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说明:本试卷分第1卷和第Ⅱ卷。
第1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
本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或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下列物理量中,是矢量的是( )①位移②路程③瞬时速度④时间⑤加速度⑥速率A.只有①③⑤B.只有③⑤C.只有①⑤⑥D.只有①⑥2.如图是体育摄影中“追拍法”的成功之作,摄影师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运动的美。
摄影师眼中清晰的滑板运动员是静止的,而模糊的背景是运动的,请问摄影师选择的参考系是()A.大地B.太阳C.滑板运动员D.步行的人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跳高时人在下降过程处于失重状态B.跳高时人起跳以后在上升过程中处于超重状态C.抛出去的标枪和手榴弹都是靠惯性向远处运动的D.把手中的球由静止释放后,球能竖直下落,是由于球具有惯性的缘故4.关于物理量或物理量的单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力学范围内,国际单位制规定长度、质量、时间为三个基本物理量B.为了纪念牛顿,人们把“牛顿”作为力学中的基本单位C.1N/kg=1m/s2D.“米”、“千克”、“牛顿”都属于国际单位制的单位5.小明比小刚的力气大,小刚不服气。
两人决定站在地面上通过定滑轮拉绳子比谁的力气大。
比赛过程中出现如图所示的情形,此时两人都处于静止状态。
已知小明的质量为45kg,小刚的质量为50kg。
若不计绳的重力和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g取10m/s2)()A.站在地面上的人一定是小明B.站在地面上的人对地面的压力为500NC.绳的拉力为50ND.绳的拉力为450N6.某学生到学校后发现课本落在家里了,于是做匀速直线运动去取,停留一会儿后又做匀速直线运动返回学校,那么,如图所示的位移—时间图象中,能够粗略地表示他运动图象的是( )A B C D7.在趣味运动中,两个女同学提着一桶水在操场上匀速运动前进。
设每个同学的提力相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当她们提桶的两个力的夹角为1000时,每个同学提水的力与桶和水的总重力的大小相等B .当她们提桶的两个力的夹角为900时,每个同学提水的力大于桶和水的总重力C .当她们提桶的两个力的夹角为1500时,每个同学提水的力大于桶和水的总重力D .无论她们提桶的两个力的夹角为多大,每个同学提水的力都大于桶和水的总重力8.如图所示,一箱苹果沿着倾角为θ的斜面, 以速度v 匀速下滑.在箱子的中央有一只质量为m 的苹果,它受到周围苹果对它作用力的方向( )A .沿斜面向上B .沿斜面向下C .垂直斜面向上D .竖直向上9.如图所示,放在静止皮带上的物体m 在水平向右拉力F 作用下向右匀速运动,如使皮带轮逆时针转起来,为使物体m 仍向右匀速运动,与原来相比,拉力F 将( )A .增大B .不变C .减小D .无法确定10.如图所示,两个重量均为1N 的相同木块跟两个原长均为10cm 、劲度系数均为100N/m 的相同轻弹簧拴接在一起,竖直放在水平地面上,两木块均处于静止状态。
则上面的木块距离地面的高度是( )A .17cmB .18cmC .19cmD .20cm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二、填空题(本题共3小题,共18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的要求作答)11.(4分)在“探究一个小球在斜面上滚动时,小球滚动的距离s 和小球运动过程中经历的时间t 之间的关系”的实验中,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及由表中数据作出r 的s-t 图如图所示: O x t O xt O x t O x t θ vt (s ) 0.25 0.5 1.0 2.0 …… s (cm ) 5.0 20 80 320 ……通过对图象的分析,为了进一步弄清s 与t 的关系,可以作出其它猜想,以下选项中你认为最恰当的是( )A .作出2t s -的图象 B .作出ts 1-的图象 C .作出21t s -的图象 D .作出t s -2的图象12.(6分)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中,需要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先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的另一端到某—点并记下该点的位置;再将橡皮条的另一端系两根细绳,细绳的另一端都有绳套,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勾住绳套,并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
(1)某同学认为在此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项:A .两根细绳必须等长B .橡皮条应与两绳夹角的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C .在使用弹簧测力计时要注意使弹簧测力计与木板平面平行D .在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同时拉细绳时要注意使两个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相等E .在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同时拉细绳时必须将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时记下的位置其中正确的是 。
(填入相应的字母)(2)某同学在坐标纸上画出了如图所示的两个已知力F 1和F 2,请在图中作出合力F ;(3)若图中小正方形的边长表示1N ,则F 1= N ,F = N 。
13.(8分)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活动中:(1)将实验器材组装如图所示。
