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简述油气田-勘探-开发

简述油气田-勘探-开发


无机学说 油气 成因
有机学说
油气是在地质历史上由分 散在沉积岩中的动物、植 物有机体转化而成
二元论
二、油气地质基础知识
1、油气的生成
通常把能够生成油气的岩石,称为烃源岩(或称 为生油气母岩),由烃源岩组成的地层为生油气 层。 烃源岩评价的主要目的就是根据大量地质和地球 化学分析结果,在一个沉积盆地(或凹陷)中, 从剖面上确定生油气层,在空间上划出有利的生 油气区,做出生油气量的定量评价,以便与圈闭 条件配合,分析盆地的含油气远景,为油气勘探 提供科学依据。

奥陶系
一、中国油气田概况
3、鄂尔多斯盆地概况
鄂尔多斯盆地 具有“满盆气、 半盆油”的特点
▲中生界石油资 源量85.88亿吨: 侏罗系14.92亿吨 三叠系70.96亿吨 ▲古生界天然气 资 源 量 11.2 万 亿 方
鄂尔多斯盆地油田分布
鄂尔多斯盆地气田分布
17
一、中国油气田概况
3、鄂尔多斯盆地概况
已探明可采总量:油= 65.13×108t;气= 2.4646×1012m3
一、中国油气田概况
2、含油气盆地分布
120
盆地性质的分布特点
50
12000
100
探明石油储量(亿吨)
探明石油储量(亿吨)
60 40 20 0
60
探明天然气储量(亿立方米)
20
100 50 0
40
8000
10
20
0
海 湾 渤 松
盆地性质的分布特点
40
10000
探明天然气储量(亿立方米)
25000
30
100
探明天然气储量(亿立方米) 探明天然气储量占总储量百分比%
探明天然气储量(亿立方米)
8000
%) 百分比(
20000
80 60 40
%) 百分比(
6000
20
15000 10000
4000 10 2000
5000 0
20 0 裂谷型 克拉通型 山间型 大陆边缘型
沥青 781(4.5) 600(3) 400(20)
干酪根 17500(100) 20100(100) 2100(100)
各种方法估计表明,地壳中干酪根总量约为0.3亿亿吨,只要有约0.01%的干酪 根转化为储层中的石油,其全球石油储量就可达3000亿吨。
二、油气地质基础知识
干酪根
大多数油气是从“干酪根”逐渐演变 形成的。 石油有机成因晚期成油说认为,石油 及天然气是沉积有机质在沉积过程中、 在缺氧的还原环境和一定的压力和温 度条件下生成的不溶于有机溶剂的物 质,即干酪根,在成岩过程中的晚期
中国主要含油气盆地探明石油储量
2000
) 百分比( %
80
10000
%) 百分比(%)
裂谷型盆地探明天然气储量(亿立方米) 250 克拉通型盆地探明天然气储量(亿立方米) 40 山间型盆地探明天然气储量(亿立方米) 200 大陆边缘型盆地探明天然气储量(亿立方米) 30 探明天然气储量占总储量百分比(%) 150
指岩石中残留的有机碳含量,以单位重量岩石中有机碳的 重量百分数表示。 泥页岩剩余有机碳含量大于0.5%,碳酸盐岩剩余有机 碳含量大于0.08%,即可列为生油岩。
据研究表明,烃源岩中的沉积有机质仅有5%-10%可转化为烃类。而运移出烃源岩的 烃类最多不到已生成烃类的10%,也就是说运移出去的烃类最多仅为生油岩中有机质 的1%。
砂岩、石灰岩储集层示意图
储集层具有流体储存的空间和流体运动的通道。
二、油气地质基础知识
3、油气的盖层
• 盖层是覆盖在储集层上面的致密的不渗透岩层, 是防止石油天然气向外逸散的“屏障”。作为盖 层的岩石有泥岩、页岩、石膏、盐岩、致密灰岩 等。 • 从生油层进入储集层的油气,在各种压力的驱动 下,呈现运动状态,既可向储集层的高部位运动 ,又可向储集层上方岩层扩散。如果没有致密坚 硬的盖层盖在储集层上面,储集层中的石油、天 然气就要不断扩散出去,最终影响油气聚集和油 气田形成。
我国定能找出更多油气、生产更多油气
一、中国油气田概况
3、鄂尔多斯盆地概况
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第二大沉积盆地,赋存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 煤、水、铀等多种矿产。
鄂尔多斯盆地
除新生代形成的河套、银川、六盘山、渭河、汾河等五个周边断陷盆 地外,盆地本部面积为25×104 km2。 12
一、中国油气田概况
一、中国油气田概况
2、含油气盆地分布
石油资源主要分 布在 渤海湾 松辽 塔里木 鄂尔多斯 准噶尔 5个盆地, 占全国地质资源 量的71%。
一、中国油气田概况
2、含油气盆地分布
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在塔里木、四川、鄂尔多斯等盆地,占全国地质资源 量的54%。
一、中国油气田概况
2、含油气盆地分布 “没有盆地就没有石油”
形 成 四 大 含 油 气 区
图 例 ①东部油区 ②中部油区 ③西部油区 ④海域油区



