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九章经济周期理论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九章经济周期理论

——[美]格林沃尔德主编:《现代经济词典》,
❖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1338页。
❖ 经济周期的阶段
❖ 经济周期可以分为两个大的阶段:扩张阶段 与收缩阶段。
❖ 如果划分更细一些,则可分为四个阶段:繁 荣、衰退、萧条、复苏。
产 出
实际GDP
潜在GDP
0
时间
❖ 经济周期的类型 ①朱格拉周期:中周期或中波。 ②基钦周期:短周期或短波。 ③康德拉季耶夫周期:长周期或长波。 ④熊彼特周期:一种综合周期。
❖ 【案例来源】
思考讨论
❖1.什么是经济周期? ❖2.经济周期性波动的主要原因?
第一节 经济周期概述
❖一、经济周期的含义、阶段与类型
❖经济周期[Business Cycle],又称商业循 环,指“总的经济活动中的扩张和收缩的交 替,这种周期变动通过国民生产总值、工业 生产指数以及就业和收入等综合经济活动指 标的波动而显示出来。”
❖ 乘数—加速数模型
❖ 凯恩斯主义将乘数理论与加速数原理结合, 也就是把投资乘数对收入的影响与加速数原 理中收入对投资的影响结合起来,提出“乘 数—加速数原理”的动态经济模型,用以解 释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原因及波动的幅度。
❖ 加速数原理 ❖ 加速数原理[Accelerator Principle]
❖ 第二个重大时期40年代初的经济繁荣是容易 解释的。这次事件显而易见的原因是二战。 随着美国在海外进行战争,联邦政府不得不 把更多资源用于军事。从1939年到1944年, 政府的物品与劳务购买几乎增加了5倍。总需 求这种巨大扩张几乎使经济中物品与劳务的 生产翻了一番,并使物价水平上升了20%。 失业从1939年的17%下降到1944年的1%, 这是美国历史上最低的失业水平。
❖ 技术创新导致的经济波动 ❖ 假定经济正常运行时,出现重大技术突破,
会引起对新技术的投资迅速增加,进而整个 经济迅速发展,经济繁荣,技术是决定经济 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这种繁荣并不是对 经济长期趋势的背离,而是经济能力本身的 提高。新技术突破难于连续出现,当本次新 技术突破引起的投资热过去之后,经济又趋 于平静。这种平静也不是低于长期趋势,而 是一种新的长期趋势。经济中这种外部冲击 无时不有,所以,经济的波动是正常的,并 非由市场机制的不完善引起。
❖ 乘数—加速数模型与经济周期
❖ 乘数原理:
Y K I I
投资变动会引起收入或产出若干倍的变动。
❖ 加速数原理: v I 0 Y
收入或产出变动又会引起投资若干倍的变动。
❖ 乘数—加速数模型 ❖ 乘数加速数交替作用,导致经济周期性波动。
C/Y Ct Yt1
I0t v(Yt Yt1) It d t I0 t d t v (C t C t 1 )
❖ 二、经济周期理论的演变
❖ 为什么会产生经济周期?长期以来西方经济 学家对于这个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提出了 种种不同的说明和解释,形成了众多的经济 周期理论。
❖ 二战前的经济周期理论 ①纯货币周期理论 ②投资过度周期理论 ③创新周期理论 ④消费不足周期理论 ⑤心理周期理论 ⑥太阳黑子周期理论
❖ 二战后的经济周期理论 ①乘数—加速数原理 ②货币主义周期理论 ③政治周期理论 ④卢卡斯的货币周期理论 ⑤实际周期理论
❖ 关于经济周期问题争论
❖ 凯恩斯主义各派和主张自由放任各派分歧的 关键是短期中市场是否完善,是否需要干预。
❖ 争议中心之一是经济周期。争议围绕三个问 题展开:经济周期的性质、原因和对策。正 是在这些问题上,以基德兰德和普雷斯科特 为代表的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向凯恩斯主义各 派发起全面挑战,并取得了开创性成果。
❖ 增长与经济周期的统一
❖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中,有经济增长理论与经 济周期理论之分,前者研究长期问题,后者 研究短期问题。
❖ 在真实经济周期理论中,经济增长与经济周 期被统一起来。
❖ 所以,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实际上并不仅仅是 经济周期理论,它本身就是完整的宏观经济 理论。
❖ 导致经济周期的真实因素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九章经济周期理论
学习目标
❖理解经济周期的含义和基本特征;了解经济周期 理论的基本演变和主要经济周期理论的基本观点 ;掌握乘数-加速数理论;了解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在此基础上应用基本理论解释相关经济现象。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引导案例
❖美国在30年代萧条与40年代繁荣原因
❖【案例内容】30年代初的经济灾难称为大 萧条,而且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经济下降。 从1929年到1933年,实际GDP减少了27%, 失业从3%增加到25%。同时,在这四年中。 物价水平下降了22%。在这一时期,许多其 他国家也经历了类似的产量与物价下降。经 济史学家一直在争论大萧条的原因,但大多 数解释集中在总需求的大幅度减少上。
❖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认为,市场机制本身是完 善的,在长期或短期中都可自发地使经济实 现充分就业均衡。经济周期源于经济体系之 外的一些真实因素的冲击,即外部冲击。市 场经济无法预测这些因素的变动与出现,也 无法自发地迅速作出反应,故而经济中发生 周期性波动。这些冲击因素不是内生于经济 体系,与市场机制无关。
Y t C t I t Y t 1 d t v ( C t C t 1 )
❖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 ❖ 200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真实经济周期
学派的代表人物基德兰德和普雷斯科特,以 表彰他们在动态宏观经济学领域作出的贡献 。 ❖ 该理论通过对引起经济周期波动的各种因素 和各因素间相互关系的分析,深化了人们对 这一现象的理解和认识。
——说明企业固定投资与产量之间的关系 ,或社会投资与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之间的 关系。
It a (Y t Y t 1)dt
a — — 加 速 系 数 , 或 资 本 产 出 比 率 。
a I0 Y
I0 — — 净 投 资 或 引 致 投 资 。
I0t a(Y t Y t 1) It dt I0t
I0 t— t 期 净 投 资 或 引 致 投 资 。 It— t期 总 投 资 。 d t— t 期 折 旧 或 重 置 投 资 。
❖ 许多经济学家主要抱怨货币供给的减少:从 1929年到1933年,货币供给减少了28%。另 一些经济学家提出了总需求崩溃的其他理由。 例如,在这一时期股票价格下降了90%左右, 减少了家庭财富,从而也减少了消费者支出。 此外,银行的问题也阻止了一些企业获得它 们想为投资项目进行筹资,而且,这就压抑 了投资支出。当然,在大萧条时期,所有这 些因素共同发生作用紧缩了总需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