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突发新闻媒体事件应急预案

突发新闻媒体事件应急预案

突发新闻媒体事件应急预案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高效有序地做好本企业突发新闻媒体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和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舆论损害,畅通企业与社会以及公众沟通渠道,引导舆论导向,化解企业风险,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维护社会稳定。

1.2 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关于改进和加强国内突发事件新闻发布工作的实施意见》
1.3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企业突发新闻媒体事件的新闻应急处置工作。

2 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公司系统突发事件新闻应急处置工作和负面报道新闻应急处置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
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要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

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提前做好新闻处置相关准备,控制报道、引导舆论。

积极应对,快速反应。

主动控制对突发事件的新闻处置,及时处理各有关单位的询问。

实事求是,严谨细致。

对突发事件和相关负面报道的报告及新闻处置要符合实际情况,真实、准确,做到全面、客观,不得隐瞒、缓报、谎报。

3 事件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3.1 风险的来源、特性
公司内部可能存在劳资纠纷、各方面的利益冲突事件,也发生自然灾害、生产事故、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事件。

3.2 事件类型、影响范围及后果
上述事件等因素往往会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各级新闻舆论热点,可能会对企业生产稳定和人心安
定造成不利影响,甚至会造成公司的负面影响,使公司形象受损。

4 事件分级
根据突发事件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和上级应急预案等,对突发事件分为以下四级:
4.1 特大突发新闻媒体事件
4.1.1 发生自然灾害类特大突发事件;
4.1.2 发生事故灾难类特大突发事件;
4.1.3 发生公共卫生类特大突发事件;
4.1.4 发生社会安全类特大突发事件;
4.2 重大突发新闻媒体事件
4.2.1 发生自然灾害类重大突发事件;
4.2.2 发生事故灾难类重大突发事件;
4.2.3 发生公共卫生类重大突发事件;
4.2.4 发生社会安全类重大突发事件;
4.3 较大突发新闻媒体事件
4.3.1 发生自然灾害类较大突发事件;
4.3.2 发生事故灾难类较大突发事件;
4.3.3 发生公共卫生类较大突发事件;
4.3.4 发生社会安全类较大突发事件;
4.4 一般突发新闻媒体事件
4.1.1 发生自然灾害类一般突发事件;
4.1.2 发生事故灾难类一般突发事件;。

4.1.3 发生公共卫生类一般突发事件;
4.1.4 发生社会安全类一般突发事件;
5 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
5.1 应急指挥机构
公司突发新闻媒体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在公司党组的领导下组织开展,由公司思想政治工作部归口管理,公司相关业务部门配合。

突发性事件处置工作小组(以下简称应急小组)
组长:朱旭辉
成员:胡伟、殷岳、徐恪慧、王杰、张爱玲、郭大薇、崔航源。

5.2 应急指挥机构的职责
5.2.1企业突发新闻媒体事件应急小组工作职责
5.2.1.1贯彻落实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突发新闻媒体事件应急处置管理工作的规定和公司有关管理制度、工作要求,建立本公司突发新闻媒体事件应急处置管理工作指挥体系;
5.2.1.2 制定本公司突发新闻媒体事件应急预案,并检查预案和应急措施的落实情况;
5.2.1.3 及时向公司领导报告发生在本公司的突发新闻媒体事件处置的实时进展情况;
5.2.1.4及时向当地新闻宣传主管部门汇报工作,并与新闻媒体沟通协调,争取支持;
6 预防与预警
6.1 风险监测
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公司各级责任主体通过舆情分析了解所管理范围内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信息,并将信息向应急小组报告,应急小组应对媒体报道公司系统的舆情进行跟踪监测和研究分析,提出相应的预警建议,要求相关部门处置。

6.2 预警发布与预警行动
6.2.1 预警发布
应急小组根据预测分析结果,对可能发生和可以预警的突发事件进行预警。

预警级别依据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势态,一般划分为四级: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

