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语言教学语言是人们进行交流和沟通的工具,儿童时期是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也是最迅速的时期。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由此可见,语言环境对孩子是何等的重要。
优秀的语言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科学、系统、适时训练的结果。
在幼儿园中,如何创设适宜的环境氛围,着力提高幼儿语言能力,促使幼儿个性化语言的发展,让孩子享受到成功的快乐,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点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一、分析教材要透,注重提问的设计要明确教材仅仅起一个桥梁作用,主要是决定于教学方式和方法。
教学的方式和方法要为教材的内容服务,要注重对语言理解能力的培养,让孩子听懂作品,并善于把握整体信息。
提问不能过于模式化,教师的主体地位主要是体现在提问上,你给孩子多大的展示空间?要尽可能地考虑到孩子们的发散性思维,因此在提问的设计上能大则大,能变则变。
同时还要鼓励孩子有问题可以提,这样不但能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而且还能使教师的教育针对性更强。
作为教师要有找到孩子原有“点”的能力,这样才能促进幼儿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提问要注重个体差异,要符合幼儿现阶段的发展水平。
注重让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从而使幼儿具有积极参加语言活动的兴趣。
进一步提升幼儿语言的运用能力。
二、创设情境,构筑语言学习的新舞台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的运用和发展都离不开一定的情境。
幼儿时期,是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
而创设让幼儿“有话可说”的教学情境,就是语言教学活动的关键。
在实际教学中,笔者认为掌握幼儿特点,给幼儿提供听的条件,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
在对幼儿训练听的能力的同时,还要培养他们良好的听的习惯,对感兴趣和不感兴趣的内容同样对待。
教室的摆设、教具等都可作为训练孩子语言能力的素材,让孩子在训练中提高动手能力,对形成孩子良好的思维发展也是十分重要的。
有了语言情境,孩子们就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角色,有了说话的机会和说话的内容,而且,这种形式,也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
我带的是小班,针对小班年龄特点,我经常给予主动与老师交谈的孩子以表扬和拥抱。
这样做以后,他们都非常亲近老师,都主动地将自己生活中的快乐与不高兴都与老师讲。
孩子们与人交往的意识有了,而且他们的语言表述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效果非常好。
三、沟通心灵,撩开语言学习的灿烂天空有句话说得好,教育是一颗心撼动另一颗心的事业。
是的,心与心的交流,是教学天国里最美的景致。
在幼儿语言教学活动中,离不开循循善诱,更要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法则,如果只顾“齐步走”、搞“一刀切”,那么就会伤害到许多幼小的心灵:进步快的“吃不饱”,进步慢的则跟不上。
尤其对一些“后进”的幼儿来说,由于教师的一时疏忽,教学策略上的“粗枝大叶”,说不定,从此就会了断了孩子语言学习的兴趣与愿望。
举一个例子:当我每次组织孩子听录音故事的时候,我经常这样边做动作边说:“插上电源,再按键,好听的故事就出来。
教师的多次重复,孩子们就自然而然会说这句话了,不会再对我说:“老师,这个,这个。
”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幼儿对语言的运用能力。
此外,我还注意用文艺作品来丰富幼儿的词汇,发展幼儿的语言不能只限于短句练习,学好短句的目的是为今后连贯性的语言打好基础。
还应该用一些文艺作品,如语言形象、艺术性强的儿歌、诗歌和故事等,为孩子提供丰富的语言材料,将难发的音编成儿歌教给幼儿,并在开放日时进行表演,与家长配合练习。
四、走向生活,寻找语言学习的活水源头语言,源于生活,源于实践。
很显然,语言教学的瞄准点应该是教学实践。
语言是人们开展思维活动、进行交流的工具。
人们学习各种知识、技能,积累各种精神财富都主要利用语言来完成。
为了引领孩子走向生活,在天广地阔的生活空间里,寻找学习的活水源头,就需要教师适时引导孩子的个性化语言的发展,撩开语言学习的新天空,让每位孩子头顶灿烂,心境爽朗地、饶有兴趣地去学习语言,热爱语言。
如每周可举行一次活动,活动形式应丰富多样,有:新闻角、口述稿、绘画日记等,人人参与、个个发言。
这是孩子们“亮相”的大舞台,也是语言训练的极好机会,孩子们兴高采烈地把自己在一周的所“得”,全心全意地捧到同伴和老师的面前,这样,每一次活动,就显得特别生动有趣,因为,这一天是孩子捕捉“语言”的好日子。
通过交流,既提高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又潜意识地培养了幼儿关心周围事物变化的习惯及敏锐的观察能力。
孩子们已不把学习看作负担,而处于一种主动探求知识的境地。
因为,这样的学习,使他们轻松愉悦,乐趣无穷。
五、兴趣是孩子学习的原动力我们也应尝试通过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扩展幼儿的经验,从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
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处处采用不同的活动方式,为孩子提供一定的游戏材料,模拟和创设特定的情景,使幼儿能在游戏中触景生情,边玩边说,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有故事大王评选、做广告、演哑剧、创编故事、猜谜语、说相声等,帮助幼儿学习语言。
在游戏中,幼儿可以说他们在实际生活不可能遇到的事情,这也是幼儿个性化语言能力提高非常重要的途径。
同时,也应注意在一些日常小事上发掘幼儿的语言能力,如: 当一个人拿起一张废纸正准备仍掉的时候,很随意的卷了一下,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扔掉废纸。
