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一上册语文各课讲义

初一上册语文各课讲义

七年级期中测试同步复习1.一二三单元课文知识点。

(生字默写)2.课后古诗文默写1-6首。

3.名著导读《繁星》、《春水》、《伊索寓言》了解作家作品及基础内容《繁星》、《春水》都是冰心的“小诗”作品集,这种诗篇幅短小却蕴含丰富。

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

主要内容有: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三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这种诗形式短小而意味深长,语言清新淡雅而又晶莹明丽,明白晓畅而又情韵悠长,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伊索寓言》是世界文学史上流传最广的寓言故事之一,用短小的寓言来影射社会现实。

大部分是动物寓言,少部分以神或人为主人公,篇幅短小,寓意深刻。

4.古诗四首复习。

5.《童趣》、《论语》十则阅读重点是课下注解6.课后研讨与练习。

7.作文:人、事。

记叙文。

8.病句例析。

1.下面这段文字有三句话,各有一处语病,请加以修改。

①出于保护文化遗址的考虑,余杭良渚文化的大部分遗址区域均处于未发掘。

②根据《文物保护法》的规定,大型基建工程施工,必须经过文物部门批准,但有些基建单位却擅自动工,导致破坏性挖掘而感到担忧。

③目前,余杭区的文物保护规划已经正在制定中,以后文物保护就有了更为有力的措施。

2.下列两个句子各有一处语病,请在原句上修改。

⑴大家看了赵本山的小品,往往会忍俊不禁地笑。

⑵同学们在考场上能否保持一颗平常心,是正常发挥水平的关键。

3.修改下面的病句。

⑴她的画简洁明快,跳动着青春的气息,一直都是同学们所喜闻乐见的。

⑵齐晖的这篇作文,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在全市作文比赛中把它评为一等奖。

4.下面语段中有两个病句,请把它们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①有关医学人士与心理学家认为,一些青少年长期迷恋上网,会患上一种病——“网络成瘾症”。

②这种病的主要症状有:精神依赖、茶饭不思、记忆力减退和集躁不安等。

③有些家长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病,而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阻止孩子不上网。

④为此,专家建议,我们在强化网络监管的同时,也要有效的寻找治疗疾病的方法。

第一句,修改意见:第二句,修改意见:5.下面一段话中划线的句子均有语病或错别字,请在原文上改正。

目前,地球的绿色之肺——①森林正在日益委缩。

②近200年来,地球上的森林大约已有三分之一左右被采伐和毁掉。

而另一方面,由于地球上的燃烧物增多,③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强烈增加。

此消彼长,使得地球生态环境恶化。

这导致全球气候变暖,④对人类的生产而且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甚至威胁人类的生存。

6.改正下面报刊上和同学作文中出现的病句。

(每句只改一处)⑴我们中学生如果缺乏创新精神,也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⑵平潭海滨水温净,浪轻柔,是天然的一个海水浴场。

⑶为了防止大灾之后无大疫,驻榕某医院的医务人员日夜巡查,吃住都在堤岸上。

⑷福厦高速公路是连接省会福州和特区厦门的重要交通要道。

一.课前热身。

1.生字。

要求:会认、会读、会写、会用。

2.文言诗词。

要求:背诵、默写、翻译。

二.《在山的那边》复习。

1.作者及作品背景:王家新,诗人,京都派领袖人物。

诗集有《纪念》、《游动悬崖》。

本诗中对“海”的向往。

实际上是历经“文革”的青年一代对人生信念的向往与追求,是接受了理想主义教育而理想在现实世界中又幻灭了的一代人对人生的最高境界的追求。

2.文章内涵:本诗运用了象征手法。

以群山和大海为意象,群山比喻重重困难,用爬山比喻艰苦奋斗,告诉人们:要实现理想,达到理想境界,就要历经千辛万苦。

唯有不怕困难,百折不挠,才能实现人生理想。

4.问题解读.(1).为什么说是“隐秘的想望”?(2).山怎么会“铁青着脸”?(3).“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种子”指什么?说它是飘来的对吗?(4).“枯干的心灵”指的是什么?(5).诗中“山”和“海”指的是什么?(6).“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中,为什么会“照亮”呢?“全新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三.《走一步,再走一步》复习。

1.作品结构。

遭遇险情——脱离险情——生发感悟。

2.作品内涵:本文通过“我”童年时的一次爬山遇险、脱险的经历,感悟到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生哲理:在人生的道路上,无论遇到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一步一步战胜小困难,最后就能战胜最大的困难。

当然,重要的在于走好每一步,要一步一步坚持不懈的走下去。

3.问题解读。

(1).如何理解“走一步,再走一步”?(2).“那是费城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虽然时隔五十七年,可那种闷热我至今还能感觉得到。

”这样详细交代有什么作用?交代了哪些内容?(3).“我听见有人啜泣,正纳罕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

”怎么理解?(4).父亲见到我后没有责备我,而是“安慰”我,怎么理解“安慰”?(5).“我小心翼翼的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中哪个字用得好,为什么好?(6).文章最后一段看出作者得出了怎样的人生感悟?这段文字在全文中有何作用?四.《短文两篇》复习。

《蝉》1.文章结构。

写蝉——说禅——悟蝉。

2.文章内涵: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描写蝉,告诉我们不管生命短暂与否,都要积极面对,好好地活。

