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证据法学》教案(本科)

《证据法学》教案(本科)

《证据法学》教案(本科)第一部分说明一、课程概述:证据法学,是研究关于证据的法律规范和诉讼及非诉讼法律事务处理过程中,运用证据认定案件事实或其他法律事实的规律、方法和规则的学科,是现代法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解决证据的客观真实性、合法性和关联性,即如何借助司法机关司法人员的主观认识如实地反映和再现案件事实的发生过程。

证据法学的特点是由其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和特有任务所决定的,主要是:(一)证据法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它不仅是部门诉讼法学的交叉学科,而且还处于法学与哲学的交汇点上。

即它在处于刑事诉讼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和行政诉讼法学的证据制度研究的交汇点的同时,并不仅仅是将哲学的一般原理用于证据法学的研究上,而是要突破一般的哲学规则,建立其特有的诉讼证明规则、证明方法及证明标准。

(二)它是应用法学部门,其生命力存在于诉讼程序之中。

作为研究对象的证据制度主要规定在诉讼法之中,证据法学只有不断深入和渗入到诉讼案件之中,才能发挥其应有作用,并不断发展自身学科。

(三)证据法学既要研究证据法的法律规则,同时也要研究运用证据认定案件事实的认识方法的某些规则。

研究证据法学,不仅应具有法律和法学知识,也应具有相当的自然科学知识,这是因为证据本身有些是社会现象,有些是自然现象。

(四)证据法学既要研究不同诉讼的特有证据制度,也要研究诉讼的共同证据规则和原理。

部门诉讼的证据制度可以在各该诉讼法学中加以研究,共同的证据规则和理论必须在更高层次上才能深入研究,证据法学使证据制度和理论的研究上升到证据的理性高度,使诉讼证明的理论统一起来。

二、教学目的:我国目前的证据制度还很不完善,司法人员和执法人员在收集证据和使用证据时还有一定的混乱性和盲目性。

本课程的开设,旨在通过对证据法学的研究对象、证据规则、证据种类、证据的审查判断以及证明制度等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较好地理解掌握证据法学的核心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证据意识和程序意识,促进证据法学理论和法律实践的有机结合,为学生将来从事各项法律实践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教学方法:主要采取课堂择要讲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模拟教学、审判观摩等方法开展教学工作。

1.按照教学大纲的线索及内容,以教材为基础并适当运用参考资料,在课堂择要讲授的同时,着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以启发式教学替代注入式教学,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与研究方法的指导,同时保证教学的系统性和循序渐进性。

2. 针对证据法学与三大诉讼法相交叉的特点,结合不同阶段的教学内容进行典型案例分析,引导学生通过案件实例进行法理分析,在提高学习兴趣的同时良好掌握相关理论知识。

3.为加深学生对所学课程内容的理解,应适时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布置思考题,指导学生积极深入学习教材和其它参考资料,帮助学生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掌握通过思考和研究获得知识、掌握技能的学习方法。

5、积极开展模拟教学工作,使学生在模拟实践中进一步加深对证据法学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得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良好锻炼。

第二部分正文本课程为48学时,包括教师课堂讲授和课堂讨论等教学时间。

学分计算为2学分。

课程内容学时分配如下:课程学时分配表第一章绪论*教学内容:第一节证据法学的研究对象一、证据法及其证明规则二、证据及其证据力和证明力三、证据的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关系四、证据制度及其传统文化背景五、证据制度和经济制度、诉讼制度的关系六、收集、审查判断和运用证据证明案件的经验及其规律第二节证据法学的体系一、英美法系国家证据法学体系二、大陆法系国家证据法学体系示例三、新中国证据法学体系示例四、本书的编写体系示例第三节证据法学的研究方法一、融和研究的方法二、系统研究的方法三、比较研究的方法四、实证研究的方法五、分析研究的方法*教学目的和要求:理解证据法学的研究对象和具体内容;掌握证据及其证据力和证明力的概念;了解证据制度及其传统文化背景,证据制度和经济制度、诉讼制度的关系;介绍英美法系国家证据法学体系、大陆法系国家证据法学体系和我国证据法学体系的特点;了解证据法学的几种研究方法。

*教学重点:1、证据法学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解决证据的客观真实性、合法性和关联性,既如何借助司法机关司法人员的主观认识如实地反映和再现案件事实的发生过程。

2、证据法学的目的:(1)保证案件事实的查明是首要目标。

(2)保证诉讼的顺利进行,防止争议点模糊和诉讼拖延。

(3)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防止公民的基本权利受到国家权利的侵犯,特别是不受警察权力的侵犯,(4)保护某些比查明个案更加重要的社会利益。

如证人特权制度。

3、证据法及其证明规则:作为证据法学研究对象的证据规则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诉讼证据规则(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中运用证据的规则),另一类是非诉讼证据规则(包括各种行政执法、仲裁、公证监察等活动中运用证据的规则)。

4、证据及其证据力和证明力:(1)证据力:指证据材料进入诉讼,作为定案根据的资格和条件,特别是法律所规定的程序条件和合法形式。

(2)证明力:证据所具有的内在事实对案件事实的证明价值和证明作用。

证据力是证据所必须具有的形式要件,证明力是证据所必须具有的内容和实质要件。

5、证据的内容和形式的对立统一关系:(1)证据的内容是证据本身内在具有的证明能力,它具有客观实在性和关联性;(2)证据的形式是证据在法律上所具有的外在表现方式和正当的获取手段。

