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英语专业八级写作指导

英语专业八级写作指导


• 1999:Competition o r Cooperation • 议论文, 论证竞争和合作两者哪一个更重要。 • 2003:A re Young People in China Today More Self-centered and Unsympathetic Than Were Previous Generations or Not? • 议论文, 为一家英文报纸投稿, 阐明自己的立 场: 中国今天的年轻人是否比他们的前辈更 自私和更不具同情心。
• 。根据题目和观点的明确程度, TEM 8 的写作 试题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为规定题, 给定了题 目并明确规定了观点, 要考生去说明或论证; • 第二类为开放题, 给定题目, 但题目呈开放性, 需考生选择一具体方面进行讨论; 第三类为论 辩题, 提供同一议题的两个对立的观点, 考生需 明确选择一种立场, 进行是非分明的论证, • 题目可以给定或不给定。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或对某一现象或问题做概要介绍, 然后要求 考生发表个人看法。如1998 年的试题引语 为: • Nowaday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existing cities are growing bigger and new cities are appearing. What do you think is ONE of the major problems that may result from this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 规定题举例: • 1996 题目:In Support of Dormitory Policies • 问题及内容要求:议论文, 给校园电台投稿,论证赞 同制订宿舍规章制度的立场。 • 1997 题目:Sowing the Seeds, Nurturing Growth and Harvesting the Rewards • 问题及内容要求:说明文或议论文, 阐述大学学习 与农民耕作过程的相似性。 • 2000 题目:Education as a Lifelong Process • 问题及内容要求:说明文或议论文, 阐述教育的终 身性。
• 3) 分析决定题目的情感倾向, 是褒义还是贬义, 是否定还是肯定,是赞扬还是批评。现实生活 中很多问题都比较复杂, 很难简单地用二元对 立的方法去认识和判断。但作为一种大规模考 试,TEM 8 写作主要衡量语言表达能力和篇章的 规范性, 而并非考察思想观点是否客观、完备、 面面俱到, 因此, 在分析决定题目的情感倾向时, 应做到主题突出, 观点鲜明, 非褒即贬, 非抑即 扬, 非肯即否。应尽量避免褒贬结合, 毁誉参半。 否则, 会给人以观点模糊、模棱两可的印象。
• While some people claim that a person’s essential qualities are inherited at birth, others insist that the circumstances in which a person grow s up are principally responsible for the kind of person he/she becomes. Which view do you agree with and why
• 。2) 分析并确定标题的意义层次和取向, 是 取本义, 还是取比喻义或引申义; 是就事论 事, 还是借题发挥; 是取题目表层的意思, 还 是取其深层的内涵。
• 如1997 年的写作标题“Sowing the Seeds, Nurturing Growth and Harvesting the Rewards”, 字面意义是表示农民的耕作收获 过程, 深层内涵是一种类比(analogy) , 即将 大学学习过程比做农民的耕作收获过程。 文章应重在说明前者如何与后者具有相似 性。
• 如2001 年的标题“The Impact of the Internet on. . . ”, 根据背景引语的提示, 文章的中心是阐 述因特网在某一领域产生的影响, 这种影响当 然是指好的影响。有的考生选择了教育这一领 域进行论述。文章前半部分从正面论述了因特 网在技术、方式、资源等方面给教育带来的冲 击, 后半部分却又大谈因特网可能给教育带来 的负面影响。虽然在现实生活中这种观点无可 厚非, 但在考试中却可能给人造成观点模糊、 主题不突出的印象。这一问题在论辩题型中更 为突出。论辩题常常把生活中一个问题的两个 方面对立起来, 以考察考生组织议论文的能力。
• TEM 8 写作的审题过程 • 所谓审题, 就是指写作前仔细阅读和分析写 作题目及相关信息, 以便正确理解题目的含 义, 了解题目的要求。题目给了什么样的条 件, 要求怎样完成, 这是审题应明确的两个问 • 题。正确审题是完成好写作任务的第一步。
• 根据《英语专业八级考试大纲》, TEM 8 写作试题由 “题目”与“要求”组成。其中“题目”部分通常 包括两个部分: 1) 背景引语; 2) 标题。有时候标题没 有给出, 需要考生自己拟定。这样, TEM 8 的写作试 题可视为由背景引语、标题和要求三个部分构成。 数年来, 由这三部分构成的题型已成为TEM 8 写作的 一个特色。它们相互联系, 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考生在审题时应通读试题的全部内容, 仔细思考和 揣摩每一个部分的含义。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明确 写作目的, 领会写作要求, 不偏不漏、不折不扣地按 要求去完成写作任务。下面, 将分别从这几个方面 来谈谈审题的基本做法。
