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胡 教育研究方法(二)复习资料

胡 教育研究方法(二)复习资料

教育研究方法(二)复习资料第一章教育研究的概述教育:以培养人为根本目的的社会活动教育活动: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

教育研究:属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范畴。

第一节教育研究的内涵、对象及特征一、教育研究的内涵教育研究:是科学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

指研究者有目的地运用一定的研究方法、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有计划、有系统的整理和分析有关资料,从而揭示教育规律、发展教育知识体系的科学认识和实践活动。

二、教育研究的对象教育研究的对象是教育活动,有学者分为:理论形态及实践形态两种。

教育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复杂性(教育活动的首要特征)、境域性(特定情境,不可复制性)、整合性(取决于各个要素之间的整合优化)、模糊性(有些不能用数字来表达)、两难性(理论与实践不一)。

三、教育研究的特征教育研究:具有一般科学研究的特征,也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一)科学研究的一般特征:1.目的在于探索规律,解决重要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2.研究的问题表述明确、界定清晰、并有可检验的研究假设;3.研究方法设计严谨、操作规范。

4.研究结果具有创新性,应对原有研究有所突破。

(二)科学研究的独有特征:1.综合性(不仅考虑教育内部问题,还要考虑可能产生的诸多因素)2.长期性(培养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3.实践性(针对性强的工作,现实的教育问题)4.群众性(教育理论及实践工作者结合,才能真正的有教育研究)5.伦理性(遵守道德原则及规范)第二节教育研究的类型一、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评价研究和预测研究(研究目的不同)基础研究:较强理论、直接在某个领域增添知识、提高认识的研究,它回答的是“为什么”的问题。

应用研究:是有直接应用价值的研究,在于将基础的理论用于实践,它回答“如何改进”的问题评价研究:通过收集和分析资料数据,对教育价值作出判断,回答“怎么样”的问题预测研究:在于分析事物未来的发展,回答“将会怎么样”的问题二、直觉观察水平的研究、探索研究水平的研究、迁移推广和理论水平的研究(研究水平和层次的不同)直觉观察水平:回答“发生了什么?”。

探索研究水平:回答“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迁移推广水平:回答”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发生同样现象吗?“理论水平研究:回答”研究中有哪些潜在的基础理论原则“三、定量及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定性研究:第三节教育研究的历史考察第四节教育研究的基本规范教育研究的基本规范是指进行教育研究活动时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包含了科学性规范和伦理性规范。

一、伦理性规范:人与人之间关系相处的原则。

(一)尊重和保护被研究者的正当权利(知情权、不协作权、匿名权、个人资料保密权)(二)避免给研究对象造成伤害(1,避免预期伤害;2若不可避免、提前告知;3,若伤害是严重的长期的,应停止研究)(三)尊重知识产权,杜绝学术不端(知识产权是指公民、法人或非法人单位对其自己所创作的智力劳动成果所享有的专有权利,比如科技发明、创造、文学艺术作品、科学研究成果、以及商业中用的标志\名称\图像及及外观设计)(四)审慎解释研究成果:二、科学性规范:遵循一般科学研究规范要求。

客观性原则:也称中立原则,突出强调原则。

公共性原则:使用学术界公用术语操作性原则:研究中使用的概念术语要有明确的可操作定义,以便定性或定量检验性原则:同行专家依照相同的方法重演过程,并能得到相同或相近的结果第二章教育研究选题与设计选择研究问题是进行教育研究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

第一节教育研究的选题一、教育研究课题的来源1.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对已有理论、传统观点和结论的怀疑。

3.勤于观察,善于思考。

4.对成功经验的总结5.各类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指南二、选择研究课题课题筛选(1、初选备择问题;2、查阅资料,了解动态;3、筛选)选择原则(1、有价值;2、科学性;3、新颖性、创造性;4、可行性)课题论证(1、目的性论证;2、根据性论证;3、创造性论证;4、可行性论证)课题论证报告的内容包括10点:名称、目的及意义、现状及趋势、目标、内容、方法、条件分析、研究步骤及时间分配、经费预算、成果形式。

第二节研究课题的表述与研究假设的建立一、教育研究课题的表述:要求能够说明范围与变量的限定(一)课程名称表述的内容和形式:研究者尽可能表明三点:研究对象、方法、问题;课题名称可以采购叙述或描述,也可采用问题的形式。

(二)课程研究范围的界定:是对该课题研究对象总体外延及内涵作出的解释和规定。

包括对研究对象总体范围进行界定、对一些糊模的研究对象进行界定。

(三)对核心概念的界定:课题的复杂程度是与课题涉及的变量数目及变量变化幅度成正比的。

二、研究假设的建立:对研究中自变量和因变量因果关系的陈述假设:根据已知的科学原理及事实,对未知的客观情况进行预测;具有假定性、科学性及可验证性。

常量:研究中所有个体都具有的相同的特征或条件变量:研究中不同的个体体现不同特征或条件自变量和因变量:一些重要的并广泛的用于描述的变量是自变量和因变量,源于数学。

因变量的价值取决于自变量。

例如教学方法就是一个自变量,而对应的科目成绩则为因变量。

研究假设的建立:对研究中自变量和因变量因果关系的陈述一个好的假设应具备的条件:应说明两个以上变量的关系;该假设是否值得检验的明确的理由。

是可检验的;应以叙述的方式加以说明。

研究假设的基本类型按假设的形成:分为归纳假设和演绎假设按假设的性质和复杂程度:可分为描述性假设、解释性假设和预测性假设;按假设的形式:分为研究假设和零假设第三节教育研究设计一、确定教育研究的类型:(一)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描述性研究:对教育的现状、过程和特征进行客观的描述。

