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八年级交往艺术新思维评价检测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2014·赤峰中考)右边漫画中游客在候机室的行为()①是不文明不礼貌的表现②是缺乏道德修养的表现③是个人的私事,无足轻重④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形象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选C。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文明交往。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解读漫画寓意:漫画中游客在候机室这一公共场所脱鞋晾脚是极不礼貌的行为,不仅影响个人形象,而且事关国家和民族形象,①②④是对漫画寓意的正确理解;③明显错误。
2.“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不同的用语所产生的心理效果有天壤之别B.文明用语使交往和谐,为人际关系增色C.举止端庄是我们要培养的良好行为方式D.文明礼貌的语言,能让人感到暖意融融【解析】选C。
本题是一道逆向选择题,所以做题时一定要审清题意。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说的是文明语言的作用,A、B、D三项都属于文明用语的作用,只有C符合题意。
3.(2014·龙岩中考)近年来,我国一些游客在境外旅游时,出现大声喧哗、乱扔杂物、排队加塞、乱刻乱画等不文明行为。
为了展示中国“礼仪之邦”的形象,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A.入乡随俗,尊重当地的礼仪习俗B.语言文明,态度亲和,举止端庄C.遇见外国友人,主动上前热情拥抱D.维护民族尊严,不卑不亢,落落大方【解析】选C。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明礼仪的认识。
根据所学知识礼貌是文明的体现,是否文明礼貌,绝不是个人私事,也不是无关紧要的小事,它表明一个人是否具有道德素养,影响到人际关系的质量和社会风气的好坏,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尊严。
在国外旅游时,更要注意文明,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形象。
其中C项观点绝对,并不是任何国家都以拥抱为礼仪,所以做法不可取的选C。
4.(2014·淮安中考)《三国演义》中,周瑜和诸葛亮都是旷世英才。
周瑜自恃才高,处处为难诸葛亮,诸葛亮却步步占有先机,三气周瑜。
周瑜临终哀叹:“既生瑜,何生亮?”周瑜的临终哀叹启示我们()A.成才的关键在于自己的勤奋努力B.要正确对待竞争,克服自私、嫉妒心理C.各行各业都需要人才,都能出人才D.人才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解析】选B。
本题结合材料考查学生对竞争有关知识的认识。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周瑜有自私、嫉妒的心理,所以要消除嫉妒心理,培养健康的竞争意识。
A、C、D三项叙述的都是人才的问题,不是材料所要表达的意向,只有B符合题意。
5.,山东省青岛市与广东省湛江市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你认为它们合作的原因是()A.合作离不开公平B.合作就一定会取得成功C.合作是事业成功的土壤D.要合作就不能有竞争【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对合作的认识。
它们合作是为了取得更好的发展,C项符合题意,A项不是材料反映的内容,B、D两项说法过于绝对。
6.“一,我;一二,我们;一二三,我们永;……一二三四五六,我们永争第一!耶!”欢快的节奏、响亮的口号、爽朗的笑声在田径场上回荡。
嘉善新世纪学校下午举行了工会活动暨团队协作拓展训练。
团队精神表现为()①团队成员之间消除竞争,密切合作②个人利益服从团队利益③合作共享,乐于奉献④精诚合作,相互支持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对团队精神的理解。
团队精神是团队内部形成的上下一致、相互支持、密切合作、无私奉献的群体精神,并不是成员之间没有任何竞争,所以①说法错误,故选D。
7.,土豆网和深圳卫视联合主办的“青春的选择2014年度盛典”举行,土豆网总裁杨伟东现场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电视台和视频网站都是用以呈现内容的媒介形式,互联网不能替代电视,电视也无法替代互联网,二者具有互补性,合作关系大于竞争关系。
你对加强合作、公平竞争的理解是()①有竞争就没有合作②竞争必然会造成两败俱伤③应在竞争合作中实现“双赢”④竞争必须遵守道德和法律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对竞争与合作的关系的正确理解,竞争中有合作,合作中有竞争,①理解片面;合理的竞争对竞争双方有着积极的意义,②表述过于绝对;③④与题意相符。
8.(2014·常德学业考)对于内蒙的吕海英来说,做好事是个让人上瘾的事儿。
她觉得一个小小的举手之劳,就能为行动不便的老人解决一个大问题,老人的今天就是自己的明天,善待老人就是善待自己。
她的行为()①弘扬了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②体现了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③彰显了热心公益的志愿精神④反映了换位思考的处世准则A.①②B.②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解析】选D。
吕海英做好事上瘾,这是一种助人为乐、与人为善的优良品质,也是一种热心公益的志愿精神,她的朴素的想法说明了她懂得换位思考的道理,故①②③④均正确,答案选D。
9.(2014·厦门中考)“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
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
……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
