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三节海水的运动讲义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三节海水的运动讲义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三节海水的运动课标内容核心素养目标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观察、描述海水运动方向,具备一定的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地理实践力】2.通过图表资料,分析海水运动的分布规律。

【区域认知】3.能够运用海水运动规律,说明相关的自然现象的变化过程。

【综合思维】4.海水运动对海洋污染产生的影响,树立保护海洋环境的意识。

【人地协调观】知识清单一海浪1.海水最基本运动形式:海浪、潮汐、洋流。

2.海浪(1)定义和要素:海里的波浪。

人们通常用波峰、波谷、波高、波长等要素描述海浪。

(2)成因①由风力形成。

浪高越高,能量越大。

②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滑坡、坍塌可能会引起海水的波动,甚至形成巨浪,这种巨浪称为海啸。

③强风作用形成风暴潮。

(3)影响:塑造海岸地貌。

知识清单二潮汐1.定义:海水的一种周期性涨落现象。

2.成因:与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有关。

3.规律:一天两次海水涨落。

白天的海水涨落称为潮,夜晚的称为汐。

农历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前后,潮汐现象最明显。

4.影响:潮间带采集和养殖、沿海港口建设和航运、潮汐发电等。

[微思考]“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这是大诗人苏东坡咏赞钱塘潮的千古名句。

为什么这个时间钱塘潮潮涌最大?提示农历八月十六日至十八日,太阳、月球、地球几乎在一直线上,所以海水受到的引潮力最大。

知识清单三洋流1.定义: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

2.分类(1)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域流向水温低的海域。

(2)寒流:从水温低的海域流向水温高的海域。

3.影响(1)影响海洋生物资源和渔场的分布。

寒暖流交汇处易形成渔场(2)影响海洋航行。

(3)影响海洋污染。

[拓展延伸]秘鲁沿岸的上升流秘鲁地处南半球大陆西岸,盛行东南信风(离岸风),不断吹拂表层海水流向西北,底层海水上泛形成上升流,营养盐类上泛,形成世界著名的大渔场。

海啸就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海底滑坡或气象变化产生的破坏性海浪,呼啸的海浪水墙每隔数分钟或数十分钟就重复一次,摧毁堤岸,淹没陆地,夺走生命财产,破坏力极大。

潮汐发电就是利用潮汐形成的落差来推动水轮机,再由水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

直布罗陀海峡附近海域的密度流直布罗陀海峡西侧的大西洋海水盐度比地中海低,密度小,水面高,表层海水经直布罗陀海峡流入地中海,底层海水由地中海流入大西洋。

任务清单一 海浪和潮汐情境探究[情境] 钱塘江涌潮为世界一大自然奇观,同时也是最壮观的海潮。

当发生潮汛时潮涌激起数米,惊涛骇浪的壮观场面令人为之动魄。

下图所示钱塘潮与杭州湾位置图。

请小组合作探究:[探究] 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第一潮”,结合杭州湾的形状分析其形成原因。

提示 钱塘江口(杭州湾)形状似喇叭形,外宽内窄,潮水易进难退,潮水随着江口变窄,水位迅速上升;前浪还未均匀上升,后浪再推前浪,使得一浪比一浪高。

素养凝练1.海浪的分类和影响(1)分类⎩⎪⎨⎪⎧风浪:在风直接作用下产生的水面波动,是最常见的一种波浪海啸: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等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降现象风暴潮:由强烈大气扰动(台风、飓风、寒潮等)引起的巨浪(2)影响①影响海上航行,甚至掀翻船只。

②摧毁海上和海岸的建筑物。

③影响海上石油平台、港口航道及海堤建设。

④引起海岸侵蚀和堆积。

2.潮汐变化日变化:一天中通常有两次涨落现象。

月变化⎩⎪⎨⎪⎧日、地、月球大致在同一直线上时:形成大潮(朔、望月)日、地连线与月、地连线大致垂直时:形成小潮(上、下弦月)素养应用例1:(综合思维)海啸和风暴潮的波长和传播速度有什么不同?提示 海啸的波长长达几百千米,而风暴潮的波长不到1千米。

