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13级金融专硕学号:2013221010158 姓名:李倩芸后金融危机时代人民币汇率制度研究摘要人民币的汇率问题是近几年国际国内讨论的焦点和难题。
2003年以来,国内外关于人民币升值的问题就一直争论不休,而且愈演愈烈。
在当前世界经济在2008年金融危机过后的经济复苏过程中,关于人民币汇率的争论也一直没有停息。
汇率制度是国家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合适恰当的汇率制度是一国经济增长的重要保证之一,如何选择一个适合的汇率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这一点出发,本文首先阐述了汇率及汇率制度的基本概念及汇率制度的分类,接着又分析了当前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构成及其特点,然后从多个方面分析了金融危机对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影响,最后关于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进行了简要的小结。
一、引言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国际经济社会的秩序发生了很大变化,各国间的经济实力对比发生了调整,为了维护本国利益,各国一方面对本国的经济政策和经济制度进行了调整,另一方面对与本国有紧密经济联系的经济体的政策提出一系列要求,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下,中国作为一个崛起中的大国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对外经济联系重要杠杆的人民币汇率和人民币汇率制度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二、汇率与汇率制度(一)汇率的概念简单来说,汇率就是用一种货币表示另一种货币的比率,如果把一国货币看成一种特殊商品,用另一国货币去购买这种特殊商品,这其中的交易价格就是汇率。
由于各国的币种、币值不同,而在现实的国际贸易中又必须进行必要的货币交割,这就使得货币兑换成为必然需要,在国内市场中,产品的生产是在国内进行的,其成本是以本币计算的,而在国际交易中,必须与国外货币发生关系,或者是用外国货币表示本国商品价格,或者是用本国货币表示外国商品价格,而这时候就需要用货币间的兑换比率进行换算以确定本国商品的价格和成本,这就使得汇率尤为重要,因为它的高低决定着本国商品的成本与价格,与本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有密切关系。
(二)汇率制度的概念汇率制度是一国政府或货币当局在对本国汇率进行管理时形成的一系列规定。
一般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l)汇率决定的原则和依据,即货币的价值是由货币本身决定的还是由其代表的价值决定的;(2)对汇率进行调整或者维持的方法,即本国是通过官方通过宣布的汇率浮动,还是通过市场自由决定汇率浮动,还是二者兼而有之;(3)对汇率进行管理的一系列法律政策和体制;(4)管理汇率和外汇的机构,在中国包括中央银行,外汇管理局和财政部、海关等。
(三)汇率制度的分类对汇率制度的研究一般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研究汇率制度的决定和形成,其二是研究汇率制度的选择。
对汇率制度的研究就必须建立在对汇率制度的分类基础上,因为对汇率制度分类的不同将导致不同制度间比较结果的不同,最终的研究结果和政策结论也会不同。
一般而言,对汇率制度最传统的分类是:固定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这也是最简单的分类方法。
但“固定”和“浮动”是两个极端,而且其程度的断定较为艰难,因此在完全固定和完全浮动中间还有不同程度的“中间汇率制度”。
目前的分类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分类方法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这些分类方法存在一个共识,即存在三种基本的汇率制度:浮动汇率制度、中间汇率制度和硬盯住汇率制度。
三、当前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构成及其特点如前述的汇率制度的构成包括四个方面,即汇率决定的原则和依据、对汇率进行调整或者维持的方法、对汇率进行管理的一系列法律、政策和体制和管理汇率和外汇的机构,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情况,人民币汇率制度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汇率的决定机制,即汇率水平是如何计算的。
在2005年汇率改革后中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但在分析中国汇率制度过程中个人认为这种说法并没有把人民币汇率制度概括清楚、完善。
这里可以细分出一个汇率决定机制,即参考的是“一篮子货币”。
无论人民币汇率在调整过程中真正参照的是美元还是一篮子货币,或者只是在参考一篮子货币中美元所占的比重较大而已,这都决定了汇率的水平。
第二,汇率的调整机制,即汇率水平的调整是谁、如何决定的。
国内外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变化之后,汇率测算结果会有所不同,这里需要解决的是哪个经济主体或调控主体通过何种方式调整汇率,以适应变化了的经济环境,在我国,汇率改革后实行的是以“市场供求为主”“有管理的浮动”,也就是是说,通过外汇供给与需求自行调节,政府进行适当干预。
但是进行外汇汇率调整或者丁预的机构似乎很多,如中央银行、外汇管理局、国家发改委等,至于这些机构如何进行外汇调整,主线却不是很清晰。
第三,汇率保障机制,即当汇率发生非正常波动时候以及面临国际情况重大变化时候,如何维护人民币汇率的稳定。
一般的看法认为,人民币汇率是以中国的外汇储备为保障的。
随着近几年的建设和国际贸易的发展,中国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数量在世界上居于首位,但是,是不是外汇储备数量越大就越能够保障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或能够实现既定的政策目标却是一个有待研究的问题。