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
”《弟子规》的“泛爱众”一篇中所揭示的做人的素养是( )①厚德载物②平等待人③孝亲敬长④自强不息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解析】选A。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做人的相关必备素养。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与“厚德载物”的内涵相符,“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表明不因地位不同看不起别人,体现了平等待人,①②符合题意。
③④题干材料未体现。
故选A。
10.(2014·铜仁中考)放学路上,小华拾到一个装满现金和不少证件的钱包。
小华把钱包带回家,准备明天交给老师。
妈妈知道后对小华说:“现在失主一定很着急,我们到路口等等看,说不定失主会找过来。
”这则材料告诉我们要学会( )A.宽容待人B.换位思考C.平等待人D.尊重他人【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对换位思考内容的理解。
从妈妈与小华的谈话中可以看出妈妈站在了失主的角度考虑问题,做到了换位思考,所以B项符合题意。
其余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11.(2015·鞍山质检)《随笔录》中说“皇帝和鞋匠的灵魂都是用同样的模型铸造的”。
这句名言说明了( )A.人格是平等的,不应有高低贵贱之分B.皇帝和鞋匠的政治地位平等C.人的社会地位是没有任何差别的D.任何社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对平等的内容及名言的理解。
名言“皇帝和鞋匠的灵魂都是用同样的模型铸造的”揭示了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这里主要强调的是人格的平等,所以A符合题意。
B、C、D说法都是错误的。
12.下边漫画反映了( )①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导致环境问题②人们对自然的不尊重③我们应当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④环境问题是难以避免的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对尊重自然的理解。
漫画中的行为都是破坏自然的行为,①②③符合题意;环境问题是可以避免的,④说法错误。
13.(2014·烟台学业考)“人无信不立”,诚信是公民的“第二身份证”,我们要做诚信的人。
下列做法不利于培养诚信品质的是( )①能够向他人说出全部真话,公布自己的全部秘密②信守承诺,但不轻易许诺③讲“义气”,说到办到,能够为朋友两肋插刀④不说违心话,不做违心事,对自己诚实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对怎样做一个诚信的人的认识。
做一个诚信的人,首先要对自己诚实,还要信守承诺,但不轻易许诺。
依此可知②④正确但不符合题目要求。
①是过于绝对的说法,③是错误做法。
本题是逆向选择题,正确答案为B。
14.(2014·贺州中考)下列关于“对人守信、对事负责”的理解,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①诚信是个人在社会上立足的唯一通行证②生活中小事也要讲诚信③诚信不可以欺骗他人,但可以欺骗自己④承诺是一件严肃的事,践约守信是诚信做人的核心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选C。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诚信。
①观点过于绝对;生活中大事小事都要讲诚信,②说法正确;诚信做人要求对己对人都要诚实守信,③观点错误;④正确。
15.小明的爷爷得了癌症,医生和家人对他隐瞒了病情,也要小明保守秘密,只能对爷爷说他得的是胃炎,对此小明很困惑。
医生及小明一家人的“谎言”()A.违背了诚实的道德,应受道德的谴责B.不违背诚实的道德,因为他们说的其实是事实C.违背了诚实的道德,他们本质上都是虚伪的人D.不违背诚实的道德,因为诚信的核心是善,他们说的是“善意的谎言”【解析】选D。
本题主要考查诚信智慧。
说些“善意的谎言”,这不是出于个人“私利”,而恰恰是维护对方利益的需要。
从根本上说,善意的谎言并不违背诚实的道德。
A、B、C观点错误。
16.马上毕业了,小张和小赵相约,一定要共同进入重点高中学习,毕业考试时,二人趁老师不注意,掏出准备好的纸条,窃窃私语,交流答案,暗自庆幸没有被老师发现。
这说明二人( )①是益友,有真挚的友情②缺乏诚信③不尊重老师④竞争不忘合作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对诚信的认识。
小张和小赵考试作弊是不诚信的表现,也是对监场老师的不尊重,②③正确,他们不是益友,他们的行为也不是正确的合作方式,①④错误。
二、简答题(共12分)17.(2014·南通中考)人们常说“社会怎么样怎么样”。
实际上,社会不是抽象的概念,社会是由千千万万个“你”“我”“他”组成的,社会就是所有人的集合体。
请跟随“我”乘坐小小公交车,来关注大社会。
公交车上的心态“我”曾经坐过一路“红灯记”的车,每到一个路口就刚好遇到红灯亮,在我们前面的一辆车刚好就是红灯亮之前最后通过的幸运车,车上许多人包括司机都感叹今天真是倒霉极了。
(1)每个人的心态都是自己选择的,这时“我”要保持乐观心态,应该怎么想?(2分)公交车上的文明拥挤的公交车上,各种声音此起彼伏,几个人在高声交谈,一个年轻人用手机大声播放音乐,车上一位乘客的手机铃声忽然响起,这位乘客对着手机大声地喊:“我听不见呀!你大声点!”(2)请评析公交车上人们的行为表现。
(5分)公交车上的选择晚上放学,“我”乘坐公交车回家。
上车时,发现车上除了一两个爱心座椅(为老幼病残孕而设立的座位)还空着,其他座位都坐满了人,而“我”又离家较远……(3)你认为这时的“我”应该做出何种选择?为什么?(5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尊重他人的认识。
第(1)问,开放性试题,只要体现保持乐观心态的答案都可以。
第(2)问,考查学生对如何做到尊重他人的认识。
要树立遵守社会公德的习惯和意识,加强个人修养。
第(3)问,考查学生对如何对待弱势群体的理解。
依据所学内容,并要结合材料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