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录后序》★1、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我被任命(或“被授予”)右丞相兼枢密使,统领各路军马。
★2、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元人邀请(我朝)主持国事的人见面,众人认为我去一趟是可以解除(国家)祸患的。
★3、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我不能顾惜自己的生命,估计(或“料想”)元人也还可以用语言打动的。
★4、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羁縻不得还。
不幸的是,先是吕师孟在元人面前说(我的)坏话,后又是贾余庆在元人面前献媚讨好,我被扣押不能回。
5、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
我估计自己不能脱身,就径直上前责骂元军统帅不守信用,列举吕师孟叔侄叛国投敌的罪行,只想求得一死,不再考虑个人安危。
★6、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我)改了姓名,隐蔽行踪,在荒草间行走,在露天里睡觉,每天(都可能)与元人的骑兵在长淮一带相遭遇。
★7、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
(我)困窘饥饿,没有依靠,(元军)悬赏捉拿又很急,天高地远,呼喊无人回应(或“叫天不应,叫地不应”)。
8、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我面临死亡,不知有多少次。
9、经北舰十余里,为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死。
(我)经过元人舰船往来的地方有十余里,被敌人巡逻的船只盘问,差点葬身鱼腹而死。
★10、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在贾家庄差点被元人巡查的军官欺侮逼迫而死。
11、以小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
(我)用小船在巨浪里出没,实在是没有办法,(我)把生死本就不放在心上了。
12、死生,昼夜事也。
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
死亡,是早晚间的事情。
死就死了,但是环境如此危险凶恶,反复出现,不断发生,实在不是人世间所能忍受的。
★13、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我能活下来是庆幸的,但是我幸运地活下来是为了什么?★14、所求乎/为臣,主辱,臣死有余戮;所求乎/为子,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罪。
要求忠臣的是,如果自己的国君被侮辱,臣子就是死了也是有罪的;要求孝子的是,如果用父母赐予的身体去做危险的事,就是死了也是有罪的。
15、赖天之灵,宗庙之福,修我戈矛,从王于师,以为先驱。
依赖上天的神灵和祖先的庇护,整治我的兵器,跟随国君去打仗,让我做(冲锋陷阵的)先锋。
★16、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之谓予何!以前,假使让我抛尸在荒野中,我虽然正大光明问心无愧,但在君王和父母的面前无法掩饰自己的过错(或“但是无法掩饰自己对国君和父母的过错”),国君和父母会怎么看我呢?★17、诚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见日月,使旦夕得正丘首,复何憾哉!(我)实在没想到能活着回到大宋朝,重新见到皇帝皇后,如果自己早晚死在故国,又有什么遗憾的啊!《五人墓碑记》★1、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这五个人,是在周蓼洲被逮捕时,为正义所激励而死在这件事上的人。
2、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
于是清理出宦官魏忠贤被废弃的生祠的旧址来安葬他们,并且在他们的墓前立碑,来表彰他们的所作所为。
3、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尔。
五人被害,距离现在修墓来安葬他们(或“在这里”,这段时间不过十一个月罢了(或“而已”)。
★4、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
我还记得周公被逮捕,是在丙寅年三月十五日。
★5、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
我们社里(那些)品行可以作为读书人的榜样(或“表率”)的人,为他伸张正义,募集钱财来为他送行。
★6、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公之逮所由使也。
这时候凭着大中丞的身份担任苏州巡抚的人(或“凭着大中丞的身份去苏州抚慰的人”)是魏忠贤的亲信毛一鹭,周公被逮捕就是他指使的。
★7、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在魏忠贤乱政的时候,当官的却能不改变自己的志节的,这么大的天下有几个人呢?★8、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
但是五人出生在民间,平时(或“一向”)没有接受读书的教育,却能为大义所激励,踏上死地也不回头。
9、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
况且(或“再说”)当时假托的圣旨不断发出,受牵连的东林党人被捕的事情遍及天下,最终因为我们苏州民众的发泄愤怒的一次斗争,(阉党)不敢再牵连治罪。
10、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他们可耻的人格,下贱的行为,与五个人的死相比,意义轻重到底怎么样呢?11、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年之遇也。
大凡四面八方的人士经过(这里)时,没有不跪拜并且(感动得)流泪的,这实在是百年难得的际遇啊。
★12、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
假如让五个人保全他们的性命,老死在家里,那么虽然他们能够享尽天年,但人人都可以象对待奴仆一样来使唤他们。
★13、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怎么能够使英雄豪杰们弯腰拜谒,在他们的墓前扼腕叹息,抒发他们作为有志之士的悲慨呢?★14、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也是用它(代“这篇文章”)来阐明死生的重大意义,普通百姓的死,对国家(兴亡)也会产生重大影响啊。
《烛之武退秦师》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因为它(指郑国)对晋国君无礼,而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和楚国订立盟约。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跨越晋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自己的边邑,您知道这一定很困难啊。
为什么要灭掉郑国来增加邻国(晋国)的土地呢?邻国变得强大,就是您的力量变得弱小啊。
