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17年河北省沧州市运河区教师招聘考试真题试卷
2017年河北省沧州市运河区教师招聘考试真题试卷
7.“教育与生产生活相融合,教育内容主要为生产生活经验。”这句话反映了()的教育特征。(易错)
A.原始社会
B.现代社会
C.封建社会
D.古代社会
【答案】A
【解析】原始社会的教育具有非独立性,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密相连。教育没有从社会生活和生产中分化出来,教育是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产中进行的,没有特定的教育场所和专职教育人员。
10.根据我国《教师法》的规定,学校应对教师考核的内容是()
A.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和工作业绩
B.思想品德、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和社会影响
C.政治表现、教学能力、科研成果和工作绩效
D.思想作风、教学能力、科研水平和育人业绩
【答案】A
【解析】根据我国《教师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对教师的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进行考核。
14.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实现“教育机会均等”已经成为教育改革追求的重要价值取向。2000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与“教育机会均等”相类似的朴素主张,他的“有教无类”的观点体现了()(易混)
A.教育起点机会均等
B.教育过程机会均等
C.教育条件机会均等
D.教育结果机会均等
【答案】A
【解析】“有教无类”是指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不因为贫富、贵贱、智愚、善恶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体现的足教育起点机会均等。
3.教育的直接目的是()
A.促进社会的发展
B.培育“四有新人”
C.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D.培养人的生存能力
【答案】C
【解析】伲进人的身心发展是教育的直接目的。
4.维果斯基提出“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的含义是()
A.教学可以不考虑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
B.提前讲授下一阶段才能掌握的内容
C.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进行教学
9.教育学发展过程中存在“源”与“流”的关系问题,“源”是指教育实践,“流”是指()
A.答案】B
【解析】教育学发展的“源”在教育实践。教育实践不仅是教育理论的源泉,而且是检验教育理论正确与否的标准。但当某一教育理论形成以后,就成为影响以后教育思想发展的“流”,成为现成的思想体系,反过来指导教育实践的发展。
D.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创造最近发展区
【答案】D
【解析】在维果斯基看来,教学的可能性由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决定,“教学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这里有两层含义:(1)教学在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它决定着儿童的发展,决定着发展的内容、水平、速度及智力活动的特点。(2)教学创造着最近发展区。教学应适应学生的现有水平,但更重要的是要发挥教学对发展的主导作用。
C.教育与学习相结合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结合
【答案】B
【解析】略。
2.政治与教育内容的关系是()
A.政治决定一切教育内容
B.政治决定与劳动能力有关的教育内容
C.政治与教育内容无关
D.政治决定与思想意识有关的教育内容
【答案】D
【解析】不同政治经济制度的社会具有不同的政治方向、思想意识和主流文化,并且要求培养具有不同政治立场和思想意识的人,这自然要求传递不同的教育内容,特别是思想道德方面的内容。
12.学生伤害事故的责任,其确定依据是()
A.相关当事人的经济条件、责任的承担能力
B.相关当事人的过错性质、程度和悔过态度
C.相关当事人的行为与损害后果的因果关系
D.相关当事人的态度与损害后果的严重程度
【答案】C
【解析】学生伤害事故的责任,应当根据相关当事人的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依法确定。因学校、学生或者其他相关当事人的过错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相关当事人应当根据其行为过错程度的比例及其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承担相应的责任。当事人的行为是损害后果发生的主要原因,应当承担主要责任;当事人的行为是损害后果发生的非主要原因,承担相应的责任。
2017年河北省沧州市运河区教师招聘考试真题试卷
(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其代码填在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60小题,每小题0.8分,共48分)
1.社会主义教育的一个基本特征是()
A.政治与经济相结合
B.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应当遵循的原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尊重来成年人的人格尊严
B.保护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
C.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D.教育与保护相结合
【答案】B
【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条规定,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应当遵循下列原则:(1)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2)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规德和特点;(3)教育与保护相结合。
6.()是我国当今社会发展赋予教育的根本宗旨,也是我国当代教育的重要使命
A.使受教育者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B.使人的生存和发展充满内在的活力
C.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进步培养各级各类人才
D.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
【答案】D
【解析】提高全民族素质,是我国当今社会发展赋予教育的根本宗旨,也是我国当代教育的重要使命。
11.《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从法规类型属性(性质)上看,属于()(易混)
A.教育法律
B.教育行政法规
C.教育规章
D.教育法令
【答案】C
【解析】《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由教育部颁布,自2002年9月1日起施行。《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对学生在校期间所发生的人身伤害事故的预防与处理做出了具体规范,其从性质上看,属于教育规章。
8.“教育既有培养创造精神的力量,也有压抑创造精神的力量,甚至有的教育还在摧残儿童。”这说明()(常考)
A.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B.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具有导向性作用
C.教育比遗传素质更能影响人的发展
D.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是有条件的
【答案】D
【解析】题干的描述说明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不同的作用,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的实现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5.“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其错误之处是把()相隔离。(常考)
A.教育与生活
B.教育与经济
C.教育与政治
D.教育与生产劳动
【答案】D
【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劳心者作为统治阶级,无需从事生产劳动,而劳力者作为被统治阶级,通过生产劳动创造社会财富—,供养统治阶级。这体现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