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汀类药物的分类与比较
安全性比较
对于他汀的肌毒性可采取以下措施: 及时停用他汀或更换品种。 肌病早期应大量补液,迅速将肌血球素清除出肾脏来预 防病情恶化,并应用利尿剂甘露醇、呋塞米帮助快速清除 肾脏肌血球素。 以碳酸氢钠维持尿道碱性,有助于阻止肌血球素分裂成 有毒化合物。 应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 口服或注射肌苷、维生素D、肌醇酯、辅酶Q10。
安全性比较
他汀在肾安全性方面存在异质性。肾功能良好的患者使用他 汀是安全的。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 30 ml/ (min•1.73 m2)的患者瑞舒伐他汀禁用,严重肾功能不全禁 用氟伐他汀;使用阿托伐他汀不需调整剂量,其它均需调整 剂量。 瑞舒伐他汀发生肾毒性源于化学结构式中的磺酰胺基团,同 时由于瑞舒伐他汀的种族差异,FDA 批准瑞舒伐他汀最大 日剂量为40 mg,而CFDA 批准其最大日剂量为20mg。
洛伐他汀 辛伐他汀 普伐他汀 氟伐他汀 生物利用度 血浆蛋白结合率 半衰期(h) 肝药酶 代谢物活性 排泄 30% 95% 3 3A4 有 5% 95% 3 3A4 有 17% 53.1% 1.5 无 无 24% 98% 1.2 2C9 无 匹伐他汀 >80% 96% 11 2C9(很少) 无 98%粪, 2%尿 阿托伐他汀 14% >98% 14 3A4 70%活性 98%粪, 2%尿 瑞舒伐他汀 20% 88% 13-20 2C9、2C19(10%) 有 90%粪, 10%尿
主83%粪 60%胆汁 80%粪, 90%粪, 10%尿 13%尿 2%-13%尿 5%尿药动学源自较洛伐他汀 辛伐他汀 普伐他汀
代谢途径 肝脏 肝脏 肝脏
氟伐他汀
肝脏
阿托伐他汀 瑞舒伐他汀
肝脏 CYP3A4 肝脏(仅10%) CYP2C9、 CYP2C19 (10%)
匹伐他汀
肝脏(少) 极少部分经过 CYP2C9代谢
安全性比较
转氨酶< 3×ULN 的升高可在原剂量或减量的基础上进行观 察,部分患者经此处理后转氨酶可恢复正常。如果转氨酶> 3×ULN及合并总胆红素升高患者,应减量或停药。失代偿 性肝硬化及急性肝功能衰竭是他汀类药物应用禁忌证[5-6]。
[5-6] McKenney JM, Davidson MH, Jacobson TA, et al. Final Conclusions and Recommendations of the National Lipid Association Statin Safety Assessment Task Force. Am J Cardiol, 2006, 97: 89C-94C. Bays H, Cohen DE, Chalasani N, et al. An assessment by the Statin Liver Safety Task Force: 2014 update. J Clin Lipidol, 2014, 8: S47-S57.
晚餐时
晚餐时 睡前 睡前 一天内固定任意时间服用
空腹时吸收减少30%
进餐时吸收好 影响吸收,不影响疗效 影响生物利用度,但不延长吸收 无影响
瑞舒伐他汀 匹伐他汀
一天内固定任意时间服用 一天内固定任意时间服用
吸收率下降20%,AUC无影响 Tmax延长,Cmax下降,但是AUC无显著性差异
药动学比较
注:LogD是亲脂性/亲水性系数。大于0则说明是亲脂性,数值越大,亲脂性越大;反之, 小于0是亲水性。
药效学比较
美国血脂新指南将他汀类药物治疗按强度分为三类[3]: 高强度:他汀类每日剂量降低LDL-C≥50%; 中等强度:他汀类每日剂量降低LDL-C 30%~50%;
低强度:他汀类每日剂量降低LDL-C<30%。
第一代他汀类药物
临床常用的他汀类药物
第二代他汀类药物
临床常用的他汀类药物
第三代他汀类药物
各类他汀药物的比较
各类他汀药物因具有不同的取代基,所以都具有独特 的异质性(个性):如亲脂性、药效学的强度(降脂效 价)、药动学的参数、相互作用的多少、适应证、肌 肉及肝肾毒性的大小等均不相同。
亲脂性比较
[7-8] Rosenson RS, Baker SK, Jacobson TA, et al. An assessment by the Statin Muscle Safety Task Force: 2014 update. J Clin Lipidol, 2014, 8: S58-S71. Stroes ES, Thompson PD, Corsini A, et al. Statin-associated muscle symptoms: impact on statin therapy—European Atherosclerosis Society Consensus Panel Statement on Assessment, Aetiology and Management. Eur Heart J, 2015, 36: 10121022.
