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丑条约有什么社会意义辛丑条约的社会意义《辛丑条约》极大地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辛丑条约的历史评价1901年9月7日,李鸿章代表大清国与11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份文件上,李鸿章将李鸿章三个字签成了肃字的模样,这三个字挤在一起,即虚弱无力,又辛酸悲苦。
很明显,李鸿章在此时想的是以自己在朝廷受封的身份肃毅伯来落下这个耻辱的款。
悲恸欲绝的李鸿章在签字回来后,再一次大口大口地吐血。
医生诊断为:胃血管破裂。
李鸿章在病榻上上奏朝廷:臣等伏查近数十年内,每有一次构衅,必多一次吃亏。
上年事变之来尤为仓促,创深痛剧,薄海惊心。
无法想像就要离世的李鸿章在写下必多一次吃亏这几个字时会是什么心情。
李鸿章毕生致力的外修和好,内图富强的愿望,到了生命的边缘阶段,算是彻底碎如齑粉了。
1901年11月7日,李鸿章在北京贤良寺魂飞魄散。
死之前,已经穿上寿衣卧于病榻上的李鸿章忽然睁大眼睛,嘴唇喃喃颤动,两行清泪缓缓滚出。
匆忙赶来的老部下周馥痛哭道:老夫子,有何心思放不下,不忍去耶?公所经手未了事,我辈可以办了,请放心去罢! 李鸿章忽目张口动,欲语泪流。
周馥以手抹其目,且抹且呼,其目遂瞑,须臾气绝。
终年78岁。
辛丑条约的签署代表清朝代表大清国钦命全权大臣便宜行事外务部事务和硕庆亲王爱新觉罗奕劻;大清国钦差全权大臣便宜行事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士北洋大臣直隶总督部堂一等肃毅伯李鸿章;列强代表德国钦差驻扎中华便宜行事大臣穆默(Alfons Mumm von Schwarzenstein);奥匈帝国钦差驻扎中华便宜行事全权大臣齐干(M. M. Czikann von Wahlborn);比利时钦差驻扎中华便宜行事全权大臣姚士登(M. Joostens);西班牙波旁钦差驻扎中华全权大臣葛络干(M. B. J. de Cologan);美国钦差特办议和事宜全权大臣柔克义(M. W. W. Rockhill);法国钦差全权大臣驻扎中国京都该国事务便宜行事鲍渥(M. Paul Beau);英国钦差便宜行事全权大臣萨道义(Sir Ernest Mason Satow);意大利钦差驻扎中华大臣世袭侯爵萨尔瓦葛(Marquis Salvago Baggi);日该国钦差全权大臣小村寿太郎(Komura Jutarō);荷兰钦差驻扎中华便宜行事全权大臣克罗伯(M.F. M. Knobel);俄罗斯钦命全权大臣内廷大夫格尔思(M. M. de Giens)。
辛丑条约的赔款数额具体内容《辛丑条约》后日军在天津《辛丑条约》中的所涉及的赔款,因为是针对1900年(庚子年)的义和团运动而规定,所以也叫庚子赔款。
赔款按中国当时人口计算,每人一两,共计4.5亿两,分39年还清,年息四厘,本息共计高达9.82多亿两,各省地方赔款还有0.2亿两以上。
因此,总数达白银10亿两以上。
这笔巨款相当于清政府财政收入的12倍。
各国要求赔款的数目如下:俄国130371120两、德国90070515两、法国70878240两、英国50620545两、日本34793100两、美国32939055两、意大利32939055两、比利时8484345两、奥地利4003920两、荷兰782100两,其余的43万余两由西班牙、葡萄牙、瑞典、挪威等国分享。
年息4厘,分39年还清,利息共532238150两。
本息合计982238150两,以海关税、盐税担保。
折价赔偿条约签字以后,清政府按期给列强赔款。
但到1904年以后,银价下跌,而庚子赔款是按银价算的,于是,列国在1905年7月2日,强迫清政府将庚子赔款改为金货债务,并将已经用银偿付的赔款按金价折算,补偿了约8000000两。
付款方式债券由清政府发出五种债券,按分摊数额交给各国收执,并以关税、盐税和常关税作为担保。
帝国主义遂将各通商口岸50里内的常关税也划归外国人管理的海关税务司管理。
额外款镑亏借款。
《辛丑条约》规定,赔款数目虽按银两计算,因帝国主义国家的货币用金,还须按照白银市价折合为金币,这样亏损很大,这种亏损称为镑亏(以英国货币金镑为代表)。
清政府为筹付这笔额外支出,1905年4月又向汇丰银行订借英金一百万镑,借款利息五厘,期限20年。
庚款办学由于这笔赔款金额过于庞大,后来美国主动退还了部分赔款,应付赔款2444万,美国将当时尚未付足的1078万从1909年1月起退还帮助中国建立海外留学教育系统。
最初称为清华学堂,为留美预备学校,即后来清华大学的基础,成为后来中国最优秀的高等学府之一。
英国后来也退还了部分赔款。
在中国从事传教、经商30余年的史密斯,曾于1906年向美国总统建议退还庚款来培植中国学生。
1907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用退还庚款来教育中国学生的提案,1909年付诸实施。
从1923年起英、法、意、比、荷各帝国主义国家也竞相效仿,用此款办起了大、中、小学,甚至幼儿园。
