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诗歌阅读及参考答案 (一) 寄黄几复 【宋】黄庭坚 我居北海君南海, 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 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 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见读书头已白, 隔溪猿哭瘴溪藤。
【注】本诗作于元丰八年(1085),当时诗人于山东德州任职。
黄几复,诗人 朋友,于广东四会县任职。
【赏析】 首联“我居北海君南海, 寄雁传书谢不能”抒写了作者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 情。
此处化用了《左传·僖公四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惟是风马牛不 相及也。
”说明海天茫茫相距辽远。
后句是说通信颇为不易。
古人有雁足传书之 说,但又说鸿雁南飞止于衡阳,而四会在衡阳之南,所以,想托鸿雁捎封信去也 被谢绝。
颔联“桃李春风一杯酒, 江湖夜雨十年灯”回忆昔日相聚宴游之乐, 进一步 抒写相别十年的思念之深。
想当年, 春风拂面, 我们在盛开的桃李花下举杯畅饮: 十年来, 漂泊江湖, 每当夜雨潇潇、 漏尽灯残之时, 不由得更加思念远方的友人。
这两句所描绘情景的巨大反差,形成了强烈对比,更加凸现了思念之情。
这两句 诗所用的词都是常见的,黄庭坚把寻常词入诗,创造出清新隽永的意境,给人以 强烈的艺术感染。
颈联“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称赞友人为官清廉、从政有方。
四立壁典故见《史记·司马相如传》:“文君夜奔相如,相如驰归成都,家徒四 壁立。
”“治病”句化用 《左传·定公十三年》 记载的一句古代成语: “三折肱, 知为良医。
”意思是:一个人如果三次跌断胳膊,就可以断定他是个好医生,因 为他必然积累了治疗和护理的丰富经验 。
作者称黄几复善“治病”,但并不需要“三折肱”,言外之意是,他已经
有政绩,显露了治国救民的才干,为什么还不被重用,老要他在下面跌撞呢? 尾联“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赞美友人认真读书、好学不倦。
以“想见”领起,与首句“我居北海君南海”相照应。
在作者的想象里,十年前 在京城的“桃里春风”中把酒畅谈理想的朋友, 如今已白发萧萧, 却仍然像从前 那样好学不倦!他“读书头已白”,还只在海滨作一个县令。
其读书声是否还像 从前那样欢快悦耳,没有明写,而以“隔溪猿哭瘴溪藤”做映衬,给整个图景带 来凄凉的氛围。
不平之鸣,怜才之意,也都蕴含其中。
黄庭坚与黄几复交情很深,为他写过不少诗,如《留几复饮>、<再留 几复饮》、《赠别几复》等等。
这首《寄黄几复》,称赞黄几复廉正、干练、好 学,而对其垂老沉沦的处境,深表惋惜。
情真意厚,感人至深。
而在好用书卷、 以故为新、运古于律、拗折波峭等方面,又都表现出黄诗的特色,可视为黄庭坚 的代表作之一。
【练习】 1.著名诗人张未曾评价颔联为“真奇语”,如何理解张耒的评价? 2.本诗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①用“桃李春风”与“江湖夜雨”,“一杯酒”与“十年灯”造成了短 时间相聚之乐与长时间分离之苦的强烈对照。
②句法上,不用一个动词,两句纯 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组合画面,颇具意境,给读者以丰富的想象空间。
2.①用典。
②对黄几复的深切思念之情,对黄几复空有治国救民的才干而 不能受到重用的怜惜和不平。
(二) 书幽芳亭记 【宋】黄庭坚 士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女之色盖一国,则曰国色;兰之香盖一国,则 日国香。
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而后贵之也。
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 丛之中, 不为无人而不芳; 雪霜凌厉而见杀, 来岁不改其性也。
是所谓遁世无闷, 不见是而无闷者也。
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不殊。
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 室满室,在堂满堂,所谓含章以时发者也。
然兰蕙之才德不同,世罕能别之。
予放浪江湖之日久,乃尽知其族。
盖兰似 君子,蕙似士大夫,大概山林中十蕙而一兰也。
《离骚 》日:“予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
”《招魂》日:“光风转蕙泛崇 兰”,是以知楚人贱蕙而贵兰久矣。
兰蕙丛出,莳以砂石则茂,沃以汤茗则芳, 是所同也。
至其发花,一千一花而香有余者兰,一千五七花而香不足者蕙。
蕙虽 不若兰,其视椒则远矣,世论以为国香矣。
乃曰当门不得不锄,山林之士,所以 往而不返者耶!
【赏析】 黄庭坚的《书幽芳亭记》,堪称与《爱莲说》相比肩的精美小品。
黄庭坚一生风波跌宕,饱受磨难。
在北宋党争中,他属旧党,屡遭贬谪。
但 无论处于何种艰难的境地,他都以气节自励。
此文就是他高尚品德的流露。
他以 自己的实际行为,达到了“文如其人、人如其文”的至高境界。
中国古代历来有“芳草美人”的传统, 这是典型的类比手法: 以自然界的某 种动植物来类比人的品行。
周敦颐建立起了莲与君子之间的牢固类比关系, 黄庭 坚此文则建立起兰与君子之间的牢固类比关系。
本文一开始就连用三个类比:国士、国色、国香,将兰抬到了至高无上的地 位。
“楚之逐臣”是指屈原。
屈原在《离骚》里种兰、佩兰、赋兰:“余既滋兰 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以兰来象征自己美好的品德。
黄庭坚指出兰与君子 十分类似:“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
雪霜凌厉而 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
”君子就像兰花,从不吹嘘自己,也不因无人赏识而愁 闷, 在遭受外界残酷的摧残后, 也不改变自己的本性。
这两句话的精警, 可与“出 淤泥而不染”相比肩。
本文文辞简约, 句式整散结合, 偏重于整句, 流畅自然, 读之给人幽香淡远、 回味无穷的韵致。
【练习】 1.解释下面句子 中加点的词语 : a.其视椒则远矣视: b.不为无人而不芳芳: c.莳以砂石则茂莳: d.所谓含章以时发者也时: 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自古人知贵兰”的原因的一项是: () ①不为无人而不芳②来岁不改其性③沃以汤茗则芳 ④平居与萧艾不殊⑤清风过之,其香蔼然⑥其视椒则远矣 a.②④⑤ b.①③⑥ C.①②⑤d.③④⑥ 3.翻译下列句子。
(1)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
(2)至其发花,一干一花而香有余者兰,一干五七花而香不足者蕙。
【参考答案】
1.比;花草发出香味;栽种;时节。
2.c(③是“兰蕙”所相同的,④是说兰与“萧艾”没有什么区别,⑥说的 是“蕙”。
) 3.(1)兰花(虽然)经历雪霜的残酷摧残而衰败,(但是)来年仍不改变自 己的本性。
(2)等到它们开花,一枝干上就一朵花却香气扑鼻的是兰花,一枝干上有五 七朵花但是香气不足的就是蕙。
[黄庭坚诗歌 阅读及参考答案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