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桃花源记优秀教学设计

桃花源记优秀教学设计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识记本文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品词析字理解文章。

2、结合背景体会对“世外桃源”的理想社会的理解,认识其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二、教学重点:
通过品词析字感受桃花源的美好。

三、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行舟复探,去而又寻,究竟是何种吸引让渔人这般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桃花源记》,解开谜题。

(二)鉴赏分析:
1、首先背诵一下全文,归纳文章出现哪些成语?
2、如果用一个成语来概括文章,你会用哪个,为什么?
世外桃源:在文中指与世隔绝的不遭战祸的安乐美好的地方。

后借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3、“世外”是指与世隔绝,文中哪些细节体现出桃花源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1)“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如有光。

”——地点隐蔽
(2)“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见人大惊
(3)“自云先世避秦时乱…无论魏晋。

”——不知世事
(4)“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不愿被扰
4、吸引渔人的不仅是桃花源的隐蔽,更多是因为桃花源的美好,桃花源美在哪里呢,按要求填空。

(见ppt)桃花源美于________,这里_______________。

(1)自然环境,土地肥沃。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社会环境,安定祥和。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人文环境,轻松快乐,热情好客。

“怡然自乐”“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5、“世外桃源”的“世”是什么意思?文中哪个字概括了现实社会的实际情况?“乱”
作何解释呢?战乱,政乱,制乱,祸乱,人乱…
出示背景资料(ppt)
战争、徭役等我们的没有经历过,那么诗句能充分能反映战争之灾,生活之苦的呢?
学生答后出示图片(ppt)
6.现实的苦难,桃花源并将成为人们生活的首选,那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对桃源的向往之情的?
渔人——处处志之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刘子骥——欣然规往
6.既然成为了人们向往之所,再次寻找却“不复得路”“未果”呢?
说明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地方,似真亦幻,似有还无。

7. 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虚构这样的美好境地呢?
表达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正像梁衡所说:“陶渊明的背景就是一个“乱”字,世乱如倾,政乱如粥,心乱如麻。

他的贡献是于乱世、乱政、乱象之中在人的心灵深处开发出了一块恬静的心田。


五、课堂总结
陶渊明五仕五隐,我想这是这个文人对社会的失望,更是对操守的捍卫。

贤者避世,不改其志,向往一种没有剥削与压迫的幸福美好生活,这是贤士对精神家园的守望。

只要心中有海,处处都是马尔代夫,只要我们热爱生活,心存美好,人生何处不桃源?
六、板书设计: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满目疮痍 世外 土地肥沃 动荡不安 祥和安定 批评 流离失所 桃源 安居乐业
向往 勾心斗角 热情好客 牧

式田园
地狱般人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