海啸传播速度快,每小时可达700~900千米;风暴潮传播速度比起海啸要慢得多。

任务清单二 洋流情境探究[情境]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军控制地中海,英国占领直布罗陀海峡,德军潜艇关闭发动机,利用密度流浮在表层或降到底层随洋流进出直布罗陀海峡,发动机没有噪声很难被英军发现。

[探究] 德军潜艇进入大西洋时,应该是深潜还是浮潜?为什么?提示深潜。

直布罗陀海峡西侧的大西洋海水盐度比地中海低,密度小,水面高,表层海水经直布罗陀海峡流入地中海,底层海水由地中海流入大西洋。

素养凝练1.对气候的影响2.对海洋生物资源和渔场分布的影响(1)渔场形成条件分析(2)寒暖流交汇处易形成大渔场,如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北海渔场。

原因:①暖水性鱼类和冷水性鱼类在此聚集,鱼种类繁多;②寒暖流交汇的海区,海水受到扰动,可以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饵料;③洋流汇合形成“水障”,阻碍鱼类游动,使得鱼群集中。

(3)上升流海区易形成大渔场,如秘鲁渔场。

离岸风→上升流→营养盐类上涌→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饵料丰富→形成大渔场3.洋流对海洋航行的影响洋流对海洋航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航速和安全两方面,具体如下表所示:主要影响原因影响航速顺洋流航行可以节约燃料,加快航速,节省时间;逆洋流航行则相反影响安全寒暖流相遇易形成海雾,阻碍航行;来自极地地区的寒流携带冰山漂向较低纬度海区,威胁航海安全4.洋流对海洋环境的影响洋流对海洋环境既会产生有利影响,也会产生不利影响。

有利影响:加快污染海域的净化速度。

不利影响:扩大了污染范围。

素养应用例2:(人地协调观)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海岸目前正经受着一场史无前例的危险局面。

在夏威夷海岸与北美洲海岸之间出现了一个“太平洋垃圾大板块”,可称之为世界“第八大陆”。

这个“垃圾大板块”由数百万吨被海水冲积于此的塑料垃圾组成。

你知道“垃圾大板块”是怎样形成的吗?提示主要受北太平洋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的作用而形成。

课堂小结核心要点1.说明海水运动的形式有哪些。

2.了解海浪的主要成因和影响。

3.说明潮汐的成因和规律。

4.分析潮汐的影响。

5.说明洋流的定义和分类。

6.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课堂学业达标下图为北太平洋主要“垃圾洲”(由大量塑料物品和碎屑物组成的漂浮物聚集区域)分布示意图。

[HT]据此完成1~2题。

1. “垃圾洲”的固体漂浮物主要来自()①大气沉降②河流输入③海洋运输④海底上泛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2.日本发生“3·11”大地震,震中位于图中甲地,附近海域产生大量的固体漂浮物,这些漂浮物在洋流作用下主要漂向()A.西北B.东南C.东北D.西南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垃圾洲”是由塑料物品和碎屑物组成,因此不可能来自大气沉降和海底上泛,而河流和海洋运输中产生的这类垃圾会在海洋中聚集,从而形成“垃圾洲”。

第2题,甲地漂浮物会随着日本暖流和北太平洋暖流漂向东北方向。

答案 1.C 2.C下图中a、b为流经该海域的洋流。

读图,完成3~4题。

3. M地沿海海域因()A.上升流形成大渔场B.千岛寒流与日本暖流交汇形成大渔场C.拉布拉多寒流与北大西洋暖流交汇形成大渔场D.加那利寒流与南赤道暖流交汇形成大渔场4. M处的气候向低纬延伸的原因主要是()A.受南赤道暖流的影响B.受西风的影响C.受秘鲁寒流的影响D.受海洋的影响解析第3题,据图中经纬度和海陆轮廓、山脉走向可推知,M位于秘鲁沿海,a为秘鲁寒流,为上升流,在其作用下,形成了著名的秘鲁渔场。