3.问题解读。

(1).作者对蝉的声音是什么感觉?可从下文哪个词来说明?(2).写病蝉突出了它怎样的特点?有什么作用?(3).品味本文欲扬先抑的写法。

《贝壳》1.文章结构:拾贝壳——写贝壳——悟贝壳——悟生命。

2.文章内涵:由贝壳居所的精巧、仔细、一丝不苟引发出这样的思考:要把自己能做的事做得更仔细、更精致,更加一丝不苟。

3.问题解读。

(1).第一段描写贝壳,突出它的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用意?(2).“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怎么理解?五.《短文两篇》复习。

《行道树》1.作品内涵:运用象征手法,以行道树比喻无私奉献者,借行道树的自白,书写奉献者的襟怀,赞美奉献者的崇高精神。

2.问题解读。

(1).“立在城市的飞尘里”交代行道树的什么?(2).写城市的繁弦急管、红灯绿酒有什么作用?(3).“这无疑是一种堕落”,为什么说是“堕落”?(4).为什么说“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5).文中为什么说行道树的命运是“自己选择的”?(6).“忧愁而快乐的树”,忧愁什么?快乐什么?(7).文章的中心句是哪句?《第一次真好》1.文章内涵:以第一次看见柚子树而引发对第一次看见雏鸟的回忆,并总结自己的感受,得出“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是生命中难得的宝贵经验,它不仅带给我们新鲜、刺激,更带给我们丰富的人生阅历。

2.问题解读。

(1).“这景色很美,却是一副秋日风情画。

”为什么说“风情”,不说“风景”?(2).写第一次看见孵出的小鸟,作者先后产生了什么样的感情?(3).文章中心句是哪句?六.《人生寓言》复习《白兔和月亮》1.文章内涵:文章讲述了白兔得月又弃月的故事,揭示了拥有巨大的利益会勾起无穷得失之患的道理,因而告诫我们面对财富要有正确的认识。

2.问题解读。

(1).“从前的闲适心情”照应上文中哪两个词,这两个词又与本段中哪两个词形成鲜明对比?这样前后对比有什么作用?(2).“和人类不同的是”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3).文章为什么没有写“白兔和青草”或“天空和月亮”,而是“白兔和月亮”?《落难的王子》1.文章内涵:从王子的人生经历中得出: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人世间没有不能忍受的苦难。

2.问题解读。

(1).第一段写出了王子的什么特点?(2).“他流着泪叹息道:“天哪,太可怕了!这事落到我头上,我可受不了!”运用了什么描写?表现了王子怎样的性格?有什么作用?(3).“我早已泪流满面,发出他曾经有过的同样的叹息:天哪,太可怕了!这事落到我头上,我可受不了!”运用了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4).文中三次出现“天哪,太可怕了!”有什么作用?七.《我的信念》复习。

1.文章内涵:文章质朴的叙述了居里夫人对子的性格、为人、理想和信念的总结与回顾。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居里夫人坚忍不拔的精神和对前途的信心;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淡泊名利、甘于宁静和简单不为世俗所诱惑的品格;她对以自由者的身份在自由国家进行自由学术研究的渴望,对科学研究的极大兴趣和热情。

2.问题探究。

(1).作者为什么对蚕结茧感兴趣?(2).文章中“某种力量”是指什么?(3).居里夫人认为讲究现实的人和梦想家分别是什么样的?(4).科学工作者的宗旨是,而不是。

科学工作需要、、,科学研究需要。

八.过关检测。

作文题目:感悟要求:请把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诗歌除外,文体不限。

《紫藤萝瀑布》同步复习1.作家作品:宗璞,女作家,著有散文集《宗谱散文选集》2.作品背景:其家人在文化大革命中深受迫害,“焦虑和悲痛”一直在作者心头。

小弟身患绝症,作者异常悲痛,徘徊庭院中,见一株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的由盛及衰感悟到生命的永恒。

3.结构:赏花花瀑——忆花赏花的感受——思花花穗忆花的劫难花朵颂花的生机4.主题内涵:文章运用象征的写作手法,由观赏眼前的紫藤萝写起,回忆到十多年前紫藤萝被砍的经历,睹物思人,联想到弟弟的不幸遭遇,由此生发出人生感悟:“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每个人都应当像紫藤萝的花朵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去,珍惜生活,珍爱生命,让生命更加绚丽多彩。

5.问题探究。

(1)文章在写赏花是按什么顺序展开的?花瀑——花穗——花朵按照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

(2)“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这句有什么好?(3)文章第二自然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效果?是从整体上写紫藤萝,还是从局部上写紫藤萝?(4)文章第三段语言生动形象,运用了许多富有表现力的动词,试找出来并分析这些词使用的妙处。

(5)“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这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赋予紫藤萝花怎样的感情?传递出作者怎样的感情?(6)赏析“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涨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船,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地。

”这个句子。

(7)“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这句有什么效果?(8)作者写十多年前家门前的紫藤萝花,写出了它们怎样的特点?当时是什么样的心情?(9)“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其中“瀑布”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前文有照应吗?“盘虬卧龙”写出紫藤蔓怎样的情状?是什么流向人的心底?为什么会流向人的心底?(10)评析倒数第二段运用的写作手法及蕴含的哲理。

(11)“我不觉加快了脚步”的原因是什么?这样结尾有什么作用?《童趣》复习1.作家作品:沈复,清代文学家。

字三白。

2.结构:总写物外之趣——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

3.主题内涵:本文主旨是写作者儿时的“物外之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