*教学难点:1、证据和证明的关系;2、证据及其证据力和证明力的概念;3、证据的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思考题:1、辨析证据、证据力、证明力的概念及三者的内在联系。

2、如何理解证据的内容和形式的对立统一关系。

第二章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教学内容:第一节神示证据制度一、神示证据制度的概念二、神示证据制度产生的原因三、神示证据制度的内容四、对神示证据制度的评价第二节法定证据制度一、法定证据制度的概念和产生的历史条件二、法定证据制度的主要特点三、对法定证据制度的评价第三节自由心证证据制度一、自由心证证据制度的概念和产生二、自由心证证据制度的理论和立法三、对自由心证证据制度的评价第四节我国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一、我国古代证据法律制度二、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证据法律制度三、新中国的证据法律制度*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神示证据制度、法定证据制度、自由心证证据制度的内容、特点及评价;掌握我国证据制度不同发展时期的内容及特点。

*教学重点:1、证据制度的起源:(1)英美法系的证据制度事实上是从神示证据制度直接过渡到了事实裁判者的自由心证证据制度,为保证裁判的准确,设立了大量的证据规则;(“知情陪审团”时期的自由证明制度——“不知情陪审团”时期的证据规则制度——自由心证制度)(2)大陆法系的证据理论中,以审查判断证据的原则作为划分证据制度的依据。

(纠问式诉讼早期的自由证明制度——中世纪的法定证据制度——近现代的自由心证制度)2、神示证据制度的内容:产生原因:政治上实行神权统治。

;科学文化落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缺乏战胜自然的力量。

包括对神宣誓,又称神誓法;水审;火审;决斗。

3、法定证据制度的主要特点:(1)限制法官自由裁量权,实行有罪推定;(2)刑讯逼供是法定证据制度的基本证明方法,是获取证据的合法方式;(3)法定证据制度具有形式主义和等级性的特点,机械地、僵死地对证据的收集、使用及其证明力进行规定。

4、对法定证据制度的评价:优点:(1)有助于提高司法裁决的规范性;(2)有助于提高司法裁决的可预见性;(3)有助于提高司法判决的权威性。

缺点:(1)在运用证据的问题上过于死板,缺少灵活性。

(2)容易导致刑讯逼供的泛滥。

5、自由心证证据制度的概念和产生:自由心证证据制度,是指证据的取舍和证明力的大小,以及案件事实的认定,均由法官根据自己的良心、理性自由判断,形成确信的一种证据制度。

自由心证制度最早产生与法国,是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

6、对自由心证证据制度的评价:(1)自由心证制度的历史进步意义:a.资产阶级的自由心证制度取代封建时代的法定证据制度具有一定的进步性。

b.自由心证证据制度的建立,为查明案情和正确处理案件提供了可能性,推动了证据科学的发展和证据理论的进步。

(2)自由心证制度的局限性a.自由心证为法官的主观擅断打开了方便之门。

b.自由心证在认识论上的局限性。

7、我国古代证据法律制度和当前的证据制度改革*教学难点:1、神示证据制度的内容;2、法定证据制度、自由心证证据制度的主要特点和评价;3、我国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和当前的改革。

*思考题:1、比较法定证据制度与自由心证制度。

2、中国证据制度的历史传统与当前中国证据制度的改革。

3、试述不同诉讼制度下证据制度的相应体现。

第三章证据规则*教学内容:第一节证据规则的概念、功能一、证据规则的概念二、证据规则的法律属性三、证据规则的功能第二节我国证据规则的现状与完善一、我国证据规则的现状二、完善证据规则研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三、完善证据规则研究的意义第三节外国证据规则简介一、证据规则的历史发展二、证据规则的种类三、证据规则的主要内容第四节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一、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含义二、非法证据的可采性三、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作用第五节相关证据规则一、相关证据规则的概念二、外国有关相关证据规则的规定三、我国对证据关联性的规定第六节传闻证据排除规则一、传闻证据规则的概念二、排除传闻证据的理由三、传闻证据排除规则的例外四、传闻证据规则的价值第七节自白和补强证据规则一、自白和补强证据规则的概念二、关于被告人自白规则三、关于补强证据规则*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证据规则的概念和功能;了解我国证据规则的现状;正确认识对证据规则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了解外国证据规则的主要内容;掌握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相关证据规则、传闻证据规则、自白和补强证据规则的概念、内容和作用。

*教学重点:1、我国证据规则中有关证据能力和证明力的规则:(1)关于证据能力的规则:最佳证据规则和物证必须是原物的规则;排除非法证据。

(2)关于证明力的规则;补强证据规则;非原始证据证明力受限制的规则;证据的证明力确定规则。

2、外国证据规则中的最佳证据规则、意见证据规则、特权规则、被告人的自白、补强证据规则;3、沉默权与米兰达规则:(1)米兰达规则的诞生:“米兰达规则”,也叫“米兰达警告”。

而今它已经成了沉默权的代名词。

这个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最初是由美国的一个著名判例引伸出来的。

1963年3月3日深夜,一位在亚里桑那州凤凰城一家电影院工作的18岁女孩下班回家。

下了公共车后离家还有一段路,就在她步行往家走时,一辆汽车突然停在她的面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