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丑条约 ppt解析
《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北京条约》进一步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帝国主义强加给 中国的又一个不平等条约,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第一梯队:1900年西摩率领从天津进犯北京
(在杨村、廊坊遭义和团狙击败退回天津)
第二梯队:八国联军主力 (大沽——天津——北京)
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
八国联军的入侵
1900年6月八国借口中国“内乱”,危及其 在华利益,组织联军,在英国海军司令西 摩尔的率领下发动侵华战争。6月21日,清 政府下令向各国宣战。虽然义和团和部分 清军英勇反抗,但最终天津和北京相继失 守,慈溪仓皇出逃,为保全统治地位,慈 禧由仇外变为媚外,下令痛剿义和团,并 任命李鸿章和奕劻为全权大臣,与各国议 和,义和团运动失败。
谢 谢 观 看!
义和团和部分清 军抗击八国联军
3、北京陷落:帝后西逃
结果:清政府被迫接受《辛丑条约》
1、内容:赔巨款、划使馆区、拆炮台、
允驻军、惩祸臣、禁反帝、改机构
2、影响: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的深渊
八国联军侵华 三、八国联军侵华(两个梯队)
1、侵华借口:
称义和团运动是“内乱”,危及列强在华利益。
2、过程:
①巨额的赔款是大规模的勒 索,人民更加贫困。本息合 计9.82 亿两,这是中国近代 史上赔款最多的一个条约 ;
②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 区,允许各国派兵常驻
②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大本 营;使外国驻京使馆区成为 国中之国,便于就近监督、 控制清政府
内
容
影
响
③拆除大沽和北京通海沿 线的所有炮台,准许各国 派兵在此沿线的战略要地 驻兵
③大沽是京津的咽喉,大沽到北京沿线 是国防命脉,英法联军、八国联军都是 沿着这条线路入侵天津和北京的。把沿 线炮台拆除,实质上就是解除中国抗击 侵略的能力。使清政府完全处于外国军 队的控制之下,便于直接派兵镇压反帝 运动;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是北京到大 沽一线的延伸,它从关内伸向关外,其 中山海关是连接关内外的要冲。外国驻 兵在这一段铁路沿线,就能扼守渤海湾 的门户,西窥华北,东望东北。
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了
《辛丑条约》中没有增开通商口岸的条款,而在 以前的不平等条约中常有此项内容,为什么? 第一,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 的重点已从商品输出转向资本输出,增开通商口岸的 重要性和迫切性下降。 第二,通过多次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列强在中国 的沿海、沿江乃至内地,已开辟大批通商口岸,再增 加数目无关大局。 第三,列强通过划分势力范围,已相应确立各自 的区域优势,增开口岸对其扩展侵略利益无直接关系。 况且,美国建议的“门户开放”已要求中国市场向全 世界开放。 第四,列强通过政治贷款,控制中国的海关和财 政;通过修筑铁路,将侵略势力进一步伸向沿海和内 地。这比增开口岸更便于获取经济和政治利益。而 《辛丑条约》规定的外国驻兵权又为获取经济和政治 利益提供了军事保证。
1900年6月,八国联军在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的率领下, 从大沽登陆,挑起大规模的侵华战争,侵略者所到之处, 烧杀劫掠,中国人民遭受到空前的蹂躏。
战争后满目废墟的北京
各国公使、商人纷纷进宫。 坐在乾清宫的龙椅上,过了片刻皇帝瘾。
1901年,清政府被迫与英、法、俄、美、德、日、 意、奥以及比利时、荷兰、西班牙11国签订丧权辱 国的《辛丑条约》。
④惩办义和团运动中的 “首祸诸臣”,严禁中国 人成立或加入任何具有反 帝性质的组织;
④清政府进一步成为帝国主义的帮凶。 清政府身为中国的政府,却保证严禁中 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这就充分暴露了 清政府的卖国本质,说明清政府已堕落 为帝国主义的统治工具
内
容
影
响
⑤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 班列六部之前
⑤便于清政府能按侵略者意旨实行卖 国的外交政策。
列强承认慈禧太后执政合法,慈禧见列强并没有将她定 为“祸首”承办,喜出望外。立即告诉李鸿章,列强的 要求全部接受。她对列强感激涕零,保证今后要 “量中 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慈禧挟光绪皇帝自西 安启程,1902年1月3日回到北京。
《辛丑条约》 内 容 影 响
①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 还清
《辛丑条约》
背景:
1、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瓜分危机
(1)经济侵略: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比例上升 (2)政治控制:列强在华强占“租借地” ; 划分势力范围 (3)列强竞争:美国提出让中国“门户开放”
2、民族矛盾激发义和团运动兴起
(1)斗争目标:扶清灭洋
(2)运动局限:盲目排外
过程(1900年):
1、廊坊、杨村阻击战 2、天津守卫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