还款结果一战影响没有还完,主要原因有:1.一战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加入协约国参战,作为战胜国,停止对战败的德、奥赔款支付;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部分的庚款余额,苏俄亦在1920年宣布放弃;美、英、日、荷四国部分的庚款余额则改订偿付办法。
抗战影响2.抗日战争影响: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中国停止对日赔款。
随着日本侵略中国的加剧,英美等帝国主义国家与日本在中国的既得利益冲突尖锐化,中国也无力赔款。
于是英、美等国于1938年纷纷停止庚子赔款。
至此,中国共赔款白银已近6.532亿两,折合银元近10亿元。
社会意义《辛丑条约》极大地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严重危害危害一巨额的赔款,是列强对中国空前的大规模勒索;为支付这笔赔款,清政府加紧搜刮人民,使中国人民生活更加贫困,社会经济更加凋敝。
危害二在北京设立的使馆界,实际上是国中之国,是帝国主义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
外国侵略者控制京津地区,使清政府完全处于军队的控制之下,便于侵略者直接派兵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危害三按照条约规定,清朝官吏严厉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进一步成为帝国主义帮凶。
危害四该设外务部的规定,便于清政府能够按照外国侵略者的意旨实行卖国的外交政策。
《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精神屈辱最深沉,从而给中国人民带来空前灾难的不平等条约。
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已甘当洋人的朝廷,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它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辛酸,人生的调剂再次回到这里的时候时间已经过去一年多。
透过陈旧的文字,过往种种,记忆尤存。
仿佛那昨天触手可及。
年少的轻狂,往日的困惑,一幕幕呈现在眼前,感慨颇深。
在这一年里,我们着实成长了。
我们成长了,不再老是想着后面的路上自己又丢掉了什么,要不要重新再回去。
慢慢地明白了前方还有的未知等待我们去探索!而时间老人却不曾有耐心,他若生气,一切即将永远停留在这里,回不去,也走不来。
而人世间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总是活在过往的失误中,甘心被浮云遮住望眼!我们试着去摆脱没有怀抱的生活,幸运的是后来我们活下来了,逐渐学会了独立。
直到受到父母不经意的责备,才顿觉有多久没有关心过他们,关心他们的生活。
把这些都归结于时间太忙显然不成立,我们正在走着他们当年的那段路,也许方向不同,时空也换了。
路途的艰险没能阻挡我们前进的脚步,我们奋力在前面走,逐渐的麻木了沿途的风景,甚至关心过自己的人,于是有了上面的一幕。
我们成长了,说的话却变少了,宁愿低调的沉默也不肯高调的去争论。
是因为不知吗?不是,正是深知争论无益,才要用行动去印证,且不管旁人指点如何!等到一切成为事实,我们又收获了“主见”——是正义的坚持而不是偏执的持续。
生活忙碌了,打电话却不再勤快了,信息栏里充斥着“10086”的无休止的回复……无非是服务台的一些广告之类的。
由于生活诸多原因,使得往日旧友联系甚少,不知道还能不能用那句‘不联系不代表忘记’来说得通。
或许歇斯底里还能够被理解,在此祈祷了。
然人非草木,没有人是不会孤独的,是孤独却谈不上寂寞。
或许是生性如此吧,我曾试着在一个毫无知己,良朋益友全无的环境里独自的生活了数月。
那是在工厂里打工的时候,那里的生活相信稍有经历的朋友们也一定能想像得到。
在那里,人们大都不同地方,操不同的口语,干一样的活,却重复着不一样的习惯。
在工厂里,长期的加班加点,使得他们对外界的感知全无,过的是点和线式的生活。
私利,短见充斥着整个场景……自以为清高的苛求明哲保身是谈何的不易!有时候我甚至天真的认为自己如果没有了这样的无辜的感知就能够获取适时的安逸,结果是否定的。
因为要成长,场景还得更新!也许这就是我与很多人不一样的地方。
一个地方的路程我经历了,看透了,也是我离去的时候。
我不会理直气壮的以被困境击败而退出,而是在熟知以后潇洒的转身。
得失就像天平,在一个地方偏了另一端也会得到相应的回应。
适时的舍不是错。
这个世界有时还是会偏爱那些并不“本分”的人,正是因为他们的不本分,才会留给他们不一样的、更好的东西,这时候就要你自己去分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