经CYP2C9 代谢
氟伐他汀、 利福平、苯巴比妥、苯妥英、曲格列 瑞舒伐他汀 酮
酮康唑、氟康唑、磺胺苯吡唑
适应症比较
适应证 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 原发性异常β脂蛋白血症 混合性血脂异常 高三酰甘油血症 纯合子型家族性高脂血症 心血管事件的一级预防 心血管事件的二级预防 ☑ ☑ ☑ 洛伐他汀 辛伐他汀 ☑ ☑ ☑ ☑ ☑ ☑ ☑ ☑ ☑ ☑ ☑ 普伐他汀 ☑ ☑ ☑ ☑ ☑ ☑ ☑ ☑ 氟伐他汀 ☑ 匹伐他汀 阿托伐他汀 瑞舒伐他汀 ☑ ☑ ☑ ☑ ☑ ☑ ☑ ☑ ☑ ☑ ☑ ☑ ☑ ☑
[2]2016 ESC/EAS 血脂异常管理指南
他汀类药物的分类
他汀类药物分为天然化合物和完全人工合成化合物 天然化合物 洛伐他汀(第一代)、辛伐他汀(第一代)、普伐他 汀(第二代) 人工合成化合物 氟伐他汀(第二代)、阿托伐他汀(第三代)、匹伐 他汀(第三代)、瑞舒伐他汀(第三代)
临床常用的他汀类药物
安全性比较
他汀类药物相关肌肉不良反应包括肌痛、肌炎和横纹肌溶解 [7-8]。患者有肌肉不适和(或)无力,且连续检测肌酸激酶呈 进行性升高时(CK > 5×ULN),应停止他汀类药物治疗。 8种他汀类药物肌肉事件发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 西立伐他汀 >匹伐他汀>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氟伐他汀>洛 伐他汀>瑞舒伐他汀>普伐他汀
[1]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 年修订版 )
药效学比较
药效学比较
LDL-C 降幅 30% 38% 41% 47% 55% 63% 洛伐他汀 20mg 40/80mg 80mg ---------------------辛伐他汀 10mg 20mg 40mg 80mg --------------普伐他汀 20mg 40mg 80mg ---------------------氟伐他汀 40mg 80mg 阿托伐他汀 -------10mg 20mg 40mg 80mg -------瑞舒伐他汀 --------------5mg 10mg 20mg 40mg 匹伐他汀 1mg 2mg 4mg ----------------------
药效学比较
药品名称
洛伐他汀 辛伐他汀 普伐他汀 氟伐他汀 阿托伐他汀 瑞舒伐他汀 匹伐他汀
剂量(mg/d)
40 20-40 40 40-80 10 5-10 2-4
LDL-C降低(%)
31 35-41 34 25-35 30 39-45 38-45
药动学比较
药品名称 给药时机 食物影响
洛伐他汀
辛伐他汀 普伐他汀 氟伐他汀 阿托伐他汀
安全性比较
所有他汀类药物治疗均可引起肝酶升高,发生率不到 1%,单纯肝酶升高不代表肝损伤。与他汀治疗相关的 肝功能衰竭病例罕见,因此不建议常规定期检测肝酶[4]。
[4]Marcum ZA, Vande Griend JP, Linnebur SA. FDA drug safety communications: a narrative review and clinical considerations for older adults. Am J Geriatr Pharmacother 2012;10:264–271.
参考文献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修订版 ESC/EAS 血脂异常管理指南,2016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 2014 ACC/AHA控制血液胆固醇降低成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 病(ASCVD)风险指南,2013 药物比较与临床合理选择—心血管疾病分册,2013
他汀类药物的分类与比较
杨达宇
他汀类药物的定义和适应症
他汀类药物(statins),也称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 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能显著降低胆固醇(TC)、 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apoB(载脂蛋白),同时降低甘 油三酯(TG)和轻度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C)[1]。适用 于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及混合型高脂血症,是当前防 治高胆固醇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疾病非常重要的药物。
Marcum ZA, Vande Griend JP, Linnebur SA. FDA drug safety communications: a narrative review and clinical considerations for older adults. Am J Geriatr Pharmacother 2012;10:264–271.
[1]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 年修订版 )
他汀类药物的作用机制
他汀类药物竞争性抑制 HMG-CoA 还原酶活性,减少肝脏 中的胆固醇合成。细胞内胆固醇浓度降低导致肝细胞表面 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LDLR 的表达水平升高,使肝脏经血 摄取 LDL-C 的水平升高, 血浆中的 LDL-C 以及其他含 apoB 的脂蛋白(如富含甘油三酯的颗粒)浓度降低[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