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暑假作业(17)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一、单选题1.观察下列四幅图片,对图片的解读符合史实的是( )A.图1反映了中国汉代在天文观测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B.图2反映出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试爆原子弹的国家C.图3反映出"文化大革命"促进了中国高新科技的发展D.图4反映出中国在航天领域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 “文革”期间,一大批有强烈爱国心和责任感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如“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等在恶劣环境下,努力工作,使我国科技成果取得了重大突破。
这些成果包括( )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②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③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④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预定轨道A.①②④B.①②③C.③④D.①③④3. 在为我国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二十三位专家中,有二十位具有在外留学的经历,留学时间绝大部分在新中国成立前。
下列对我国研制“两弹一星”工作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没有留学教育就没有我国的“两弹一星”B.我国的“两弹一星”凝聚了老一辈科学家高度的爱国热情C.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研制“两弹一星”科学家们研究工作的真实写照D.我国研制“两弹一星”吸收了世界先进的科学理论成果4.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取得下列科技成就的先后顺序是( )①人工合成牛胰岛素成功②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③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银河—Ⅰ号”计算机研制成功④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⑤杂交水稻“南优2号”培育成功⑥“神舟五号”飞船试验成功A.①②④③⑤⑥B.②①③④⑤⑥C.①②⑤④③⑥D.②①④⑤③⑥5. 1950年,我国水稻的平均亩产只有141千克,1998年达到450千克。
当今中国,杂交水稻播种范围已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一半。
1976年到1998年水稻产量累计增产3.5亿吨。
这说明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研究推广( )A.大大提高了我国的粮食产量B.有助于解决世界性的饥饿问题C.使科教兴国战略取得了实效D.使袁隆平享有了很高的国际声誉6.改革开放以来,推动中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因素有( )①“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②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的提出④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7.下图是新中国科技发展成果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①时期:中近程导弹成功、第一颗氢弹爆炸B.③时期: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秦山核电站建成C.④时期:“东方红一号”发射、籼型杂交水稻问世D.⑤时期:人工结晶牛胰岛素合成、超级计算机诞生8. “它标志着人类在认识生命、探索生命奥秘的征途中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促进了生命科学的发展,在我国基础研究,尤其是生物化学的发展史上有巨大的意义和影响”,“它”是指( )A.电子计算机的问世B.人类基因的研究C.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D.“南优2号”杂交水稻9. 近年来我国科技事业飞速发展,“蛟龙”下海,“神十”飞天,“天河二号”计算机超级神速。
这些科技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A.优秀科学家的努力B.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教育科技体制的创新与完善C.全国人民的支持D.借鉴外国先进科技成果10.20世纪60年代,我国科学技术事业的主要成就是( )①第二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②原子弹爆炸成功③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成功④杂交水稻___南优2号被培育出来A.①②B.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③11.杂交水稻被国际上称为“第五大发明”和世界“第二次绿色革命”是因为( )A.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B.有许多国家引进杂交水稻C.有助于解决世界饥饿性问题D.袁隆平推广杂交水稻12. 2017年4月20日的晚上,海南文昌,海风轻拂。
天舟一号在长征七号遥二火箭的托举下升空,奔向早已等待着的天宫二号,标志着我国空间站时代大幕正式开启我国在这一领域的探索居世界( )A.第一位B.第二位C.第三位D.第四位13. “霹雳蘑云上碧空,火球赤日喜相逢。
昆仑狮醒仰天吼,扬子龙腾动地风。
自古知兵非好战,而今仗剑镇枭雄。
紫烟隐约方程式,青史明标科技功。
”诗中描述的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A.宣告中国进入航空时代B.标志着中国成为航天大国C.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D.是改革开放的重大成果14. “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使中国的国防能力大大增强。
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的标志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中国自行设计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C.“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D.“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返回地面二、材料题1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毛泽东1956年《论十大关系》材料二经济体制、科技体制,这两个方面的改革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
新的经济体制,应该是有利于科技进步的体制。
新的科技体制,应该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体制。
——邓小平1978年《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材料三“二战后,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为支柱的一系列高新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和飞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人类的生活。
科学技术日益渗透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最活跃的因素。
并且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
”“科技的发展,知识的创新,越来越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
”——江泽民请回答:1.据材料一,说明20世纪50〜70年代,我国高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是什么?为什么要确定这样的战略重点?2.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高科技发展的方向作了怎样的调整?为什么要作出这样的调整?3.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有何新特点? 为此,党和政府作出了怎样的战略决策?新世纪,我国在高科技领域取得的骄人成绩是什么?(举一例即可)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答案:D解析:简仪为元代科学家郭守敬发明,排除A;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试爆原子弹的国家,排除B;“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动乱拉大了我国在科技等领域与西方国家的差距,排除C;“嫦娥三号”登上月球反映出中国在航天领域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因此选D。
2.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所学,1966年导我国在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结晶胰岛素,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76年宣告大型通用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
3.答案:A解析:4.答案:D解析:①是在1965年,②是在1964年,③是在1983年,④是在1970年,⑤是在1973年,⑥是在2003年,因此选D项。
5.答案:A解析:6.答案:A解析:7.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④时期属于1970年——1975年,“东方红一号”发射是在1970年,而籼型杂交水稻是在1973年,所以④时期肯定就是解读完全正确的,本题主要是考查建国之后的新中国科技发展成果的具体时间,而在平常的学习过程中牢记一些重大科技发明的时间是非常重要的。
8.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认识生命” “生命科学”“生物化学”等可以判断,“它”指的是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9.答案:B解析:本题考査我国现代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原因。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科技体制的创新与完善为科技成就的取得提供了主要动力,因此正确答案是B。
10.答案:D解析:①是1970年,②是1964年,③是1965年,④是1973年,所以答案为D项。
11.答案:C解析:解答本题要抓住题干中的“国际”和“世界”等字眼,要求回答的是杂交水稻对世界的影响。
12.答案:C解析:13.答案:C解析:14.答案:C解析:二、材料题15.答案:1.重点:发展“两弹一星”。
原因:当时,中美处于敌对状态,中苏关系也在20世纪60年代破裂,美苏敌视中国.严重威胁我国安全。
发展“两弹一星”是为了打破美苏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加强国防能力,维护国家安全。
2.方向调整:加快科技成果的商品化,推动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发挥科技对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作用。
原因:从国内看,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改革开放不断深人,科技现代化成为首要任务;从国际看,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美、中、苏关系缓和,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争激烈。
3.特点科技发展迅速,知识经济兴起,科技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明显,全球化进程加快。
战略决策, “科教兴国”。
成绩:“神舟5号”载人船发射成功。
解析:1.第(1)问,据材料一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可知我国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是发展“两弹一星”,从当时的国际背景认识我国发展“两弹一星”的原因。
2.第(2)问,据材料二可知科技发展的方向是“解放生产力”“有利于经济发展”,调整的原因可从国内和国际大环境两方面回答。
3.第(3) 问,阅读材料三回答世界经济的发展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战略决策的调整和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