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8 遗传的基本规律高考题1.(2011·海南高考)假定五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则杂交组合AaBBCcDDEe×AaBbCCddEe产生的子代中,有一对等位基因杂合、四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所占的比率是( )A.1/32 B.1/16 C.1/8 D.1/42. 一批基因型为AA与Aa的豌豆,两者数量之比是1∶3。
自然状态下(假设结实率相同)其子代中基因型为AA、Aa、aa的数量之比为( ) A.3∶2∶1 B.7∶6∶3 C.5∶2∶1 D.1∶2∶13.将具有一对等位基因的杂合体(Bb)逐代自交3次,在F3中纯合体(bb)的比例为( )A.1/8 B.7/8 C.7/16 D.9/164.(2014·海南高考·T23)某动物种群中,AA、Aa和aa基因型的个体依次占25%、50%、25%。
若该种群中的aa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其他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理论上,下一代中AA∶Aa∶aa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为( )A.3∶3∶1B.4∶4∶1C.1∶2∶0D.1∶2∶15.(2012·安徽高考·T4)假设某植物种群非常大,可以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基因不产生突变。
抗病基因R对感病基因r 为完全显性。
现种群中感病植株rr占1/9,抗病植株RR和Rr各占4/9,抗病植株可以正常开花和结实,而感病植株在开花前全部死亡。
则子一代中感病植株占( )A.1/9B.1/16C.4/81D.1/86.(2010·江苏高考·T20)喷瓜有雄株、雌株和两性植株,G基因决定雄株,g基因决定两性植株,g—基因决定雌株。
G对g、g —是显性,g对g—是显性,如:Gg是雄株,g g—是两性植株,g—g—是雌株。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Gg和Gg—能杂交并产生雄株 B.一株两性植株的喷瓜最多可产生三种配子C.两性植株自交不可能产生雌株 D.两性植株群体内随机传粉,产生的后代中,纯合子比例高于杂合子7.(2014·海南高考·T25)某二倍体植物中,抗病和感病这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要确定这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应该选用的杂交组合是( )A.抗病株×感病株B.抗病纯合体×感病纯合体C.抗病株×抗病株,或感病株×感病株D.抗病纯合体×抗病纯合体,或感病纯合体×感病纯合体8.(2010·天津高考·T6)食指长于无名指为长食指,反之为短食指,该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T S表示短食指基因,T L表示长食指基因。
)此等位基因表达受性激素影响,T S在男性为显性,T L在女性为显性。
若一对夫妇均为短食指,所生孩子既有长食指又有短食指,则该夫妇再生一个孩子是长食指的概率为()A.1/4B.1/3C.1/2D.3/49.(2010·海南高考·T15)某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出了一个红绿色盲的儿子和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女儿,该女儿与一个表现型正常的男子结婚,生出一个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的概率是()A.1/2 B.1/4 C.1/6 D.1/810.(2011·天津高考)某致病基因h位于X染色体上,该基因和正常基因H中的某一特定序列经BclⅠ酶切后,可产生大小不同的片段(如图1,bp表示碱基对),据此可进行基因诊断。
图2为某家庭该病的遗传系谱。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h基因特定序列中BclⅠ酶切位点的消失是碱基序列改变的结果B.Ⅱ-1的基因诊断中只出现142bp片段,其致病基因来自母亲C.Ⅱ-2的基因诊断中出现142bp、99bp和43bp三个片段,其基因型为X H X hD.Ⅱ-3的丈夫表现型正常,其儿子的基因诊断中出现142bp片段的概率为1/211.(2012·天津高考·T6)果蝇的红眼基因(R)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长翅基因(B)对残翅基因(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
现有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交配,F1的雄果蝇中约有1/8为白眼残翅。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是BbX R X r B.亲本产生的配子中含X r的配子占1/2C.F1出现长翅雄果蝇的概率为3/16D.白眼残翅果蝇能形成bbX r X r类型的次级卵母细胞12.(2013·天津高考·T2)哺乳动物卵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成熟卵子的过程,只有在促性腺激素和精子的诱导下才能完成。
下面为某哺乳动物卵子及早期胚胎的形成过程示意图(N表示染色体组)。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次级卵母细胞形成的过程需要激素调节B.细胞Ⅲ只有在精子的作用下才能形成成熟卵子C.Ⅱ、Ⅲ和Ⅳ细胞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相同D.培育转基因动物应选择细胞Ⅳ作为受体细胞13.(2013·天津高考·T5)大鼠的毛色由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用黄色大鼠与黑色大鼠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图。
