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之句段作用教学重难点:记叙文阅读之句段作用分析题型做题技巧教学过程:1.导入今天我们学习记叙文阅读之句段作用分析题型做题技巧2.呈现一、结构上的作用1. 前后呼应(照应)A、前后一致B、应句用不同的形式提起呼句的内容C、呼句是因应句是果呼应的作用:强调……的主题、突出……的中心、结构完整、加深读者印象2. 点明中心(主旨句)3. 承上启下,过渡4. 引出下文5. 总领全文二、内容上的作用1.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2. 奠定感情基调3. 渲染……气氛、氛围4. 衬托(正衬和反衬)衬托了……5. 对比(包括欲扬先抑的写法)把……和……做对比,突出了……6. 铺垫A、为后文的某事发展做铺垫。
B、为后文的抒情做铺垫起铺垫作用的句段和被铺垫的内容属于因果关系。
三、其他的写法的作用1. 埋伏笔2. 充当文章线索3. 推动情节的发展4. 突出、深化、强调中心/主题5. 象征优秀作文赏析永不离开你“滴答”,一颗汗珠从我的脸颊上流淌,滴落到手臂上。
我独自坐在公园的角落的长椅上,练习着各种曲子。
身边一个人也没有,听众只有身旁的小树和树上的鸟儿。
虽未过初春,但我的身体里充满了热情,就像是一团火在熊熊燃烧。
我喜欢手风琴已经有六年了,大大小小的奖项也拿了一些,它是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它是我最好的朋友。
但在一次事故中,我失去了小指。
从医院回到家后,我就一直反锁在房门里,看着残疾的手,心里翻涌着一阵阵酸楚,我安慰着自己,不就是小指吗?不会怎么影响生活的。
我慢慢释然,突然,我想起了手风琴——我的伙伴,失去了小指肯定会影响弹奏,但我还是可以克服,但是,我如何在大家面前弹奏,他们会说:“看,他少了一个指头。
”我无法抑制我的哀痛,哇哇哭了起来。
不知道哭了多久,我还在哽咽,看着手风琴,我心里默默说:“别了,我的好朋友。
”手风琴在书桌的角落,安静地放着,一放就是两个月。
很多时候我都想再抱着它弹奏一次,但是我没有勇气。
有一天,我在写作业,父亲走了进来,看看我,又看看手风琴,然后说:“为什么不弹了,是打算放弃了么?”我看着父亲,冷冷地说:“我不想在弹奏的时候,被别人嘲笑我的手。
”父亲坐下来,对我说:“如果你弹得够棒的话,谁还会注意你的手。
给自己一次机会,试一试,然后再决定是否放弃。
”于是在一个初春的上午,我抱着手风琴,来到了这个公园。
当我一曲又一曲地弹完,好像明白父亲说的话了。
我决定,再给自己一次机会。
我终于迎来了比赛的时刻,我在台下坐着,紧张不安,等待着我的上场,在我最熟悉的舞台上,我却无比紧张,比第一次上台还要紧张。
甚至,我觉得,此时的我仿佛是将要上刑场的囚犯。
我不停地深呼吸,正在这时,老师过来催促着我快上台。
我站起身,又想起了父亲的话,我知道是时候给自己一次机会了。
一上台,果然在我意料之中,观众的气氛似乎还沉浸在上一个表演的欢乐之中,观众看我上台,声音逐渐安静了下来,但我的确听见有人说:“看,他少了一个指头……”我心里一紧,但我努力平静下来开始演奏,于是我开始按下了第一个琴键……当我弹到第二节的时候,我已经沉醉其中了,就像以前弹奏的那样,残缺的手指,观众的眼神,从我的脑海中完全抹去了。
此时的世界,只有我和我的老朋友——手风琴。
当我弹奏完,台下掌声雷动。
最终,父亲说对了——我成功地获了奖,父亲是个有智慧的人,也许他知道事情本就会如此。
不管怎么说,当我听到掌声雷动的那一刻,我就知道,老朋友,永远都不会离开你了。
3.练习与检测1、前后呼应(照应)一、沉睡的大拇指盖尔的爷爷去世时,右手的大拇指依然沉睡在掌心里。
这根大拇指已整整蜷曲了16年。
开始5年,它是刻意蜷曲,但余下的11年,它却无法恢复原样……从盖尔出生的那天起,他的爸爸妈妈就开始为他担心了,因为盖尔的左手的小指旁边多长了一根指头。
医生说至少要等到盖尔7岁时,才能做第六指切除手术。
盖尔三岁时上了幼儿园。
第一天回家,他哭着问:“为什么我比其它小朋友多了一根手指头?迪克说我是怪物。