你看见了会有什么反映?作为成人,可以说没有人会注意到这么简单的动作,因为在成人的意识里,这已经被定格为这只是一个扔东西的动作,最多认为这样做会更方便扔掉那张废纸而已。
但是,对于一个三四岁的孩子来说,那完全成了他认识事物,学习知识和语言的小小一课。
在我的班上就发生过这样一件事:在小朋友快放学的时候,老师在整理小朋友的东西,把一张不要的废纸,很随意的卷了起来,准备扔的时候,一个叫贝贝的小朋友,很高兴的跑到老师面前说:“娜老师,你看,你做了一个圆!”我还没有反映过来,就问她:“哪里像呢?”她拿起那张我已经卷起来的纸,放在左眼上说:“你看,我看见你了,这个是圆的。
”我很高兴,立即表扬了他,也许是我的鼓励让班上的孩子有了兴趣,你一句我一句,通过自己的动作和语言表示出了自己理解的圆。
有的用手做了一个“OK”放在眼睛上,告诉大家:“这也是圆。
”有的说:“眼睛里的眼珠是圆的”有的指着自己衣服的圆形的图案说:“我也有圆的,看,还有红色的圆形,黄色的圆行”“我这还有一个红色的……”“我的几个扣子都是圆的……”当时我除了惊讶,就是喜悦,整个过程我一直作为一个倾听者,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但我确定孩子们已经能够把圆形理解了,而且通过语言表达了出来,与此同时,在数数方面,认识颜色上,也有小小的进步,这和小朋友坐在凳子上,然后老师拿着一个圆形告诉小朋友“这是圆形”,然后问“小朋友这是什么颜色”,“有几个呢?”比起来,相信不用说孩子们会选择前者,从效果上来说,同样是前者更有实际的意义。
六、亲近自然活动幼儿语言教育应尝试开展观察自然活动。
奥妙无穷的大自然是孩子成长的美妙课堂,青天为顶,大地为底,就这样,孩子们到公园里、小路旁、草地上、田野边听鸟语、闻花香、拾落叶、找小虫,在那里,孩子们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充分展示他们活泼好动、率真好奇的天性,此项活动在思想上摆脱了急功近利、成人化的教学模式;目标上可以促进幼儿体质、意志、观察、知识、语言和审美情感的综合发展;内容上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实现了经验性、情境性的整合。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思维、社会参与水平、交流技能、知识经验等方面的发展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语言教育应当渗透在所有的活动中。
我们都知道,素质的核心就是能力,能力是不会遗忘的,记忆却是要退化的、遗忘的。
因此我们在语言教学中不应拘泥于孩子会讲多少故事,会背多少儿歌,而是更要注重对孩子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在日新月异的今天,知识不断更新的今天,我们有必要、有义务通过语言教育,让孩子们拥有与人交往的语言交际能力,更好的掌握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使其成为终身学习的手段和工具,让每一名孩子享受到语言表达与交流的快乐。
幼儿园语言教学与反思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沟通往往需要语言作为中介,语言在人类的生活中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如何抓住这个关键期对幼儿进行语言教育呢?今天,我结合新《纲要》精神,就幼儿园语言教育涵义的理解、目标的制定、内容的选择三方面进行讨论和反思。
使我们对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有更清楚的认识。
首先,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什么是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幼儿实施语言教育,帮助他们获得倾听、表述、欣赏、阅读等语言经验,促进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
使他们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得到发展。
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对幼儿倾听、表述、欣赏、阅读能力的培养,最终使幼儿运用语言的能力得到提高。
语言教育活动有哪些特点呢?我认为具有以下三方面的特点:一、语言教育活动是特殊的语言学习过程;幼儿的语言是在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中,尤其是在与人们的语言交流中获得发展的。
家庭中,成人与成人之间的语言交流,成人与儿童的语言交流,都为儿童提供了重要的语言模仿和语言学习的环境。
游戏中同伴之间的语言交流,为孩子提供了语言交流实践的环境。
还有各种影视节目的出现,更是丰富了儿童的语言环境,但是要促使儿童的语言得到很好的发展,就要通过组织正规的教育活动,对其进行有计划、有系统的语言教育,可以这样说,幼儿园的语言教育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学习过程。
二、语言教育活动的目的是使幼儿获得语言经验;幼儿的语言发展,是通过在日常的语言习得和有组织的语言教育活动中获得的语言经验实现的。
生长在不同环境的幼儿,由于其文化背景不同,他们在与周围人们进行语言交往时所模仿和使用的语言形式和语言内容不同,所获得的语用技能有差异,因此他们所获得的关于语言方面的经验也不同。
这些不同的语言经验也就导致了幼儿语言发展的差异。
在正规的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将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幼儿集中在一起,按照一定的教育目标,有目的地为幼儿提供一定的条件和情景,使他们在与这些条件和情景的交互作用中,获得丰富的语言经验,并借助这些经验掌握语言的形式和内容,增长理解语言和表述语言的能力。
在开展小帮手活动,首先为幼儿创设说话的环境,要求幼儿每天回家帮父母做一件家务,请家长帮幼儿记录所做的事,让幼儿带回幼儿园。
接着在开展幼儿谈话活动中,引导幼儿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思想和体验。
由于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交流对象范围相对较大,语言经验各有所别,语言形式也丰富多样。
而且通过自身的实践,使幼儿不仅有话可说,而且语言更丰富。
这样幼儿在相互交流中获得了更多的语言经验。
三、语言教育活动是整合的教育过程;语言教育活动整合性主要体现在教育目标的整合、教育内容的整合、和教育方式的整合3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