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XX学校五年级科学导学案_图文.doc

XX学校五年级科学导学案_图文.doc

学习目标
XX 学校五年级科学导学案(1 .测量力的大小)
1. 认识测力计各组成部分及作用,知道制作原理。

2. 知道力的单位,学会使用测力计测量各种力的大小。

3. 制作简易的橡皮筋测力计。

班级 学习内容 小组 1・测量力的大
姓名 页码
77-78
重点、难点 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能测量各种力的大小。

器材准备
课 前
自主探究
每组:弹簧测力计(0.5N 、2.5N 、5N 各一个)、小物体若干、长条形的纸板、橡皮筋、回 形针、弹簧、钩码、教学课件。

【学习程序:课前通过看书、上网等方法收集、阅读材料,用自己的一两句话概括并记录C 】
1. 杏资料了解伟大科学家牛顿的事迹。

2.
找一段弹簧,拉一拉,压一压,观察弹簧有什么变化。

一、 问题导入 【学习程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比较自己的发现和同学们的异同,时间约 3
分钟。

】 1. 组内交流独学发现。

2.
思考:弹簧有什么特性? 二、 合作探究一 【学习程序:独学教材77
页,认识测力计的类型、构造;群学,了解测力计 的使用方法并测量不同的力。

时间约10
分钟。

】 (一) 认识弹簧测力计 1. 阅读教材
77
页,认识生活中各式各样的弹簧测力计,由哪些部分组成,各 部分起什么作用? 2. 仔细观察测力计的刻度,弄清每一大格是多大的力,一小格是多大的力? 最大可以测量多大的力? 3.
拉一拉,感受IN 、2N
的力。

(二) 学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1. 第一次试测:一个钩码的重力是多少?(每位同学都测)。

2.
组内交流测得的结果,并比较分析:测得的结果一样吗?如果一样,介绍 一下是怎么测的;如果不一样,思考一下为什么同样的钩码测出的结果会不一 样? 怎样正确使用测力计? 3.
第二次测试:每位同学按照正确的使用方法,再次测试一个钩码的重力,与 第一次进行比较。

三、展示研讨一 【学习程序:先小组交流,再班内交流,其他小组补充。

时间约8
分钟。

】 1.
测力计的组成部分、作用、刻度。

2.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牛顿事迹只在组内 交流,或不交流。

重点感受弹簧“受 力大,伸长长”的特性。

测力计的类型、构造 可以略处理。

重点是正确 使用。

难点是刻度的认 读。

教师提供不同的测 力计,供学生观察。

每组提供2组器材, 要求
学生人人动手测试。

教师可以课件出示 测力计的刻度表,让每位 同学都能读刻度,突破难 点
Q
测力计的使用注意 指针指向零刻度、量程。

小立方体
颌本
哪胆体

一$^也
课外完成。

板书设计
四、合作探究二
【学习程序:先独日完成估一估,测一测,然后组内交流测量结果。

再小组合 作完成测量不同的力。

时间约10分钟。

】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1. 活动一:估一估
(1) 根据一个钩码的重力,估一估老师提供的物体的重力,并记录下来。

(2) 如果遇到可•能超过弹簧测力计测量范围的物体,你会怎么做?
教师要重点巡视关 注学生是怎样测量不同 的力的。

旨在让学
生拓展 测力计
的使用范围,不只 是局限测量重力,为后续 学习打基础。

五、展示研讨
【学习程序:班内交流,重点是活动三。

时间约7分钟。

】 1. 遇到可能超过弹簧测力计测量范围的物体,你会怎么做? 2. 务种物体的重力大小。

3. 测量不同的力:你是怎样测量的?测的分别是什么力? 六、拓展延伸
1. 和父母一起制作一个测力计:可以用生活中的哪些材料代替提环、弹簧挂钩 等,
刻度怎么画?
2. 用自己做的测力计测一测其它物体的力的大小。

测量力的大小
受力大 伸长长 牛顿

N
先估计
再测量
教学 反思 2.活动二:测一测(1)人人动手测量物体的重力大小,并记录在自己的表格中。

(2)每位同学自己找一些物体进行估测、实测。

3.活动三:测量不同的力
(1) 拖动文具盒,需要多大的力?
(2) 把橡皮筋拉长到10厘米,需要多大的力?(3 )自己试着测一测其它的力o。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