”大家都沉默了。
盖尔的伤心和自卑令爷爷感到深深的不安。
突然,他的眼睛掠过钢琴架上的一尊手雕,大拇指用力地压在掌心里。
爷爷会心一笑,对盖尔说:“宝贝,你看爷爷右手的的大拇指,从你出生的那天起,它就开始睡觉了,到现在都不肯起来。
”爷爷边说边伸出右手,把大拇指藏在掌心,然后让掌心朝下,并把盖尔的左手掌心朝下,当两只手合在一起的时候,正好十个手指,不多也不少。
“你的大拇指偷懒,所以我就替你长了一根手指,对吧,爷爷?”天真的盖尔开心地笑了。
他充满了自豪,原来他的第六根手指担负着重大的责任,是来帮助爷爷的。
爷爷迅速地把这件事告诉了大家:盖尔帮爷爷长了一根大拇指。
从此,小朋友非但不再嘲笑他,还很佩服他。
从那以后,只要见到盖尔,爷爷右手的大拇指就会条件反射般地蜷曲进掌心,并习惯地用四根指头吃饭做事。
不熟悉的人还真以为爷爷的手原本就是那样的。
而盖尔对自己的第六指便特别关爱,冬天的时候还特意涂上一层厚厚的防裂霜。
他觉得这是爱爷爷的一种表现。
时光匆匆,父母再次把盖尔带到医院说可以切除第六指时,盖尔大哭起来:“这是我帮爷爷长的手指,不能切除!除非爷爷的大拇指醒来。
”可是爷爷的手指5年来一种蜷曲在手心,变形萎缩,重新伸直已不可能,尽管如此,这5年却让盖尔度过了幸福快乐的童年。
当爷爷知道盖尔拒绝切除第六指的原因后,一股暖流涌上心头。
他找来纱布,把大拇指缠住,说他动了手术,手指马上可以伸直了,盖尔的第六指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
盖尔听话地随父母去了医院,手术很成功。
而爷爷的大拇指虽然用纱布缠了很久,却始终无法伸展。
盖尔度过了美好的少年时代,长成了一个英俊开朗的少年,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医学院。
在盖尔大学二年级的时候,爷爷永远离开了他。
当父母将大拇指的真相告诉盖尔,盖尔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沉睡的大拇指给了他完整的人生,还真真切切地告诉他什么叫伟大的亲情。
问题:1. 从写法上看,短文开头与结尾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注意你的“体语”①日常生活中,我们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往往是其心迹的显露,感情的外化。
“回眸一笑百媚生”,“横眉冷对千夫指”,这一“回眸”,一“横眉”,不正含蕴悠绵,意味深长吗?这种以非文字语言来传情达意的通信手段,就叫“人体语言”,简称“体语”。
②人体语言学认为,人体是一个信息发射站。
它发射出的种种动作、状态、表情等无声的“语言”,常常可以补充有声语言的未尽之意,帮助人们正确、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理解别人的心态。
③人体语言有头语、脸语、眉语、眼语、手语、腿语等。
可以说,人体的每一个活动部位,几乎都能传递出不同的信息。
比如,眉毛位置的稍稍改变,便可传达出全然不同的意思;一条眉毛扬起,是传统的怀疑信号;两眉扬起,则表示惊讶;两眉下垂,表示沮丧、悲伤;两眉横展,表示愤怒——真是“眉语两自笑,忽然随风飘”(李白《上元夫人》),诗仙李太白也懂得以眉毛的舒展或收敛来代替语言,表达感情。
④常言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的确,在人体语言中,眼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可以传递出人们最细微的感情,“暗送秋波”、“眉开眼笑”、“怒目而视”、“瞠目结舌”,这些成语都是通过眼语来反映人们的喜、怒、哀、乐等情感的。
⑤额肌收缩、眉头紧锁时,则为一副迷惑不解之容;唇肌下降、口角略垂时,又是副闷闷不乐之态。
察颜观色,可以了解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举手投足,也能显露一个人的性格特征。