第4题,M处的气候类型是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受秘鲁寒流减湿作用影响,使该处的热带沙漠气候向低纬度延伸。

答案 3.A 4.C5.读某大洋环流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环流位于(南或北)半球。

(2)图中A、B、C、D洋流中,由盛行风作用形成的是,属于暖流的是。

(3)若该海域位于太平洋,请在图中用“★”标出世界著名渔场的位置,并解释其成因。

(4)若B附近海域发生石油泄漏,则洋流对其可能产生哪些影响?解析第(1)题,据图中回归线可知,图示环流为中低纬度大洋环流,其方向为逆时针方向,故应位于南半球。

第(2)题,A、B、C、D四支洋流中,B、D分别主要由东北信风和盛行西风吹拂形成;按寒暖流性质分,B、C为暖流,A、D为寒流。

第(3)题,若该海域位于太平洋,则形成的著名渔场是秘鲁渔场,其成因主要是秘鲁寒流为上升流,将海底营养物质带到表层,饵料丰富,导致鱼类资源丰富。

第(4)题,洋流对海洋污染一方面加快了净化速度,另一方面又扩大了污染范围。

答案(1)南(2)B、D B、C(3)渔场位置如下图。

成因:上升流将海底营养物质带到表层,饵料丰富,鱼类资源丰富。

(4)加快净化速度;扩大了污染范围。

课后素养提升合格考——大显身手一、选择题(共11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下图中格陵兰岛大部分地区终年被冰雪覆盖,甲、乙分别是北美洲和英国的港口,甲、乙之间的虚线示意航线。

十八世纪邮政长官富兰克林调查发现,沿北美洲和英国之间航线航行的邮船,往、返航程耗时明显不同。

[HT]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最可能出现冰山的海域在()A.①附近B.②附近C.③附近D.④附近2.沿甲、乙之间航线航行的邮船往、返时间不同主要受()A.海浪的影响B.暖流的影响C.海风的影响D.寒流的影响解析第1题,考查读图分析能力。

读图可知,②、④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气温全年高于0`℃,①纬度较低、气温较高,故最可能出现冰山的海域是③地。

第2题,考查洋流分布及读图判断能力。

由图可知,甲、乙之间航线与北大西洋暖流分布基本一致,北大西洋暖流自西向东流,由甲到乙顺流省时,由乙到甲逆流耗时。

答案 1.C 2.B波浪能是指海洋表面波浪所具有的动能和势能,受风、洋面、地形等因素影响。

下图示意我国沿海局部海域波浪能密度的分布。

据此完成3~4题。

3.图中区域()A.位于我国渤海和黄海沿岸B.波浪能密度北部小于南部C.海域的水深北部大于南部D.海岸线平直处波浪能集中4.关于波浪能()A.波浪能不可再生,是新兴清洁能源B.波浪能较稳定,已被广泛开发利用C.北半球比南半球洋面广,能量更大D.我国东南沿海夏秋季节波浪能较大解析第3题,从图中等值线的特点可知,北部波浪能密度小于南部。

第4题,波浪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但是很不稳定。

南半球比北半球能量更大。

答案 3.B 4.D据地理工作者考察,在黄海中部海面以下20米~30米处,存在一个明显的温跃层(垂直方向出现突变的水层),抑制了海水的上下对流,在海底洼地的下层海水表现为相对低温,称为黄海冷水团。

读图回答5~7题。

5.一年中,黄海海域上下层盐度差最小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6.黄海温跃层表现最明显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7.影响黄海海域表层水温的主要因素是()A.太阳辐射B.洋流C.潮汐D.海浪解析第5题,读图即可知,一年中,黄海海域上下层盐度差最小是冬季。

第6题,温跃层指垂直方向出现突变的水层,黄海底部因有黄海冷水团故而水温明显低于表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