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专业美术教育与其他学科的关系随着现代社会的逐步发展,美术所产生的经济价值越来越为人们所瞩目,于是对人们美感的培养在当今社会成为了一种必然的趋势。
为迎合这种趋势各大院校纷纷设立美术学院、美术系,越来越多的学子们走进了美术院系的课堂。
但现实证明,单纯的专业学习已不能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新要求了,现代社会需要的是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这要求美术院系不应仅仅注重专业课程的教育,对专业课以外的其他课程也应加大力度,不但要把学生培养成有用的人才,更应把他们塑造成和谐发展的人。
一.专业美术教育的现状美术教育,它是将人类在视觉艺术方面创造的理论、技法及成里,按照教育规律在创造成适合不同对象的教学材料,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来培养公民对美的认识、判断能力的教育活动。
可见美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公民的素质,也是立足于提高学生的文化层次,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上。
随着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质量的追求成为现代人追求的重要容。
城市规划与设计、生活空间、产品设计、工艺品、装饰品以及首饰品等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都体现着美术教育的独特作用。
在这种特殊的社会发展以及市场需求的促使下社会对专业美术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
于是,各大专院校进一步增加美术专业课程,培养美术专业人才。
但他们的教育缺乏与其他学科的相融合,在提升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上有待提高。
艺术修养的高低也不是单凭掌握某种绘画技巧或完成某一创作所决定的,它取决于艺术人的多方面才能。
就美术家而言,除了在美术这一领域,在文学、音乐、历史、哲学等方面往往都有十分高的造诣,这些知识在综合其人生阅历,就是的他的作品格致高雅、感人至深。
而这一点却容易被学校所忽视,片面追求学生专业精度。
而且诸多的现实表明,许多走出学校大门的学生并不适合社会的需求,很难在其工作岗位上承担应承担的责任。
我们的专业美术教育,最终是要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具有较强美术专业技能、知识,同时具备较为全面知识体系的复合型人才。
学校培养出的人才除了专业达到一定的精度之外,学生自身的知识体系必须在深度以及广度上面有一个扩充。
处理好专业学习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是新时期美术教育发展的根本。
学校各科目如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外语、地理以及体育、音乐都与美术有着或多或少的关系。
正视这些关系,要把一个关于素质教育的要求完整全面地呈现出来,同时又是把美术本身的个性特征不可忽视地表达出来。
所有的学科都应该在各自形成的特点与规律中有所发展和更新,都应该互相关注、互相兼容和互相借助。
二.美术教育与其他学科相联系(一)美术教育与其他学科紧密联系美术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一部分,也就是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全名族文化素质有着特殊意义。
并把艺术教育由专门传授技法技能转为培养素质这是美术教学的革新。
符合现代教育思想与规律,在基础教育中,学生应具备的基础素质主要是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审美素质等,学生的素质是一个和谐的整体。
忽略和缺少哪一方面都不健全。
当今学校教育体系中,大多数课程都是建立在抽象符号基础上的,而美术课程则更多的让学生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并与其他学科有着广泛的联系,如美术的起源和发展与历史、政治、地理、语文、技术等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
美术学习是德育、美育的一条重要途径。
各个学科都蕴藏着丰富的美育资源;思想品德、社会、历史等学科中的社会美和伟大人物的心灵美,语文中的语言美和诗歌美,自然科学社会中的自然美、科学美,音乐中的音乐美,这些美育资源要通过各个学科的教学恰当地引入到美术教学中来,而且直接促进他们学科的教学,也间接地促进了美术教学。
(二)美术教育与其他学科的相互作用美术教育是发展全面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术对德育有重要影响:蒙娜丽莎的微笑引导着人们追求人间的真、善、美;齐白石的虾传达着画家对平淡生活的满足和自在。
美术可以传承文化,帮助人们认识世界,如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展示了中国宋代汴梁的民俗风情,对研究当时的建筑、服饰与历史都大有裨益。
可以说,历朝历代的书法、绘画与雕塑都是先辈们留给后人的十分宝贵的研究材料。
美术又对体育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如米隆在2005年前雕塑的“掷铁饼者”,显示了人体之美及蓄势待发的气势,它启迪人们追求健美,力求超越的信念。
美术教育对其他学科有一种“综合中介作用”①。
众所周知,事物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同样美术教育在推进其他学科的同时,其他学科也在不同程度地反作用于美术教育。
因此可以看出美术学科同其他学科之间的有非常紧密的关系,并且这种相互作用的关系,将随着时代发展日益凸显出它们融合的重要性。
、1.本国语文“它反映本国文化的传统,使学生接受爱国主义及各种道德情操的熏。
”②学好语文有利于提升美术院系学生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深化他们对艺术作品的认识,并且创作出更多富有民族特色、传承民族精神的作品。
在中华民族日益壮大的今天,包涵本国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以及具有丰厚文化底蕴的艺术作品必将成为人们尊崇的对象,“中国风”必将成为中国冲击世界艺术巅峰的一项有力武器。
2.外语现今社会,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围也愈加广泛,各种形式的文化艺术交流也日益增多。
在这种情形之下,外语对于个人的发展具有相当大的作用。
外语教学的年限在逐步延长,课时有所增加,对学生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美术专业的学生也不例外。
