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教育学的意义与方法
(一)区域研究:分析研究一个国家(或地 区)的教育制度或教育实践。
(二)问题研究:比较研究两个国家(地区) 或几个国家(地区)的教育制度或教育问题。
三、比较教育研究的方法
(一)调查法:参观访问(现场观察法);问卷 法(调查者用书面或通信形式收集材料的一种方法); 人类学田野研究(它要求调查者要与被调查对象共同 生活一段时间,从中观察、了解和认识他们的社会与 文化。田野调查工作的理想状态是调查者在被调查地 居住两年以上,并精通被调查者的语言,这样才有利 于对被调查者文化的深入研究和解释。)
一、比较教育学的概念 各国比较教育学家的概念:
法国教育家朱利安(比较教育之父)是最早提 出比较教育概念的人,他在《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 和初步意见》中指出了比较教育研究的大致范围。
美国比较教育教育学家康德尔认为,“比较 教育研究继续教育史的研究,把教育史延伸到现 在,阐明教育和多种文化形式之间必然存在的密 切联系,”“比较法要求首先判明决定教育制度 的无形的、难以捉摸的精神力量和文化力量,判 明比校内力量和因素更为重要的校外力量和因 素。”“比较教育的目的在于发现导致教育制度 想差别的那些力量和因素的差异性。”
研究目的:改进本国或本地区的教育制度和教育实践。
概念:比较教育学是以比较法为主要方法,研究当代 世界各国教育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揭示教育发展的主 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探索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的一门教 育学科。
(五)比较教育学科领域的分化
根据全世界各地的研究报告,比较教育学科已分化为比 较研究、外国教育、国际教育和发展教育四个领域。
比较教育学
主讲: 高士兴
教学要求及作业
旷课两次视为自动放弃该门课程,不允许参加 考试。
平时成绩占50%,卷面成绩占50% 平时成绩由课堂笔记、读书笔记、讨论作业、
课堂考勤、课堂讨论等环节构成。 讨论问题采取自选和教师指定方式。 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第一章 比较教育学的意义和研究方法
第一节 比较教育学的意义
3.系统性原则:教育系统的整体性;教育系统的结 构性;教育系统的层次性,教育系统的开放性。
4.过程性原则:重视来龙去脉;注意质量结合;真 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5.全面性原则:全面分析研究各国教育发展与改革 的普遍矛盾与特殊矛盾,全面分析研究各级各类学校教 育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全面分析研究教育发展的内因和 外因。
(四)学科的基本性质
教育学的分支学科与中间科学之争:由于研究过程中 广泛使用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等社会科学的 概念和方法分析教育与政治、经济、文化的相互关系。使 学者对比较教育学科性质产生了质疑。但是我们来看,
研究对象:教育制度和教育问题;
研究任务:总结教育经验,解释教育规律,探索教育 发展趋势;
我们国家比较教育、国际教育、发展教育三者没有严格区分。
二、比较教育学的作用(意义)
(一)作为科学
1.扩大眼界、增长见识,加深对本国教育制度和工作 的认识;
2.吸取外国教育中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为本国提供 借鉴;
3.增进国际了解,促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 (二)作为课程
专业训练: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节 比较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一、比较教育研究的方法论基础及基本原则 (一)方法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 (二)基本原则:
1.求是性原则:一切从世界各国客观存在着的教 育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反映客观现实,从中引出固 有的而不是一早的教育规律性。避免先入为主,避免 唯感性论和唯生产论;
2.实践性原则:通过实践检验真理(通过本国的 实践鉴别某项结论的适用范围);通过实践发展理论。
比较研究分为比较教育学和教育内部分析和文化内部分 析。比较教育学指各国教学和课堂教学过程研究。教育内部 和文化内部分析,如比较在两个或更多国家、地区甚至全球 的教育结果等。
外国教育:研究本国以外一国或多国的教育制度,包括 区域研究。
国际教育:研究那些为了达到国际交流和了解而进行的 各种活动。
发展教育:主要研究教育在发展中国家的作用。
五大原则的辩证关系:
1.求是性原则要求人们抱定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实践性原则向人们指出探求真理的途径;
3.系统性原则要求人们从整体到部分,从部分到整体, 用系统分析、系统综合、系统评价的方法,对教育现象作多 维度的静态分析,认清教育系统方方面面的本质特征;
4.过程性原则要求人们从历史到现实,从量变到质变, 用发展的观点、历史的方法,对教育理论和实践作多视角的 过程分析,把握教育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5.全面性原则要求人们进一步深入教育现象的内部,从 宏观到微观,分析研究各国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普遍矛盾与特 殊矛盾以及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过程的各种矛盾,探索教育活 动的本质和发展的动力源泉。
这些原则,综合起来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即方法 论系统。
二、比较教育研究的分类
区域研究室问题研究的前提,问题研究是区 域研究的深化。
(二)研究对象
1.领域:教育的各个领域,涉及到教育制度、 教育行政、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的、课程设置、 教学方法、考试制度、政治思想教育等等问题。 研究重点是各国的教育制度和基本的教育问题 (包括宏观问题与微观问题、理论问题与实践问 题)。
2.时间:由借鉴的目的所决定其以当代教育为中心,与纵 向研究的教育史的区别在于,比较教育是其空间研究,是横向 研究;
英国比较教育学家汉斯指出:“用历史的观 点分析研究这些因素,比较各种问题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解决办法, 是比较教育的主要目的。
日本著名的比较教育学家冲原丰:比较教育 学是以教育的整个领域为对象,对两国以上的现 行教育进行比较,并把外国教育学包括在内的科 学。
(一)研究目的
比较教育从19世纪学科萌芽时期,其主要目 的:借鉴外国教育经验,改进本国的教学实践。 后来随着国际接触频繁,各国也向其他国家介绍 本国经验和成就。但是主要目的一直没有变。
3.空间:世界各国的教育都是比较教育的研究对象,过去 以国家(社会制度、地理区域划分、文化区域)为单位,现在 以国家为中心的国民教育制度的研究。
以特定时空范围的教育制度和教育问题作为研究对象, 使得比较教育学有别于教育学的其他分支学科,成为一门独立 学科。
(三)研究方法
主要方法:比较法。这里所说的比较法是一 种系统性的比较方法,是方法论的体系。(第二 节详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