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基础》在线考试(开卷)试题
注意事项:
1、通过在线考试模块完成该课程考核;
2、抄袭、雷同作业一律按零分处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授权性法律规范
是指规定人们可以自行抉择做或不做某种行为的规范。
禁止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称为命令性规范;把授权性规范称为任意性规范。
2、行政法制监督
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国家司法机关、上级行政机关、专门行政监督机关及国家机关体系以外的公
民、组织依法对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是否依法行使行政职权和是否遵纪守法所进行的监督。
3、指定代理
指定代理是指代理人的代理权根据人民法院或其他机关的指定而产生。
4、财产保全
是指人民法院在利害关系人起诉前或者当事人起诉后,为保障将来的生效判决能够得到执行或者避免财产遭受损失,对当事人的财产或者争议的标的物,采取限制当事人处分的强制措施。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答: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特征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维护以公有制为主体,以国有经济为主导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法治。
第二,维护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体的法治。
因为民主是法治的前提和基础,法治是民主的体现和保障。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使人民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用自己的法律和制度来保障人民民主专政国体的实现。
第三,维护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法治。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的。
这就决定了它必须维护马克思主义在国家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从而保证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第四,是维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法治。
共产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特征和优势。
2、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应当具备哪些有效条件?
答:民事法律行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2 )意思表示真实; (3)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3、环境保护法有哪些基本原则?
答: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是指为环保法所遵循、确认和体现并贯穿于整个环保法之中,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环境保护基本方针、政策,是对环境保护实行法律调整的基本准则,是环保法本质的集中体现。
环保法的基本原则有:
(1)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原则。
(2)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台治理的原则。
(3)污染
4、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法院不受理对哪些事项提起的诉讼?
答:有10种情形是人民法院明确不受理的。
包括:①国家行为;②抽象行政行为;③内部行为;④
法律规定行政终局裁决行为;⑤刑事司法行为;⑥行政调解行为;⑦法律规定行政仲裁行为(特指
劳动争议仲裁):⑧行政指导行为(因其不具强制力):⑨驳回当事人对行政行为提起申诉的重复处
理行为;⑩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权利义务不产生实际影响的行为。
三、案例分析题(每题10分,共40分)
1、市检察院以抢劫罪起诉施某某,要求追究刑事责任。
市人民法院经过开庭审理,以抢劫罪判
处被告人施某某有期徒刑3年,缓刑4年。
宣判后,被害人周某不服,要求检察院提起抗诉。
检察
院认为,本案的第一审判决量刑适当,没有必要抗诉,遂驳回被害人周某的请求。
周某不服,向上
一级检察院申诉。
上一级检察院认为第一审判决确有问题,量刑过轻,遂向同级人民法院提起审判
监督程序,要求再审改判。
请问:本案在诉讼程序上有无不妥,为什么?
答:本案不应该是由市检察院起诉市法院审判的,依据《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以暴力、胁迫
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入户抢劫的;
(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
(三)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
(四)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
(五)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
(六)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
(七)持枪抢劫的;
(八)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
而你描述抢劫罪判处被告人施某某有期徒刑3年,缓刑4年。
所以应该没有加重情节,而依据《刑
事诉讼法》第十九条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普通刑事案件,但是依照本法由上级人民法院管辖的
除外。
第二十条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下列第一审刑事案件:
(一)反革命案件、危害国家安全案件;
(二)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普通刑事案件;
(三)外国人犯罪的刑事案件。
中级人民法院只能管辖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普通刑事案件,本案没有,不应该由中院审理。
2、某主妇夜晚回家发现家中一片狼藉,意识到家中被盗,便到派出所报警。
派出所派甲、乙二位便衣警察迅速到现场查看。
恰逢男主人丙某在此之前到家,见到家中被盗的景象,又闻门外有脚步声,以为是窃贼返回。
便拿起一根大棒藏在门后,待甲乙二人进门,举棒便打。
甲某遭到棒击后,以为是窃贼袭击,拔枪射击,致丙某重伤。
甲某也因为遭棒击受轻伤。
请分析丙某和甲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答:甲丙都是假想防卫。
假想防卫指事实上没有不法侵害,误以为是不法侵害,采取了自认为是正当的防卫行为,属假想防卫。
假想防卫不构成故意犯罪,有过失认定为过失犯罪,无过失认定为意外事件。
甲丙均不构成犯罪。
3、2005 年3 月,王某因经营需要,向胡某借款 4 万元并签订有借款合同。
合同约定还款期限
为两年,丁某为王某还款的保证人。
2006年4月,王某还给胡某2万元。
2006 年6月,王某因急需资金,又向胡某借款4 万元,并约定与前次未还借款到期一并还清,双方均未通知丁某。
两年期满,王某无力偿还所欠6 万元欠款。
因此,胡某请求丁某偿还借款。
请问:丁某是否负有偿还借款的责任?为什么?
答:不负偿还借款责任。
《担保法》规定债权人与债务人协议变更主合同而未取得书面同意的,保证人不再承担保证责任。
4、张某和邻居李某因琐事争吵并导致殴打,结果双方均受轻伤,不过张某伤势稍微重一点。
县公安局在得到张某的报案后,对事实进行了调查,得知是李某先动手。
于是对李某作出行政拘留15 天的处罚决定,对张某则进行了口头批评。
李某不服决定提起行政复议。
请问:(1)李某应向哪个
机关提出复议申请,法律依据是什么?(2)李某若提起行政诉讼,应以谁为被告,为什么?
答:向市公安局申请复议,根据《公安机关办理行政复议案件程序规定》对县(市、旗)公安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市(地、州、盟)公安局(处)申请行政复议。
李某提起行政诉讼要看申请复议后具体情况,因为《行政诉讼法》规定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