大学毕业后无论是就业还是继续深造,外语水平都将成为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之一,这也有利于他们更进一步的搞好学习和工作。
因此,掌握这个基本的交流工具并达到熟练运用的程度,将是现代人成功的一大基石。
3.社会学科它包括历史、地理、经济、政治、法律等。
“学习社会学科是实现个人社会化的主要途径,使学生了解人类的发展史、地理环境及现实社会的各个领域等。
”③学生掌握好这些容也很有利于他们的专业学习。
如美术学专业的学生可以结合历史进行美术史研究,从而较容易了解各个流派形成的时期与历史背景;室设计专业的学生可以依据各地不同的习俗、气候条件等对房屋进行适宜的装修设计,等等。
而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也是十分必要的,如熟悉了商标法、知识产权法,学生在日后的工作时间爱你中就会具有较高的维权意识,保护自己的作品(或设计)不受侵犯。
4.数、理、化等自然学科“自然学科是推动工业化的重要力量,它强调学生综合、统一地把握自然的原理和框架,并能运用多学科的基本概念综合解决社会问题。
”④部分美术专业的学生认为美术属于人文学科,理科知识没有多大用途,其实不然。
因为伴随着世界信息化的进程,美术院系的学生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计算机绘图。
网页设计、动画制作等,这些都需要整合学生的理科知识。
对于设计专业的学生而言,具备相当的理科知识更是必要的。
5.德育“我国的德育是社会主义的德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⑤德育对于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同其他各育一样,也是十分巨大的。
因为美术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多从事教育、出版、电视、网络等性质的工作,依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他们应努力传播先进文化,通过他们的艺术作品去传播那些有利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积极思想和正确的价值观,尽量避免一些低俗的、思想上模糊不清的东西误导社会大众。
总而言之,美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有非常紧密的关系,无论是从美术教育学科本身的发展,还是从美术教育的功效来看,不应仅仅注重专业课程的教育,对专业课以外的其他课程也应加大力度。
教育的根本还是为社会服务的,我们的美术教育要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就必须在单学科的美术教学中,融入其他学科,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
把学生培养成有用的人才及塑造成和谐发展的人。
三.美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有机融合、相互渗透美术还可以借用其他学科的要素,并与自己的领域同化,又可以融合加以艺术地运用,转化成课堂表现素材。
前面已经说过美术与语文、数学、自然等学科有许多天然的相通之处,丰富性和综合性是美术的一大特点,我们可以借助不同的学科形式来表达相同的情感和容。
像美术教学可以直接结合音乐手段进行教学,而其他学科中的某一学科都能为其他学科的教学间接地提供必要知识基础。
这样使学生对那些本来比较枯燥的知识更乐意了解。
例如:1.美术与音乐的完美融合音乐与美术同属艺术畴,他们之间有许多融合的地方。
音乐中的乐符,需要高低起伏、快慢相间的组合才会成为有旋律、节奏的音乐。
美术也一样,不同的个体,通过变化、创造组合在一起,才会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画面。
音乐是有声艺术,美术是无声艺术,在美术教学中穿插适宜的音乐,可以营造轻松、愉快、活泼的氛围,激发、促进学生想象力、创作能力。
在人的思维逻辑活动中,含有想象的成分,因此抽象作品中离不开想象思维,并充满音乐性,音乐直接刺激创造想象,从音符、旋律中创造出抽象作品来。
让学生从身心摆脱束缚,走向创新、创造的道路。
2.美术教育中文学的渗入文学中的诗歌与美术的渊源最深,关系最密切。
中国的国粹“国画”一直以来沿袭着诗画相配的原则,用文学和画面两种形式完整地表达画者的心声。
文学给人以足够的想象空间,每个人可以有不同的理解,给学生广阔的创作空间。
有时教师可以用一个故事或者一首儿歌来调动他们的兴趣,引导他们根据听到的容设计一个画面,这样不仅对文字有深入了解,也会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培养。
美术教育是教学体系中的一部分,它不能脱离其他学科单独存在。
在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其他学科的渗入完善丰富了美术教育的容以及形式。
因此,加强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是学科发展的必然要求。
四.小结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改革,学校在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美术专业技能、理论知识培养的基础之上,更要加强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构建学生全面丰富的美学理论体系,传授学生准确的专业技能,提升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以及道德品质,是我们美术教育的根本。
这是实现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的关键,是学校发展更是学生立足于社会需求的根本。
参考文献:[1]晓鹭.《现代美术教育学》【M】.:西南师大学,2002年.第一版[2]龙晓苑.《数字化艺术》【M】.:大学,2000年.第一版[3]史峰.论艺术史在艺术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美术大观》【J】.2007年.第239期[4]鲁生.《设计艺术教育笔谈》【M】.:画报,2005年.第一版[5]关晓辉.西方视觉文化与美术教育.《美术界》【J】.2008年.第240期.[6]安邦.《中国高等教育研究新进展》【M】.:华东师大学,2005年.[7]郭声健.《艺术教育论》【M】.:教育,2000年.第一版[8]祁英男.美术教育的科学性.《美术向导》【J】.2007年.第126期.[9]赞科夫.《和教师的谈话》【M】.:教育科学,1950年.第一版[10]吕松波.《浅谈美术教育中的创造性教育》.2004年.[11]金一鸣.《教育原理》【M】.:高等教育,2003年.第二版.[12][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著.《对美术教学的意见》【M】.:出版,1993年.第一版致本论文是在老师的亲切关心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