油气分布于四区: 东部、中部、西部、海域
油气勘探概况:资源总量:
(截至2003年底) 已探明总量: 剩余可采总量:
油= 1010×108t;
气= 42×1012m3
油= 234.2×108t; 气= 3.8695×1012m3 油= 23.81×108t; 气=2.0894×1012m3
二、油气地质基础知识
3、油气的盖层
图 生储盖层纵向分布示意图
因为生油层一般都是暗色的泥岩,经地层压力压实后 是很致密、不渗透的岩层,大多数是实际油藏中的好盖层。
盆地油气资源量计算结果表
层系 资源类型 地质资源量
上古生界
下古生界 古生界合计 三叠系 侏罗系 中生界合计
天然气
天然气 天然气 石油 石油 石油
84357.86
23116.39 107474.25 656423.69 202411.91 858835.6

常规18.34%

低渗21.51%
低渗33%
常规储集层、低渗储集层、致密储集层。
目前发现的含有油气的储集层可归为三类:
碎屑岩类储集层:砂岩、砾岩、粉砂岩 碳酸盐岩储集层:灰岩、白云岩、礁灰岩 其他岩类储集层:岩浆岩、变质岩、裂缝性泥岩
二、油气地质基础知识
2、油气的储集层
凡是具有孔、洞、缝,液 体又可以在其中流动的岩 石,就叫做储集层。
孔隙度
然 气
特低渗66%
18

特低渗60.15%
汇 报 内 容
一、中国油气田概况
二、油气地质基础知识
三、油气田勘探开发基本流程 四、工程工艺系列
二、油气地质基础知识
盖层 圈闭 储油层 生油层
四大要素 油气田的形成
保存
三个过程 聚集
运移
油气的生成、运移与聚集
二、油气地质基础知识
1、油气的生成
油气是在地下深处高温、 高压条件下由无机物变 成的
油气田勘探开发流程简述
汇报人:王东辉 华北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2012年8月
汇 报 内 容
一、中国油气田概况
二、油气地质基础知识
三、油气田勘探开发基本流程 四、工程工艺系列
一、中国油气田概况
1、中国油气田分布
油田531个,气田185个
一、中国油气田概况
1、中国油气田分布
中国共有油田531个,气田185个 1、渤海湾盆地:胜利油田、中原油田 2、松辽盆地:大庆油田、吉林油田 3、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克拉2气田、塔中油田 4、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安塞油田、大牛地气田 5、准噶尔盆地:克拉玛依油田 6、柴达木盆地:尕斯库勒油田、冷湖油田(青海) 7、四川盆地:普光气田 8、苏北盆地:江苏油田 9、中国海域诸盆地(珠江口盆地、莺-琼盆地、东海盆地) 中国有40个亿吨级储量的油田,有22个储量在300 亿方以上的大气田.
中国不同类型含油气盆地探明天然气储量
一、中国油气田概况
中国含油气盆地和油气田分布图 美国含油气盆地和油气田分布
沉积岩面积的大小是决定油气丰度的重要前提。我国沉积岩面积和美国的相 当,但美国至2001年已产原油总量232.7 亿吨,是我国已采石油总量的6.1倍 ,这是因为美国已钻井190万口,而我国仅钻井23万口。由些可见,今后依靠 科技进步和勘探量增加,我国定能找出更多的石油、生产更多的石油。

经过热解作用生成的。
I型干酪根(称为腐泥型)
生油潜能大
Ⅱ型干酪根 (也称混合型) 生油潜能中等 Ⅲ型干酪根(称为腐殖型)
生气潜能大
二、油气地质基础知识
1、油气的生成
加氢、去氧
生 油 气 条 件
物质条件
沉积有机 质
油气 富集碳
古地理环境与地质条件
环境条件
物理化学条件
二、油气地质基础知识
有机质丰度指标
页岩气和页岩油
?
二、油气地质基础知识
有 机 质 成 熟 度 指 标
干酪根的颜色及H/C-O/C原子比关系
干酪根残渣颜色由黄色变为褐色至黑色
镜质体反射率(R0)
R0<0.5%,生物化学生气阶段 R00.5-1.3%,为热催化生油气阶段 R01.3-2.0%,为凝析气和干气阶段
镜质体反射率与成岩作用关系密切,热变质作用愈 深,镜质体反射率愈大。
二、油气地质基础知识
1、油气的生成
根据德根斯和伦特(1965)的研究 分散在沉积岩中沉积有机质约为0.38亿亿吨 大量统计资料表明,在近代沉积物中,干酪根占沉积有机质总量的95%以上, 在古代生油岩中占70%~90%左右。 沉积有机质中各组分的平均含量mg/L
干酪根
烃类 现代沉积物 泥岩 碳酸盐岩 95(0.5) 500(2.5) 340(1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