请你指出该装置中的错误或不妥之处(至少写出两条):①②③(2)改正实验装置后,该同学顺利完成了实验。
在实验中保持小车质量不变,改变沙桶的质量,测得小车所受绳子的拉力F和加速度a的数据如下表:F/N 0.20 0.40 0.60 0.80 1.00a/(m/s-2) 0.10 0.21 0.29 0.41 0.49①根据测得的数据,在右图中作出a~F图象;②由图象可知,小车的质量为kg。
(保留一位有效数字)(3)打出的某一条纸带,A、B、C、D、E、F为相邻的6个计数点,如图,相邻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标出.利用图中给出的数据可求出小车的加速度a= m/s2。
三、论述与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42分.解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4.(8分)在学校举行的田径运动会中,李飞同学参加100m短跑时,冲刺速度为10m/s,比赛的成绩是12s。
如果把他比赛的过程看作是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后做匀速直线运动,求:(1)李飞同学在比赛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的大小;(2)李飞同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时间。
16.(9分)物体从底边长度为D的斜面顶端由初速度v0沿斜面加速向下运动,它沿斜面滑到底端时速度大小与物体由斜面顶端自由落下,下落同样的高度时的速度大小相同,如图所示,求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15.(12分)某中学生身高1.70 m,质量50kg.他站立举臂,手指摸到的高度为2.15 m.如果他先下蹲,再用力蹬地向上跳起,同时举臂,手指摸到的高度为2.60 m.设他从蹬地到离开地面所用的时间为0.5s,且蹬地的力大小不变。
求:(1)他刚离地跳起时的速度大小;(2)他用力蹬地跳起时,他对地面的压力。
(取g=10m/s2)17.(13分)质量为30kg的小孩坐在10kg的雪橇上,大人用大小为100N、与水平方向成37°斜向上的拉力,从静止开始使雪橇做匀加速直线运动,10s时撤去拉力,使雪橇自由滑行,设雪橇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sin370=0.6,cos370=0.8,g取10m/s2)求:(1)10s末雪橇的速度;(2)雪橇运动的总路程.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或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A 2.C 3.AC 4.ACD 5.D 6.B 7.C 8.D 9.B 10.A二、填空题(本题共3小题,共18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的要求作答)11.A (4分)12.(1)CE (2分) (2)如图(2分)(3)2.8N (1分)6.0N (1分)13.(1)①电源电压应为4~6V②没有平衡摩擦力③小车应靠近打点计时器(每条1分,多写不加分,写错不倒扣分,共2分)(2)①如右图所示,无标度扣1分,无描点扣1分,图象不是直线扣1分,扣完为止(2分) ②2(2分)(3)0.50(2分)三、论述与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42分.解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4.(1)平均速度为s m s m t x v /3.8/12100===(3分) (2)设他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时间为t 1,位移大小为小x 1,加速度大小为a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为v ,则根据运动学公式:在加速运动阶段:1at v =(1分) 21121at x =(1分) 在匀速运动阶段:)12(10011t v x -=-(1分) 代入数据解得:s t 41=(2分)(利用其它解法,只要正确照样给分)15.设物体质量为m ,斜面的倾角为θ,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当物体沿斜面加速下滑时,由牛顿第二定律m mg mg =-θμθcos sin (3分) 物体滑到底端时的速度 θsin 2202h a v v ⋅=- (2分) 物体自由下落时,有: gh v 22= (2分)联立上式解得:gDv 220=μ (2分)16.(1)跳起后重心升高 h=2.60-2.15=0.45(m ) (1分)该学生做竖直上抛运动 gh v 220= (2分)解得 v 0=3m/s (1分)(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F-mg=ma (2分)运动学规律 v=at (2分)解得 )N (800)(=+=tv g m F (2分)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他对地面的压力的大小为800N ,方向竖直向下。
(2分)17.(1)对小孩和雪橇整体受力分析如图所示,(2分)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水平方向:1cos ma F F f =-θ (1分) 竖直方向:0sin =-+mg F F Nθ(1分) 又:N f F F μ= (1分)代入数据解得21/3.0s m a =(1分) 根据运动学公式,10s 末的速度为s m t a v /31==(1分) (2)撤去F 前,整体做加速运动,位移m t a x 1521211==(2分) 撤去F 后,整体做减速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滑动的加速度为2ma mg =-μ(1分) 根据运动学公式:2220ax v =- 解得m x25.22=(2分) 雪橇运动的总路程为m x x x 25.1721=+=(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