有的人不善言谈,说话没有惊人的妙语,但他的举止行为却热情而不失态,自然而有礼节,由于他的体语帮助了口头语言,同样能赢得料想中的社交胜利;有的人虽有一副好口才,但由于不注意体语,要么在陌生人面前手足无措、心神不宁,要么一激动而手舞足蹈、旁若无人,表达效果自然要打折扣了!⑥现在,人体语言学虽然还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却以其实用性引起人们的关注,它已被广泛用于医学、心理学、社会学、公共关系学中。
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它将成为开启人际关系的一把重要钥匙。
因此,注意你的体语也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问题:1. 与第④自然段画线句相呼应的句子是(),与第⑤自然段画线句相呼应的句子是()。
A、这种以非文字语言来传情达意的通信手段,就叫“人体语言”。
B、它可以传递出人们最细微的感情。
C、……常常可以补充有声语言的未尽之意,帮助人们正确、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D、人体语言有头语、脸语、眉语、眼语、手语、腿语等。
2、点明中心、引出下文、总领全文一、霍金:轮椅上的勇士霍金是谁?他是一个大脑,一个神话,一个当代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一个科学名义下的巨人……或许,他只是一个坐着轮椅,挑战命运的勇士。
一次,霍金坐轮椅回柏林公寓,过马路时被小汽车撞到,左臂骨折,头被划破,缝了13针,但48小时后,他又回到办公室投入工作。
虽然身体的残疾日益严重,霍金却力图像普通人一样生活,完成自己所能做的任何事情。
他甚至是活泼好动的——这听起来有点好笑,在他已经完全无法移动之后,他仍然坚持用唯一可以活动的手指驱动着轮椅在前往办公室的路上“横冲直撞”;当他与查尔斯王子会晤时,旋转自己的轮椅来炫耀,结果轧到了查尔斯王子的脚趾头。
当然,霍金也尝到过“自由“行动的恶果,这位量子引力的大师级人物,多次在微弱的地球引力左右下,跌下轮椅,幸运的是,每一次他都顽强地重新“站”起来。
1895年,霍金动了一次穿气管手术,从此完全失去了说话的能力。
他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极其艰难地写出了著名的《时间简史》,探索着宇宙的起源。
问题:1. 第一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在全文中起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二、一份特殊的礼物肖恩只是一个8岁左右的小孩子。
我第一次遇到他,是在一个夏日。
他头戴一顶芝加哥公牛队的小帽子,下身穿一条需要系皮带才能挂得住的宽松裤。
肩上背包里装着4根球杆和许多高尔夫球。
有一次,他取下帽子,我注意到他没有头发。
他比同龄的其他孩子要瘦小得多。
然而,不论我什么时候看到他与小伙伴们在一起,他都是面带微笑,并奋力将球击得和他们一样远。
我偶尔也和肖恩在一起打高尔夫球。
他告诉我,打3杆洞,他发挥得最好,因为他通常都能将球顺利送上果岭。
一年左右的时间过去了。
我在高尔夫球场上再没有看见肖恩。
我听说他的病情恶化了。
尽管如此,他的朋友们说在秋天来临之前,肖恩会尽量出来,再打几次高尔夫球。
果然,在接下来的那个星期,肖恩又在球场上出现了。
我和朋友们刚好比他早到一会儿。
我注意到他的一个伙伴替他拿着包。
“留神点!”我听到肖恩告诉同伴们,“我觉得我今天运气应该不错!”尽管他这么说,但他击球时却十分吃力。
他和伙伴们打到3杆洞的最后一杆。
伙伴们全都击过球了,肖恩走上击球区。
他将球杆往后一挥,用他那虚弱的身体所能使出的最大力量奋力一击,球飞向果岭,消失在视线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