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中穿插抒情和议论
毛病:————————————————————。 修改:————————————————————。
(三)
这个枕头刚做好的时候,我总觉得它不好,还觉 得有点硬,所以就置之不用了。有一次吃晚饭时,我 问妈妈:“这个枕头里装的是什么?”妈妈说是柏子 仁儿,我又问:“怎么才装那么一点?”妈妈有点不 高兴地说:“那么一点儿?让你爸爸走了多少路,流 了多少汗。 那么一点儿?都是为了你,为了让你头 脑清醒些,去去火。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你。” 啊!我明白了,原来这个小小的枕头这么好,有这么 大的作用,我要天天枕着它睡觉,让我的脑袋更加清 醒,努力学习,回报父母。
(二)
车来了,又到了和奶奶分别的时候了。 奶奶急了:“油要不要?米有没有?把鸡 蛋捎着,那只公鸡也带走吧。”父亲拿出 几张钱硬塞给奶奶。“我不要,不要!我 有的吃,有的穿,要钱干什么。你们在城 里花销大!”说着,钱又被塞回父亲怀中。 车子缓缓启动了;车窗外,奶奶被阳光罩 着,脸上沟壑分明,久久伫立。
训练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以“我生活在_________中”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 惧.中,那么他就学会了忧虑;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 刺. 中,那么他就学会了自卑;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 励. 中,那么他就学会了自信;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真. 诚.中,那么他就学会了头脑 平静地生活。 要求:(1)从所给材料中选择一个加点的词语或另 外选一个更适合你自身情况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2)600字以上;(3)在记叙中注意细节描写。
——在叙事中穿插抒情和议论
学习目标
1.体会“在记叙中穿插抒情和议 论”的表达效果。
2.学会在文章叙事中穿插抒情和 议论,为文章添色。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下面我们来通过三个小片断 的赏析,来体验一下记叙中抒情 和议论。
片断一 《我的老师》一文中,作者在记 述蔡老师的几件小事中有这样一件事:
记得在一个夏季的夜里,席子铺在当屋, 旁边燃着蚊香,我睡熟了。不知道睡了多久, 也不知道是夜里的什么时辰,我忽然爬起来, 迷迷糊糊地往外就走。母亲喊住了:“你要去 干什么?”“找蔡老师……”我模模糊糊地回 答。“不是放暑假了么?”哦,我才醒了。看 看那块席子,我已经走出六七尺远。母亲把我 拉回来,劝说了一会,我才睡熟了。我是多么 想念我的蔡老师呵!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 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一个孩子的纯真的 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呵!…… 什么时候,我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
部分有更深的认识,所以恰到好处的适时抒情、 议论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贴切策略。
记叙文中的抒情、议论是建立在叙述 的基础上,必须使抒情、议论紧扣叙述内 容,力求做到不突兀、不生硬,不虚假, 使读者有水到渠成之意,有情真意切之感。
4、呼应策略。
记叙文中的抒情与议论前后呼应,不 仅可以使文章更为完整、结构更为紧凑, 还能渲染气氛,突出主题,收到良好的效 果。
片断二 《背影》中对父亲的描述: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 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 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 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 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 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 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 见。我再向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桔子 望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桔子散放在 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桔子走,到 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
小结
1、有利于渲染气氛、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2、有利于升华情感,引起读者感情共鸣。 3、有利于揭示本质,深化凸现文章主题。
请先指出文段中毛病, 再做修改。
(一)
雨,尽情地下着。走出考场,我看到雨中走来了我 的母亲,她很快汇入前来接考生的家长的人群。在考场 楼前,在那一大群母亲中,她的个子是那么小,可她也 象每一个母亲那样,挺起矮小的身子,急切地在那些从 考场里涌出的孩子中寻找着我。她打着一把雨伞,可那 伞哪是为了遮挡她的身体!她把伞的一大半用来遮挡手 中的东西,那时我的衣服、雨鞋,还有蛋糕、汽水、饼 干。我到了她眼前,她眼泪汪汪的看着我,我一辈子也 不会忘记母亲看到我时的那种目光。那是难以用语言描 绘的目光,那是母亲眼里特有的光华。
(一)
每当放假的那天下午,我的心早已像 离弦的箭一般飞到了她身边。当一下车时 就看到站在村口有些单薄的身影时,喉咙 哽塞了,一种感动悄然而生。相视,微笑, 没有过多的言语,却能倾吐心中的情深。 后来,我才逐渐知道,几乎是每个星期五 的下午,妈妈都会出现在村口,有时明知 道我不会回来,她也会漫无目的地张望, 好像我会突然蹦出来一样。
毛病:————————————————————。 修改:————————————————————。
小结:
1、精当策略。 在记叙文中,无论是抒情还是议论,都是起
辅助作用的,要点到为止,千万不要长篇大论, 否则就会喧宾夺主,影响中心的表达。
2、适时策略。 记叙中的抒情、议论是为了帮助读者对记叙
毛病:————————————————————。 修改:————————————————————。
(二)
妈妈非常的疼我。一天,天生瘦弱的我病倒了。 母亲白天带我到医院排队、挂号、看病、拿药整整忙 乎了一天,夜里又一直守候在我身边,生怕发生什么 意外。可那时我完全不知道妈妈一夜没睡,整整一夜, 一直都在看护着我。第二天早晨,我慢慢的睁开双眼, 朦胧中,我看到了母亲的脸,黯然无光,眼里布满了 血丝。显然她已经疲惫不堪了。见我醒了,她用手轻 轻的抚摸着我的前额,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顿时我只 觉得一股暖流涌上心田,啊!妈妈的经历是多么的充 沛,意志有十多么坚强啊!我真为有这样一个精力充 沛,意志坚强的妈妈而感到幸福。
片断三 《老王》一文中的结尾一段
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 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 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 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 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 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 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 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 不幸者的愧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