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而
1、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促织》
2、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六国论》
3、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
《劝学》
4、子而思报父之仇,臣而思报君之仇。
《勾践灭吴》
5、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六国论》
6、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
7、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劝学》
8、提刀而立。
之
1、作《师说》以贻之。
《师说》。
2、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愚公移山》
3、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3、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烛之武退秦师》
4、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狼》
5、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
6、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鸿门宴》
以
1、秦以攻取之外,大则获邑,小则得城。
《六国论》
2、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六国论》
3、余船以次俱进。
《赤壁之战》
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岳阳楼记》
5、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勾践灭吴》
6、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7、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游褒禅山记》
8、古人……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9、皆以美于徐公。
《邹忌讽齐王纳谏》
10、贤不必以,忠不必用。
《屈原列传》
11、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陈涉世家》
其
1、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师说》
2、所谓华山洞,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也《游褒禅山记》
3、距其院东五里。
《游褒禅山记》
4、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为学》
5、余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游褒禅山记》
6、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
7、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8、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伶官传序》
9、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离骚》
10、其若是,孰能御之?《孟子见梁襄王》
11、其信然耶?其梦耶?其传之非真耶?《祭十二郎文》与
1、与尔三矢。
《伶官传序》
2、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六国论》
3、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子路、冉有,公西华侍坐》
4、夫六国与秦皆诸候。
《过秦论》
5、吾与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6、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陈涉世家》
因
1、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鸿门宴》
2、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过秦论》
3、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
《过秦论》
4、留等作遗施,于今无会因。
《孔雀东南飞》
5、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石钟山记》
6、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谏太宗十思书》
且
1、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
《五人墓碑记》
2、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则举大名耳。
《鸿门宴》
3、河水清且涟漪。
《诗经》
4、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石钟山记》
5、不出,火且尽。
《游褒禅山记》
6、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愚公移山》
7、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孔雀东南飞》
则
1、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师说》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
《论语》
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
为
1、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2、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动哉!《六国论》
3、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辨日》
4、陈涉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陈涉世家》
5、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伶官传序》
6、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鸿门宴》
7、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短歌行》
所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曹刿论战》
2、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桃花源记》
3、见宫殿数十所。
4、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赤壁之战》
5、亲小人,远贤人,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出师表》
6、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师说》
何
1、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六国论》
2、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3、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
4、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6、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过秦论》
7、以百步笑五十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
8、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鸿门宴》
9、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触龙说赵太后》若
1、其若是,孰能御之?《孟子见梁襄王》
2、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鸿门宴》
3、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齐桓晋文之事》
4、、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赤壁之战》
焉
1、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
《石钟山记》
2、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3、不知其深浅,微波入焉。
《石钟山记》
4、以俟观人风者得焉。
《捕蛇者说》
6、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然
1、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六国论》
2、吴广以为然。
《陈涉世家》
3、有穴窈然。
《游褒禅山记》
4、沛公然其计。
《鸿门宴》
5、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游褒禅山记》
6、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7、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于
1、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伶官传序》
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师说》
3、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劝学》
4、智勇多困于所溺。
《伶官传序》
5、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廉颇蔺相如列传》
6、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在这个职业上)。
《捕蛇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