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P 黄色×黑色F 1灰色F2灰色黄色黑色米色9∶ 3 ∶ 3 ∶1A.黄色为显性性状,黑色为隐性性状B.F1与黄色亲本杂交,后代有两种表现型C.F1和F2中灰色大鼠均为杂合体D.F2黑色大鼠与米色大鼠杂交,其后代中出现米色大鼠的概率为1/4 14.(2010·安徽高考·T4)南瓜的扁盘形、圆形、长圆形三种瓜形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A、a和B、b),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现将2株圆形南瓜植株进行杂交,F1收获的全是扁盘形南瓜;F1自交,F2获得137株扁盘形、89株圆形、15株长圆形南瓜。
据此推断,亲代圆形南瓜植株的基因型分别是()A.aaBB和AabbB.aaBb和AabbC.AAbb和aaBBD.AABB和aabb15.(2011·广东)某班同学对一种单基因遗传病进行调查,绘制并分析了其中一个家系的系谱图(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B.Ⅱ-5是该病致病基因的携带者C.Ⅱ-5和Ⅱ-6再生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2D.Ⅲ-9与正常女性结婚,建议生女孩16. (2011·福建高考)二倍体结球甘蓝的紫色叶对绿色叶为显性,控制该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分别位于3号和8亲本组合F1株数F2株数紫色叶绿色叶紫色叶绿色叶①紫色叶×绿色叶121 0 451 30②紫色叶×绿色叶89 0 242 81(1)结球甘蓝叶色性状的遗传遵循定律。
(2)表中组合①的两个亲本基因型为,理论上组合①的F2紫色叶植株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3)表中组合②的亲本中,紫色叶植株的基因型为。
若组合②的F1与绿色叶甘蓝杂交,理论上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4)请用竖线(|)表示相关染色体,用点(·)表示相关基因位置,在如图圆圈中画出组合①的F1体细胞的基因型示意图。
17.(2010·广东卷·T28)克氏综合征是一种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的疾病。
现有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克氏综合征并伴有色盲的男孩,该男孩的染色体组成为44+XXY。
请回答:(1)画出该家庭的系谱图并注明每个成员的基因型(色盲等位基因以B 和b 表示)。
(2)导致上述男孩患克氏综合征的原因是:他的(填“父亲”或“母亲”)的生殖细胞在进行分裂形成配子时发生了染色体不分离现象。
(3)假设上述夫妇的染色体不分离只是发生在体细胞中,①他们的孩子中是否会出现克氏综合征患者?②他们的孩子患色盲的可能性是多大?(4)基因组信息对于人类疾病的诊治有重要意义。
人类基因组计划至少应测条染色体的碱基序列。
18.(2013•大纲版•T34)(11分)已知玉米子粒黄色(A)对白色(a)为显性,非糯(B)对糯(b)为显性,这两对性状自由组合。
请选用适宜的纯合亲本进行一个杂交实验来验证:①子粒的黄色与白色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②子粒的非糯和糯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③以上两对性状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要求:写出遗传图解,并加以说明。
5.(2014·福建高考·T28)人类对遗传的认知逐步深入:(1)在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纯合的黄色圆粒(YYRR)与绿色皱粒(yyrr)的豌豆杂交,若将F2中黄色皱粒豌豆自交,其子代中表现型为绿色皱粒的个体占。
进一步研究发现r基因的碱基序列比R基因多了800个碱基对,但r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无酶活性)比R基因编码的淀粉支酶少了末端61个氨基酸,推测r基因转录的mRNA提前出现。
试从基因表达的角度,解释在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所观察的7种性状的F1中显性性状得以体现,隐性性状不体现的原因是。
(2)摩尔根用灰身长翅(BBVV)与黑身残翅(bbvv)的果蝇杂交,将F1中雌果蝇与黑身残翅雄果蝇进行测交,子代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不为1∶1∶1∶1,说明F1中雌果蝇产生了4种配子。
实验结果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原因是这两对等位基因不满足该定律“”这一基本条件。
(3)格里菲思用于转化实验的肺炎双球菌中,S型菌有SⅠ、SⅡ、SⅢ等多种类型,R型菌是由SⅡ型突变产生。
利用加热杀死的S Ⅲ与R型菌混合培养,出现了S型菌。
有人认为S型菌出现是由于R型菌突变产生,但该实验中出现的S型菌全为,否定了这种说法。
(4)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该模型用解释DNA分子的多样性,此外,的高度精确性保证了DNA遗传信息稳定传递。
6.(2014·安徽高考·T31)香味性状是优质水稻品种的重要特性之一。
(1)香稻品种甲的香味性状受隐性基因(a)控制,其香味性状的表现是因为,导致香味物质积累。
(2)水稻香味性状与抗病性状独立遗传。
抗病(B)对感病(b)为显性。
为选育抗病香稻新品种,进行了一系列杂交实验。
其中,无香味感病与无香味抗病植株杂交的统计结果如图所示,则两个亲代的基因型是。
上述杂交的子代自交,后代群体中能稳定遗传的有香味抗病植株所占比例为。
(3)用纯合无香味植株作母本与香稻品种甲进行杂交,在F1中偶尔发现某一植株具有香味性状。
请对此现象给出两种合理的解释:① ;②。
(4)单倍体育种可缩短育种年限。
离体培养的花粉经脱分化形成,最终发育成单倍体植株,这表明花粉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所需的。
若要获得二倍体植株,应在时期用秋水仙素进行诱导处理。
7.(14分)(2014·全国卷·T34)现有4个小麦纯合品种,即抗锈病无芒、抗锈病有芒、感锈病无芒和感锈病有芒。
已知抗锈病对感锈病为显性,无芒对有芒为显性,且这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