• 试题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是标题。标题有时给 定, 有时需要自拟。自拟的标题是从自己的观 点中概括、提炼出来的, 不存在审题的问题。 给定标题的审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 1) 分析并确定标题的语法结构和词语间的逻辑 关系, 如中心词、修饰语、词语的内涵和外延 等。应特别注意修饰和限定成分, 它们容易被 忽视, 而实际上它们往往又是关键词。
• 另外, 一些重要的信息和要求也包含在背景 中。因此, 忽略这一部分很容易产生审题错 误, 造成偏题和跑题。审题首先是这一背景 引语的审读。
• TEM 8 提供的写作背景引语包括设定情景和 提供观点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设定了情 景, 规定了写作的主题范围, 介绍了主题的由 来和现状, 明确了写作对象的身份、立场、 任务等, 它 • 们往往决定了文章的形式(如书信)、文体、 人称、字数, 甚至是观点。审读情景时, 应抓 住这些信息, 并以此作为文章构思的基础。 1996 年TEM 8 写作试题的背景引语如下:
• 如1999 年的标题为“Competition o r Cooperation”。众所周知, 竞争和合作在现实 生活中都很重要, 但考试要求考生的论点应 该鲜明, 因此, 考生必须明确做出选择, 要么 竞争重要, 要么合作重要, 不可模棱两可、似 是而非。赞成什么, 反对什么, 应该旗帜鲜明, 一目了然。
• 1994:Personal Appearance: Look s Really Count, Do • They? • 议论文, 论证个人的外表长相是否重要。 • 1995:Should the Young Take Care of Their Parents When They Grow Old, or Should Be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State? • 议论文, 论证年轻人还是社会应承担赡养老人 的责任。
• 首先是背景引语的审读。TEM 8 是一种水平测 试, 和其任何一种测试一样, 它的写作任务是模 拟性的, 不具有真实环境中的写作所具有的特 征和性质。为了有效地测量考生的实际写作能 力, TEM 8 写作试题的设计尽量考虑到各种真 实环境中所存在的因素, 使模拟写作尽量贴近 实际写作过程, 使考生仿佛置身于一个真实的 写作环境中为此,TEM 8 写作题目往往采用提供 特定背景的方式, 尽量给考生设定一个具体的 环境和一个思维的前提。
• 解读这段引语, 可以明确下面的主要信息: 主题范围: 制订大学宿舍的规章制度; 问题 由来: 部分大学生不注意宿舍里的公共道德; 考生的身份: 大学生; 立场: 赞同制订大学宿 舍的规章制度; 任务: 给校园电台投稿表达 自己的立场。明确了这些, 扣题写作便有了 基本的保证。
• 另一类背景引语以介绍观点为主。具体做 法是就某一问题提供不同的或截然相反的 观点, 然后要求考生论述个人的观点, 如 1993 年的试题:
• 开放题举例: • 1998 One Major Problem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 问题及内容要求:说明文, 陈述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一 个主要问题。 • 2001The Impact of the Internet on. . . • 问题及内容要求:说明文, 阐述因特网对某一领域产生 的影响。 • 2002 The Most Important Personal Quality of a U niversity Student • 问题及内容要求:说明文或议论文, 阐述大学生应具备 的最重要的性格品质。
• • • •
• • • •

论辩题举例: 1991:Is TV a Blessing o r Curse in China? 说明文或议论文, 根据要求写回信, 阐述目前电视在中国的影响 (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 1992:Should Smoking Be Banned in Public Places? 议论文, 给校园杂志投稿对公共场所是否应禁烟表示赞同或反对。 1993:A re a Person’s Qualities Inherited o r Influenced by the Circumstances in Which One Grows Up? 议论文, 论证个人品质是天生的还是受后天成长环境影响而形成 的。
• 如2000年的写作标题为:“Education as a Lifelong Process”, 其中心词是education, as a lifelong process 是限定成分, 但lifelong却是 关键词。标题表达的是“教育的终身性” 这一观点。如忽视这一关键词, 仅仅将标题 的意义理解为“教育的重要性”, 就会造成 论述的偏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