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判断题(对下列一些说法,你认为对的在括号内划“√”;你认为错的在括号内划“×”。
)(每小题1分,共20分)1.在生态系统的同一食物链上,某种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在机体中的浓度随营养级的降低而增大。
()2.城市生态系统是经过人类充分改造过的人工环境。
()3.我国水资源按人均占有量计,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2。
()4.臭氧主要存在于大气圈中的电离层。
()5.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属于年轻型,但已开始向成年型过渡。
()6.形成烟雾型大气污染的最不利的气象条件是温度高。
()7.两噪声的声压级均为69分贝,叠加后的声压级为69.3分贝。
()8.引起骨痛病的重金属污染物是Hg。
()9.水资源是指地球上自然水的总体。
()10.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物群落多样性。
()11.中国人口问题所面临的最严重挑战是年龄结构呈老龄化。
()12.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特征是大气颗粒物污染。
()13.导致温室效应最为明显的温室气体是二氧化碳。
()14.环境科学道德观的核心是尊重自然。
()15.有机氯农药易于富集在动物的骨骼中。
()16.“环境状态”“环境容量”可列入资源范畴。
()17.藻类→甲壳虫→小鱼→大鱼这种食物链属捕食性食物链。
()18.导致米糠油事件的污染物是多氯联苯。
()19.铅、镉、汞元素可随食物链富集。
()20.水俣病的成因是由于人食用了被污染的鱼、贝,从而使机体中富集了铬。
()参考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二.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4分)1.在以下列举的自然资源中,属于可更新的自然资源是[ ]A. 水资源B. 铁矿C. 石油D. 古生物化石2.从生物学的角度分析,如果人类只能获取地球上植物总产量的1%,那么地球只能养活[ ] A.80亿人 B. 100亿人 C. 500亿人 D. 800亿人3.根据大气圈中大气组成状况及大气在垂直高度上的温度变化而划分的大气圈层,自地球表面各层依次为[ ]A.电离层、中间层、平流层、对流层B.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电离层C.对流层、平流层、过渡层、逸散层D.中间层、对流层、平流层、电离层4.稳定人口的主要措施是[ ]A. 发展生产B. 降低总和生育率C. 提高人口素质D. 优生优育5.世界上公害事件中,哪一类的污染事故最多[ ]A.水污染事故B.食品污染事故C.土壤污染事故D.大气污染事故6.可适用于人类饮用的淡水和河流的水量占地球上水资源总量的比例不到[ ]A.1% B.2% C.3% D.4%7.排放污染物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对环境危害最严重的污染源是[ ]A.生活污染源B.工业污染源C.交通污染源D.农业污染源8.我国环境保护三大政策是[ ]A.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强化环境管理,环境影响评价B.谁污染谁治理,排污许可证,污染集中控制C.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强化环境管理D.强化环境管理,城市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污染限期治理9.有机物在水中的主要降解作用是[ ]A.化学氧化B.光化学氧化C.化学氧化和光化学氧化D.生物化学氧化10.新文明时期的新发展观主要表现在[ ]A.资源观和价值观;B.道德观和资源观;B.道德观、资源观和价值观;D.道德观、环境发展和价值观11.酸雨的pH值范围是[ ]A. 7.0以下B. 6.5以下C. 6.0以下D. 5.6以下12.破坏臭氧层的主要物质是[ ]A. 二氧化碳B. 二氧化硫C. 硫化氢D. 氟利昂1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正式颁布于[ ]A.1979年B.1983年C.1989年D.1999年14.反映人口自然变动的综合指标是[ ]A.人口出生率B.人口死亡率;B.C.机械增长率D.自然增长率15.环境科学与其它学科相比,在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上的两个显著特点是[ ]A.整体性和特殊性B.区域性和综合性C.整体性和综合性D.系统性和变动性16.人口长期自然增长率下降和平均寿命延长的结果是[ ]A.人口稳定B.人口老化C.人口减少D.人口增长17.若人口年自然增长率r=10%,则人口增长一倍所需的时间为[ ]A.17年B.7年C.35年D.70年18.属于物理污染的是[ ]A.汞污染B.放射性污染C.霉菌污染D.染料污染19.有机物好氧分解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是[ ]A.CH4 B.H2S C.CO2D.NH320.下列人类活动中造成SO2排放量最大的是[ ]A.热电厂B.炼油厂C.石油燃烧D.燃烧天然气21.生态系统中低位营养级被上一个营养级所利用的能量仅占其能量的[ ]A.5% B.10% C.15% D.20%22.人类关于环境必须加以保护的认识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早期,但一般认为,环境科学产生于[ ]A. 19世纪90年代B. 20世纪40年代C. 20世纪50-60年代D. 20世纪70年代23.一般认为,人口增长的类型属于[ ]A.直线增长B. 负指数增长C. J型增长D.指数增长24.物种灭绝的最主要原因是[ ]A.食物来源不足B.天敌繁殖过快C.盲目过度捕杀D.生存环境破坏参考答案:1.A;2.A;3.B;4.B;5.D;6.A;7.B;8.C;9.D;10.B;11.D;12.D;13.C;14.D;15.C;16.B;17.B;18.B;19.C;20.A;21.B;22.C;23.D;24.D三.名词(概念)解释(每小题3分,共36分)1.温室效应——大气中某些痕量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臭氧、氧化亚氮和氯氟烃(氟利昂)等可以让太阳短波辐射自由通过,同时吸收地面发出的长波辐射,因而当这些气体的浓度(含量)增加时,会引起的地球平均气温上升,此即所谓的“温室效应”。
