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数学复习课模式探究总结

小学数学复习课模式探究总结

小学数学复习课模式探究总结
复习课最难上,这是许多数学教师的感觉,的确,复习课既不象新授课那样使学生觉得有“新鲜感”,又不象别的课那样有章可循。

那么,如何上好数学复习课呢?根据近一年的研究,我校得出以下小学复习课上课模式实施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身心会处于最活跃的状态,从而为参与学习提供最佳的心理准备。

但是,在上复习课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学生的表现不像在新授课时那样有兴趣、有激情,教学气氛比较沉闷。

因此,我认为要上好数学复习课,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上复习课的兴趣,应该让学生掌握、巩固、弥补新授课解决不了的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复习课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已经学过的,为了避免简单重复,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巧妙地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渴望学习的兴趣。

教学实践证明,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

二、出示复习目标,学生自己梳理知识
出示的复习目标应注意以下三点:
1.目标要全面。

所谓“全面”,就是指按照数学教学大纲上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在知识、能力和思想品德三方面提出复习要求,不能厚此薄彼,甚至只提出知识方面的复习要求,把能力与思想品德丢在一边。

2. 目标要准确。

即针对性要强。

一是目标中知识、能力、思想品德各方面的要求要准确,二是三者之间不能混淆。

如统计表和统计图的复习,复习的目的是:将学过的统计表和统计图强化和分化,防止相关或相似知识的互串。

3.目标要具体。

不要提一些抽象或空泛的口号,诸如“通过复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粗一听很具体,细一想太空泛,到底培养学生的哪些习惯不得而知。

其实一堂课只能按实际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某一方面的素质,太多会适得其反。

疏理就是将已学过的知识点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实质就是将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的思维过程。

我们应引导学生把那些内在联系的知识点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串联在一起,也就是所谓的知识泛化,做到学一点懂一片,学一片会一面的目标,这些显然是复习课的一个显著特征。

复习时应放手让学生整理知识,开展争辩,互相评价。

这样有利于主体性的发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体验成功,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概括能力。

学生复习了知识后,体验到了学习数学和获得成功的快乐。

三、学生汇报,师板书形成网络
听取学生汇报,师有条理地板书形成网络。

组织学生讨论归纳这些知识点,并说说各概念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形成知识网络。

复习不是简单地再现旧知识,而是要通过对旧知识的系统整理,给学生以新的信息,引发新的思考,促进新的发展,特别要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整理,在整理的过程中,进行知识编码,对自己的认识结构实行精加工,使平时所学的“分散、零乱、细碎”的知识点,结成知识链,形成知识网。

四、综合应用,培养创新点
教师要引导和帮助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要以知识结构转化为认知结构,以创造性的综合训练为手段。

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

综合训练要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在学生间引起辩论、评价,达到能灵活运用知识。

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化以学生自主发展为本的思想为教学行为。

复习课堂应关注评价练习,因为评价练习是一堂复习课效果的检查,也是对教学目标的验收,它包括练习中的基础知识的准确性与正确的理解,也包括对基础知识的应用,通过学生自己的评价和教师评价来激励学生学习的热情,为学生提供一个得以发挥的自由空间。

五、总结学习收获与体会
总之,数学复习课要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从传统教学强调知识的传授和关注技能的掌握,转向侧重于促进学习
者的发展,更多地关注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培养、习惯和态度的形成、学习者的价值观念与情感态度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

小学数学复习课备课模式如下:
课题: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二、出示目标,梳理知识
三、学生汇报,形成网络
四、综合应用,培养创新
五、总结学习收获与体会
六、作业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以六年级复习统计为例:
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出示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表和统计图
问:这种表现形式你喜欢吗?它是根据我们学过的什么知识制成的?
2.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有关统计的知识,板书课题。

环节二:出示复习目标,学生自己梳理知识
1. 指导学生阅读复习目标,思考问题:我们学习了哪些关于统计方面的知识?
2. 按下列思考顺序整理:
①本单元主要研究了一个什么问题?(数据整理)
②研究分哪几种形式?(统计表和统计图)
③统计图分哪几种类型?(条形、折线、扇形)
④每种类型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环节三:学生汇报,师板书形成网络。

1、①说一说,你是如何整理的?
②统计表与统计图各自的优点是什么?
③不同统计图在使用中各有什么特点?
④能简单地叙述制作方法吗?
2、根据学生的汇报完成板书,形成网络
环节四:综合应用,培养创新点
1、你能列举出在数据整理过程中容易犯的错误与避免犯错误的
好办法吗?
2、练习。

环节五:总结学习收获与体会(略)环节六:作业(略)
环节七:板书设计(略)
环节八:教学反思(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