写 器对电子标签的能量供应。 •在RFID系统中,当电子标签是无源标签时,经常要求基带 编码在每两个相邻数据位元间具有跳变的特点,这种相邻 数据间有跳变的码,不仅可以保证在连续出现“0”时对电 子标签的能量供应,而且便于电子标签从接收到的码中提 取时钟信息。
注:ISO18000-6 typeA 由标签向阅读器的数据发送采用FM0 编码
7.2 RFID信源编码方法
8、PIE编码
PIE(Pulse interval encoding) 编码的全称为脉冲宽度编码,原 理是通过定义脉冲下降沿之间的 不同时间宽度来表示数据。 在该标准的规定中,由阅读器发 往标签的数据帧由SOF(帧开始信 号)、EOF(帧结束信号)、数据 0和1组成。在标准中定义了一个 名称为“Tari”的时间间隔,也称 为基准时间间隔,该时间段为相 邻两个脉冲下降沿的时间宽度, 持续为25μs。 注:ISO18000-6 typeA 由阅读器向标签的数据发送采用PIE编码

注:在ISO/IEC 14443标准(近耦合非接触式IC卡标准),TYPE A中阅 读器向电子标签传递数据时采用修正密勒码方式对载波进行调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