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八章 地层与地质年代 地质学基础教学课件

第八章 地层与地质年代 地质学基础教学课件


铀-235(U235) 铅-207(Pb207) 7.13亿年 钾-40(K40) 氩-40(Ar40) 15亿年 钍-232(Th232) 铅-208(Pb208) 139亿年 碳-14(C14) 氮-14(N14) 5692年
碳-14半衰期较短,专用于测定最新的地质事件和考古材料
同位素年龄具有一定的误差,但对于无化石的前寒武纪 以及岩浆岩、变质岩等的年代是非常重要的依据。
14C法年代测定的原理
While alive: Assimilates both C12 and C14
活着时: 既吸收12C也吸收14C
After it dies: stops assimilation, and the amount of C14 declines relative to C12
(二)地层层序律 地层层序律:沉积岩是按先后顺序一层层依次沉积的,
因此正常的地层是老的在下,新的在上(即下老上新),这 是确定地层新老顺序的一般规律,叫地层层序律。
构造运动导致地层层序倒转,此时必须利用沉积构造 判断岩层的顶底面,恢复其原始层序
虚构的地层露头剖面
E FG H
花岗岩
岩墙
B A
D C
不是所有的同位素都能使用,一般是用半衰期较长的 同位素;一般用钾-氩、铷-锶、铀-铅等来测定较古老 岩石的地质年龄。
表6-1 用于测定地质年代的放射性同位素
母体同位素
子体同位素 半衰期 母体同位素 子体同位素 半衰期
铀-238(U238) 铅-206(Pb208) 45亿年 铷-87(Rb87) 锶-87(Sr87) 500亿年
顶部依次变新。
E、F、G、H层: E最老,H最新
E FG H
A、B、C、D层:若将它们“恢复”到倾斜 前的原状(即水平状),则可知A最老,D最 新
花岗岩
B A
D C
✓横向连续原理:原始沉积层横向延展,直至在其边缘变薄尖灭
E、F、G、H层:位于河谷两侧的对应层 E F G H 在河谷切割前应是连续的。
• 利用化石进行地层对比
地史上生物的演化呈渐 进的、不可逆的系统方式
一些生物只存在于地质 历史的某些特定时段

因此地层的相对年代可 间 用所含化石进行标定
“标准化石” -分布的地理区域广 -生存时间短 -分布数量多 -特征显著
含化石A和B的 地层的年代
地层层序和化石层序是相辅相成的,根据地层层序律 确定地层新老,可以帮助确定化石的新老;反过来,根据 地层中化石的新老,也可以确定地层的新老。这样经过多 年的对比积累就能建立起地层顺序。
✓ 原始水平原理:沉积岩层在沉积时呈水平状或近水平状
湖泊或海洋中的沉积
这些岩层在其沉积之后 的某个时候受构造扰动 而变成倾斜状
沉积物呈水平层状沉积
E、F、G、H层:沉积后未经构造扰动
E FG H
A、B、C、D层:已发生构造扰动(倾斜)
花岗岩
B A
D C
✓ 叠置原理:在未经扰动的岩石层序内,岩层由底部向
F:岩浆侵入体
切割关系原理
断层和岩浆侵入体的年代晚于被其 切割或穿越的地层。
图中:A-岩浆侵入体;H-断层
地层或事件 相对年代顺序
A
8
B
11
C
4
D
7
E
1
F
12
G
2
H
5
K
10
L
3
M
6
N
9
课堂练习:
分成2人小组,花几分钟时间,按由最老到最新的时序确定下图中 地层/地质体/地质事件的相对年代
岩浆侵入体A
2.侵入岩相对年龄确定:
根据侵入、包裹、切割或
6
穿插关系来确定。
侵入关系:侵入者年代新、 被侵入者(围岩)年代老。
包裹关系:包裹者年代新、 1 被包裹者年代老。
切割或穿插关系:
3
4
5
2
切割或穿插者年代新、被切割或被穿插者年代老。
✓ 切割关系原理:
断层和岩浆侵入体的年代晚于被其切割或穿越的地层。
不整合面
花岗岩
B A
D C
(三)化石层序律(生物层序律) 化石——埋藏在岩层中的古代生物遗体或遗迹。
恐龙足迹(遗迹化石)
生物的演化是从简单到复杂,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的, 岩层中所含的化石也具有一定的规律,岩石年代越老,生物 化石越原始、越简单、越低级。岩石年代越新、生物化石越 复杂越高级。
化石层序律——根据新老不同的地层中的化石(特别 是标准化石等),就可以确定化石之间的相对新老关系, 并以化石来确定地层的相对新老关系的方法。
✓ 原始水平原理:沉积岩层在沉积时呈水平状或近水平状
湖底或海底 的沉积物层
较新的 较老的
✓ 原始水平原理:沉积岩层在沉积时呈水平状或近水平状
• 若未经构造扰动(断裂、掀斜、褶皱),沉积岩层将保持其原始水平状态
✓ 原始水平原理:沉积岩层在沉积时呈水平状或近水平状
• 若岩层是倾斜的,就意味着在岩层沉积后发生过某种构造扰动。
第八章 地层与地质年代
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黄 勇
2.生物化石的特性(时代和环境)
3.地质构造(产生的时间,形成时的环境) 一、相对年代的确定
(一)基本概念 岩层:成层的岩石. 层序:岩层形成的先后关系. 地层:一定时期内形成的岩层的总称.具时间概念. 古生物:文字记载前(12000年)就已生活在地球上的生物. 古生物化石:岩层中已经被石化的古生物遗体和遗迹; 猛犸象于1710年在西伯利亚冻土中被发现. 生物演化规律:低等→高等;简单→复杂;不可逆!
断层 A 砂岩层
岩墙 A 页岩层
岩浆侵入体B 断层 B
由最老到最新: 砂岩层,断层A,页岩层,断层B,岩浆侵入体A, 岩浆侵入体B,岩墙A,
岩浆侵入体A
断层 A 砂岩层
岩墙 A 页岩层
岩浆侵入体B 断层 B
二、同位素年龄(绝对年龄)的测定
根据地层中所含放射性元素及其衰变产物的含量比例, 再根据其衰变常数(半衰期)来计算出矿物或岩石的年龄。
地层划分与对比及综合地层柱状图
化石可用于对比相距很远的地层
在泥地上 留下足印
恐龙倒下死去
侵蚀作用使得含 恐龙骨骼和足印 的地层出露地表
软体腐烂, 骨骼存留
水面上升;沉 积物将骨骼和
足印埋藏
在骨骼之上堆积 了厚层沉积物;
骨骼逐渐石化
本层包含 恐龙骨骼
(四)切割律或穿插关系
1.喷出岩相对年代确定——根据地层层序和其上、下地层中 的化石来确定。
死亡后:
停止吸收,14C的含量 相对于12C逐渐减少

Once found: The ratio of C14 to C12 can be measured for the number of half-life reductions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