根据事态的发展情况和采取措施的效果,预警可以升级、降级或解除。

6.2.2 预警行动
6.2.2.1对新闻媒体报道公司系统的舆情进行跟踪监测和研究分析,要求相关部门处置。

6.2.2.2 突发事件的新闻发布既要争取发布时效,又要确保信息准确。

情况较为复杂的突发事件,在事态尚未清楚,但可能引起公众猜测和恐慌时,应在第一时间发布已认定的简要信息,根据事态发展和处置工作进展情况,再作后续详细发布。

6.2.2.3 突发事件的新闻发布既要使公众及时了解相关信息,又要讲究策略,认真策划,循序渐进,确保事件处置工作的顺利开展;要有助于公众对事件的正确了解,争取更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有助于维护企业生产稳定和人心安定。

6.3 预警结束
相关部门落实预警信息,解决相应的问题后,应将有关处置情况反馈给应急小组,由应急小组宣布预警结束。

7 信息报告
7.1 突发新闻媒体事件发生后,所涉及部门应立即向本单位应急小组报告,应急小组应立即将突发新闻媒体事件情况汇总,上报领导。

7.2 突发新闻媒体事件信息报告内容:
7.2.1 新闻媒体报道的基本情况;
7.2.2 突发事件的实际情况,包括事发后已做的工作和采取的措施;
7.2.3 造成的影响;。

7.2.4 需要报告的其他事项。

7.3 应急小组根据领导的决定对突发事件情况向政府新闻主管部门、上级单位进行报告。

7.4 应急处置过程中,应急小组至少每3小时将新闻应急工作处置情况向领导报告一次。

8 应急响应
8.1 响应分级
根据突发事件分级标准,结合所发新闻影响的严重程度和公司的应急处置能力,应急响应分为三级:
8.1.1 发生特大和重大突发新闻媒体事件,为一级应急响应。

其响应主体为公司,并通报政府有关部门。

8.1.2发生较大突发新闻媒体事件,为二级应急响应。

其响应主体为各部门,并通报政府有关部门。

8.1.3发生一般突发新闻媒体事件,为三级应急响应。

其响应主体为班组。

8.2 响应程序
8.2.1 发生以下突发性事件时,应立即启动一级应急响应:
8.2.1.1 特别重大突发新闻媒体事件;
8.2.1.2重大突发新闻媒体事件。

8.2.2 发生较大突发新闻媒体事件时,应立即启动二级应急响应。

8.2.3 发生一般突发新闻媒体事件时,应立即启动三级应急响应。

8.2.4 突发性事件发生后,公司突发性事件处置应急小组要根据突发性事件的不同类型,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按部门分工迅速开展工作,及时处置和控制局面,全力避免事态的进一步扩大。

8.2.5 在发生突发性事件期间以及突发性事件隐患存在期间,实行突发性事件处置临时值班制度。

接到突发性事件报告的值班人员应将情况详细记录后,并报告应急小组,小组应根据报告情况立即进行核实确认,进入应急工作状态,采取必要措施并逐级上报。

发生一般和较大突发性事件必须在2小时内上报;发生重大和特别重大的突发性事件必须第一时间上报,并实行24小时值班,实时报送事件处置进展情况。

8.3 应急结束
8.3.1 应急结束条件
8.3.1.1 事件现场得到控制,事件条件已经消除;
8.3.1.2 事件所造成的危害已经被彻底消除,无继发可能;
8.3.1.3 事件现场的各种专业应急处置行动已无继续的必要。

8.3.2 达到应急结束条件的,应急小组确认次生、衍生和事件危害被基本消除,报请公司领导,并由公司领导宣布应急响应结束,并按职责分工,逐级传达每一个层面。

9 后期处置
危机平息后,收集和整理媒体的相关报道以及来自公众的反馈意见,向公司领导递交此次危机事件传播的效果分析评估报告,其他新闻应急处理相关新闻宣传材料须整理归档,以总结经验教训,为突发新闻媒体事件的应急处理提供借鉴。

10 应急保障
10.1 经费
应急指挥部领导负责保障本预案所需应急专项经费,财务部负责此经费的统一管理,保障专款专用,在应急状态下确保及时到位。

10.2 其他
10.2.1各部门接到应急通知后,应立即奔赴事故现场,根据各自的职责对事发现场进行处理。

10.2.2综合事务部接到应急通知后,应立即奔赴事故现场,对事件进行拍照、摄影等。

11 培训和演练
11.1 预案演练
应急预案应每三年开展一次演练。

11.2 培训
公司各部门要有计划地开展新闻应急工作相关知识培训,提高其应对能力。

12 附则
12.1 预案实施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THANKS !!!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