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不良事件总结

不良事件总结

各类不良事件分析如下:
1、制度执行不到位:
查对制度落实不到位:因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而在工作中出现的不良事件仍占较高比例。

具体表现在口头医嘱执行查对不严,服药注射处置查对不严,致使给患者输错液体或漏发口服药。

交接班制度落实不到位:患者已用的药、未发的药未做好仔细交接,致使给患者重复用药、漏发口服药。

2、流程不合理:未按流程操作,致使患者约束时问过长引起不适,自行解开约束带进而拔管。

3、护士因素:
工作经验不足:低年资护士较多,对一些专科知识、基本常识、操作规程掌握不牢固,工作流程不熟悉,查对制度落实不认真。

责任心不强,是导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很重要的因素之一。

未对患者进行有效评估,工作缺乏前瞻性。

护理人员不足:工作压力大,工作忙。

护患沟通、告知不到位,致使患者未明确配合的原因及目的而自行拔管;在患者提出疑问时,护士未给予足够重视,造成重复用药。

4、患方因素:小儿、患者意识欠清,配合能力不足,家属不能有效配合也是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客观因素。

5、管理因素:
培训不到位:技能操作培训流于形式,理论基础差,缺少对专科知识的培训。

督导不力:护士长、护理部对重点环节、重点人群培训管理不够。

三、上报的不良事件中院感部分7例,主要为职业暴露。

医护人员在进行诊疗活动时当有可能接触到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破损皮肤时要采取防护措施,暴露后立即采取预防性措施,并进行追踪检测。

四、根据以上分析,我们提出以下整改措施:
1、科室要加强病历质量管理,严格按照《l JI东省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的要求,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规范地书写各种医疗文书,保证医疗安全。

2、加强沟通,包括医忠沟通,护忠沟通,医护沟通,医医沟通,保证医疗服务工作连贯,规范,无缝隙,告知患者及家属目的及注意事项,使其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保证患者的安全,取得配合。

3、科室加强制度的学习,尤其是核心制度,并落实到日常工作中。

严守医嘱管理制度,确保医嘱(尤其是口头医嘱)执行准确无误;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尚未完成的治疗、特殊用药等做到仔细交接。

4、术前术后知情同意告知要充分,对于医疗行为可能伴随的风险、发生几率和危害结果预防的可能性,如药物的毒副作用、手术的并发症等内容详细告知患者。

5、医护人员要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素养,加强责任心,对病人负责,保证医疗安全。

6、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科室重点加强专科知识及技能操作的培训,对新上岗护士的护理技术操作做到放手不放眼,做好传帮带。

7、医务科、护理部、感染办、科土任、护士长加强对重点环节、重点人群的监管,完善预警机制。

8、第一季度药物和器械方面不良事件存在漏报现象,请各科室严格按照《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规定,发生不良事件及时上报,保证医疗安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