另外,在金融危机中,中国巨额的外汇储备虽然说有缩水,但也在维持中国国内经济稳定运行中发挥了一定作用。
第四,外汇管理机制,即外汇获得和使用要通过何种渠道,外汇交易的范围和合法持有的主体范围。
中国的外汇管理机构也是多种多样的,既有作为主管机构的外汇管理局,经营外汇业务的商业银行,也有经理国库中的外币的中央银行。
四、金融危机对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影响(一)对中国外汇供求的影响1、外汇供求的变化金融危机后中中国的外汇供求受到一定的影响,一方面,在经常项目上,中国的进出口受到一定的打击,贸易额有所下降。
但统计数据表明,在进出口总额下降一段时间以后,由于中国对外经济联系的加深,贸易额有了反弹,在短暂下降之后有了强力回升;另一方面,在进出口受到影响的同时,中国进行了大量的海外投资和并购,这也造成了资本项目的外汇需求的增多,下面是一组数据:表1 2000——2010年一季度中国国际收支简表单位:亿美元从该表可以看出,经常项目的差额在2008年以前是一直增长的,但是在2009年的金融危机中经历极大的打击,数量下降了约1/4,按照2010第一季度数据计算,经常项目会有一定的回升甚至反弹与经常项目差额的减少相比,2009年的资本项目却有了极大的增长,依据2010年一季度的数据计算,资本项目差额却会减少很多,其中,直接投资除了在2005年汇率改革前后有很大波动外,在2007年以前总体是增长,在2008年有所下降,但在2009年暴增,2010年第一季度都将要达到2009年全年的一半,可以预计这一年也将会增长。
在这里有一个特点就是外商对华投资差额在持续减少,而我国外对投资一直是个负数,但数值在2008年之前一直是变小的,在2008年之后数值则在增大,而其他的证券投资差额和其他投资差额也都在2008年发生了根本的转折,这也就是说在这一年,中国的外汇需求和供给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中国对外汇需求的增多和外汇供给的减少逐步使得中国的外汇供求更趋于平衡,但是总体的交易数量却在不断增长。
图1中一个明显的趋势是,个人的外汇支出在不断增长,其中在2009年增长额最大,从约250亿美元直接上涨到将近400亿美元。
相比较而言,个人的外汇收入在2008年之前在不断增长之后,在2009年有所下跌,这造成了个人外汇收支顺差在2009年与2008年相比迅速下降,从更长时间看,中国总体的外汇收入在2009年更是经历了历史性的拐点。
2000-2009年中国的外汇收入图1 2006一2009年个人外汇收支情况(单位:亿美元)12、外汇供求变化对外汇经营银行的影响金融危机之后,外汇经营银行要面临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是汇率波动造成了经营风险,这是外汇经营银行自身要面临的问题。
商业银行经营的外汇业务由于汇率波动更加频繁,主权国国家的政治因素也会对汇率产生较大影响,因而使得外汇业务的风险增加。
另一方面,对商业银行外汇业务监管的问题。
在本次金融危机中中国所受到的损失较小,恢复更快,而中国的经济实力也在不断提升,人民币升值预期明显,加之各国在救市过程中,通过货币政策向社会释放了大量的流动性,这些流动性中的一部分未进入实体经济领域,成就大批流动资金,大规模热钱形成,这些以追求短期套利为目的的流动资本如果进入中国的话会对中国的金融市场产生剧烈的影响,其一进一出会使中国积累的财富大量外流,经济动荡加剧。
但这里有一1来源:中国外汇管理局《中国国际收支报告》个问题是,商业银行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的业组织,获得海外资金进行放贷或投资能够获得一定的利润,但如果将来这些流动资本撤出的话也会使商业银行的经营面临一定的风险。
这样,不仅要求商业很行审时度势,为民族经济负责,为自身经济负责,而且要求中央银行加大对这些经营项目的监管,并保证对外汇业务管理的相关标准得以严格的实施。
在大约90年代以前,中国的外汇业务由中央银行统一经营,在90年代的时候,外汇经营业务逐步扩展到其他商业银行,外汇经营业务放宽,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也参与进来。
汇率的波动带来盈利机会的同时也带来了风险。
此外,由于各国走出金融危机的步调不一致,有的总体己经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有的却相对较慢,而有的走出危机的国家却又陷入了主权债务危机,这使得与这些国家有业务往来的外汇业务风险前所未有的增大。
从外汇市场主体上来说,外汇市场主要主体包括中央银行、股份商业银行、国有商业银行、经批准的外资金融机构以及少量资信较高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但是许多中介机构甚至都没有外币兑换资格,这就造成了我国的外汇市场交易主体单一、交易产品品种单一、交易产品方式单一等。
在应对此次金融危机的时候,也有很多的不足被暴露出来,这对外汇经营银行来说,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交易的自由性,许多应有的作用得不到发挥。
(二)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影响与“篮子货币”的调整根据中国的汇率形成机制:以市场机制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的盯住汇率政策。
参考一篮子货币表明,篮子货币中外币的变化会影响到本币的汇率,同时也会与外汇供求,进而产生相互影响。
在金融危机之后,篮子货币中的币种的特征和稳定性发生了变化,在此基础上参考一篮子货币的内部的币种也应做出相应的变化才能适应金融危机后的时代需要。
从2005年“汇改”规定参考“一篮子货币”,但在实际操作中,中国人民银行并没公布一揽子货币所包含的比重及其各自权重,也没有明确说明汇率水平“合理均衡”的确切含义以及“基本平衡”的明确意义。
因而可以说,“参考一篮子货币”实际上与“黑箱操作”更加相似。
这种操作方式一方面避免了使投资者获得稳定明确的预期,另一方面,也使得央行的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有了更大的可选空间,使其政策选择更加自由。
这也造成了实际分析货币权重的时候回出现盲目性,但是我们仍旧可以根据经济危机后经济形势的变化从定性上大致了解货币权重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