2.自净能力——是指受到污染的环境,在其本身和污染物自身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面的作用下,使环境污染物浓度自然降低的能力。
3.环境问题——广义上指:由自然力或人力引起生态平衡的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环境客观问题。
狭义上指:只是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使自然生态系统失去平衡,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环境客观问题。
4.食物链——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通过取食关系而形成的链索式单向联系称为食物链(如植物®食草动物®食肉动物)。
5.营养级——生态学中把具有相同营养方式和食性的生物统归为同一营养层次,并把食物链中每一个营养层次称为营养级,或者说营养级是食物链上的一个环节。
但有些生物可能不只占有一个营养级,如人、熊、虎等。
6.逆温层——在正常的气象条件下(即标准大气压下),近地层的气体温度总要比其上层气体温度高;所谓“逆温”是指温度的垂直分布与标准大气的相反,即气温随高度的增加面增加;逆温层的出现将阻止气团的上升运动,使逆温层以下的污染物不能穿过逆温层,只能在其下方扩散,因此可能造成高浓度污染。
7.光化学烟雾——一些一次污染物如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在太阳光照射下能够引起光化学反应,生成二次污染物——臭氧、醛类、过氧乙酸硝酸酯等物质。
这类物质具有极强的氧化性,对人的眼睛等粘膜有强刺激作用。
如洛杉矶光化学烟雾。
8.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氮磷等营养元素大量增加,使藻类大量繁殖、溶解氧的含量下降,导致鱼类等水生生物大量死亡的一种现象。
9.水体污染——污染物进入河流、海洋、湖泊或地下水等水体后,使水体的水质和水体沉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或生物群落组成发生变化,从而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和使用功能的现象。
10.可再生的资源——是指能够不断得到补充或再生的一次能源。
如太阳能、水能、潮汐能等。
11.声压级——正常人刚能听到的声压称听阈声压(2×10-5N/m2),而使人耳产生疼痛感觉的声压叫痛阈声压(20N/ m2)。
从听阈到痛阈,声压绝对值相差达100万倍。
通常用一个声压比的对数来表示声音的大小,这就是声4压级。
12.适度人口——一般理解为,在既能保证人的生活、生存质量,又能保持整个环境的生态平衡的前提下,在一定的区域或全球所应有的人口数。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你对可持续发展是怎样认识的?答:可持续发展的两个基本要点:一是人类应当凭借人们手中的技术和投资,而不能采取耗竭资源、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的方式来追求发展权力的实现;二是强调当代人在创造与追求今世发展与消费的时候,应承认并努力做到使自己的机会与后代的机会相平等。
持续发展还包括以下几层含义:持续发展尤其突出地强调了发展;发展与环境保护应该相互联系;每个人都享有正当的环境权利;持续发展呼人们放弃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等。
2.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何在?答:生物多样性包括生态系统、物种和遗传基因多样性。
自然界的芸芸众生历经千万年的演变、进化,各得其所、各司其职,在生物圈的能量流动、物质遁环、信息传递过程中都发挥着不同作用,一个物种的消失,至少意味着一座复杂的、独特的基因库的毁灭;一个物种的存亡,同时还影响着与之相关的多个物种的消长。
没有生物的多样性,就没有整个地球生态的稳定性。
3. 设有两个噪声,其声压级分别为L P1分贝和L P2分贝,问叠加后的声压级L P1+2应该怎样计算?答:噪声级相加一定要按能量(声功率或声压平方)相加,不能声压相加:4.试述处理、处置城市垃圾的途径有哪些?答:城市垃圾的处理、处置和利用方法主要有卫生填埋、焚烧和堆肥等,每个国家选用的方法与其垃圾的组成成分、技术经济水平等因素有关。
从垃圾成分来看,有机物含量高的垃圾,宜采用焚烧法;无机物含量高的垃圾,宜采用填埋法;垃圾中的可降解有机物多宜采用堆肥法。
5.有哪些途径可以解决我国的能源问题?答:可再生能源是未来能源的基础;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能源利用的关键;节能是缓解能源供求矛盾,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途径。
要利用生态学原理解决未来能源,包括控制人口,减少能源消耗;太阳能是重要的能源;多渠道解决能源平衡;充分利用能源并减少浪费。
6.环境容量与水体污染现状、水环境质量标准及水体自净作用有何关系?1010021101020221212211010)()1010()(L L L L P P P P +=+=++ 或)1010lg(1010102121L L L +=+答案要点:水环境容量是指在一定环境目标下,某一水域所能承担外加的某种污染物的最大允许负荷量。
w=v(c s- c b)+c式中,w--水环境容量;v--水体体积;c s --水质标准;c b--背景值;c--水体对该污染物的自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