★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如果放弃攻打郑国,把郑国作为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国使者来往时,(郑国)就能供给他们缺乏的物资。
4、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
况且您曾经对晋国君有恩惠,他许诺给您焦、瑕两城,(但是)他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筑城防御(秦国)。
★5、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晋国,哪里会满足?在把东边的郑国作为它的边境后,又打算向西面扩张它的领土。
★6、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
(晋国)如果不从秦国侵占土地,将从哪里取得土地呢?使秦国受到损害却使晋国得到好处,您还是想一想吧。
★7、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
假如没有那个人的力量不会达到这个地步。
凭借他人的力量(做了国君)却损害他,是不仁义的;失去与自己结盟的人,是不明智的。
《谏太宗十思书》1、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希望树木长得高大的,必须要使树根稳固;希望河流流得长远的,必须要疏通河流源头。
2、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竭尽诚心就会使吴越(这样的敌人)联合成一体,轻视他人就会使亲人成为陌路之人。
3、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是老百姓;老百姓象水一样能托起船只也能颠覆船只(老百姓能拥护统治也能推翻统治),这是应当高度警惕的事。
4、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想到自己身居高位充满危险,就要想到谦虚谨慎来约束自己;担心自己骄傲自满,就要想到江海有容纳百川之水的胸怀。
5、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施加恩泽时,就要想到不能因为自己一时高兴而错误地奖赏;使用刑罚时,就要想到不能因为自己一时生气而滥用刑罚。
《廉颇蔺相如列传》1、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廉颇)被任命为上卿,凭借勇气在诸侯国中闻名。
★2、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想把(和氏璧)给秦国,秦国的(十五座)城恐怕不可能得到,(赵国)白白地被欺骗。
3、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而且您被赵王宠爱,所以燕王要和您结为朋友。
4、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
您不如脱去上衣趴在斧质上请罪,或许能侥幸地逃脱责罚。
★5、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衡量(或“比较”)这两种策略,宁可答应(秦国),让秦国承担理亏的责任。
★6、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
”(蔺相如)于是上前说:“和氏璧有瑕疵,请允许我指出来给大王看。
”7、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蔺相如趁机拿起和氏璧后退几步站定,倚着柱子,愤怒得头发直竖,把帽子都顶了起来。
8、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再说因为一块璧玉的缘故,拂逆(或“违背”)了强大的秦国的欢心(或“好意”),不可以。
9、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赵国)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是为了尊重大国的威信来表示敬意。
10、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秦王)叫来有司查明地图,指点着从这里到那里的十五座城让给赵国。
★11、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
于是(蔺相如)让他的随从穿着粗布衣服,怀里藏着那和氏璧,从小路逃走。
12、秦自穆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秦国自秦穆公以来的二十多位国君,没有一个能够坚定明确地遵守盟约的。
★1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我实在怕被大王欺骗而辜负赵国,所以让人拿着璧回去,从小路回赵国了。
14、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秦王)最终在朝廷上接见蔺相如,在完成礼节后让他回去了。
★15、于是相如前进缻,因跪请秦王。
在这时蔺相如走上前去献上瓦缶,趁机跪下请求秦王(敲缶)。
★16、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秦王身边的侍从要杀相如,相如瞪着眼睛呵斥他们,他们都被吓退了。
★17、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我们离开父母兄弟来侍奉您的原因,只是仰慕您的高尚的品德。
18、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对赵国发动战争,不过是因为我们两个人存在啊。
★19、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我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把国家的急事放在前面而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
★20、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廉颇)袒露着后背,背着荆条,由宾客带领着来到蔺相如门上请罪。
(加★表示重点句)《鸿门宴》1、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明天早晨犒劳士兵,为(我)打败刘邦的军队。
★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楚国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一向同留侯张良友好。
★3、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项伯于是连夜骑马来到沛公的军营。
私下会见张良,把项羽要攻打刘邦的消息详细地告诉了张良。
★4、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见识浅陋的小人劝我说:“据守函谷关,不要让诸侯打进来,秦国的土地可以全部占领而称王。
”5、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今事有急,故幸来告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