(时间性、范围、层次和角度、具体化与操作、对象的选择解释性研究:说明教育现象的原因,主要运用假设检验逻辑,研究前建立框架,构成一个因果模型。

(二)横剖研究与纵贯研究横剖研究:在某个时间段对研究对象进行横断面的研究。

人口普查和民意测试多采用此种纵贯研究:不同时间点或较长时期内观察和研究教育现象。

(三)普查、抽样和个案调查普查:在较大范围进行全检抽样:研究对象中抽取一些个体进行研究个案调查:研究对象中抽取一个或几个个体进行研究二、选择研究方法:文献研究:历史学的主要方法,利用现存的二手资料,发掘事实,主要有统计资料分析、内容分析和历史比较分析三种方法实地研究:直接到社会去收集资料,得出结论。

主要采用直接观察和结构式访问等方法收集资料。

调查研究:最常用的方法。

可以运用在描述性研究及解释性研究中。

采用问卷、访谈、观察等方法收集资料。

实验研究:是自然科学最主要的方法。

适用于解释现象间的因果关系。

三、确定分析单位与研究内容:分析单位:个人:是教育中最常用的分析单位群体: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一群人组织:具有共同目标的正式分工的一群人所组成的单位社区:按地理位置划分(如乡、镇、村)研究内容:是分析单位的属性和特征。

状态:指客观指标,可以描述基本情况(如年龄、身高、体重、性别等)意向性:是分析单位的内在属性,一种主观变量(如价值观、动机、偏好)行为:一种外显变量,可直接观察到确定分析单位和研究内容应注意的问题:层次谬误:一种高层次的分析单位做研究,却用一种低层次的分析单位做结论。

简化论:教育研究中局限于用某种特征来分析和解释各种复杂的教育现象。

四、选择研究的对象:随机抽样:所有个体中每个都有被抽种的机会分层抽样:抽取总体中每一种有代表性的类型,如从各民族群体中抽取整群抽样:以现有的群体抽取样本,如抽取整个班级五、确定资料收集的方法状态:用问卷调查及访谈调查法意向性:用问卷、量表及测验试卷的测量工具行为:用观察、问卷调查及访谈调查法六、选择资料的分析处理方法第三章教育文献检索与综述第一节教育文献的等级与分布一、文献与教育文献文献检索:是科学研究工作中一个重要的步骤,贯穿全过程。

文献:指记录知识的一切载体。

记载知识最重要的手段。

教育文献:一切用各种载体保存的对教育研究有价值的资料。

二、教育文献的等级零次文献:第一手文献,未经发表的原始资料,如;个人日记、信件、手稿、作业、试卷、会议记录、活动实录、备忘录、人事档案一次文献:也称原始文献,直接记录成果、新知识、技术。

如:专著、各类论文、报告。

具有原创性、丰富性特点二次文献:又称简索性文献,在一次文献基础上进行整理的,如:题录、书目、索引、提要和文摘等。

具有报告性、汇编性和简明性的特点三次文献:又称综述性文献,利用二次文献对某一范围内的一次文献进行分析研究。

包括:动态综述、专题述评、进展报告、专题研究、数据手册、年鉴、百科全书第二节文献简索的过程与方法一、文献简索在教育研究中的意义:帮助研究人员掌握研究问题国内外状况,确定方向,选定主题;了解已有方法的得失,为课题设计提供思考;掌握相关理论与素材,提供科学依据;避免重劳动,提高效益;二、文献简索的三个阶段1.分析准备阶段:分析课题,选定简索工具,确定检索途径2.搜索阶段:搜索文献,选择重要资料,以摘录或读书笔记收集3.加工阶段:剔除假材料及重复材料,保留有用资料,对资料进行编排,对可利用的进行评价。

三、文献检索的三种思路顺查法:按照事件发生、顺序由远及近、由旧到新查找逆查法:与顺查法相反引文查找法:又称跟踪法,已掌握的引用文献或附录为线索查找计算机检索包括在线检索和数据库检索。

第三节教育文献综述一、文献综述的含义:在全面搜索、阅读大量有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整理,对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成在的问题及新的发展等进行系统、全面的叙述与评论。

是对一次文献的再创造,要求将各类一次文献按照主题、观点或阶段等特征进行分类,大类再分小类;同时还要求归纳出不同观点和主题的某些共同特征。

二、文献综述的三个类别1.叙述性综述:围绕问题或专题,收集文献资料,对内容进行分析整理和综合,对理论、观点、数据方法作综合的描述。

优点:使读者在短时间内了解知识。

2.评论性综述:在综合描述的基础上进行对比、分析和评论,提出观点及见解。

优点:启发思路,引导读者寻找新方向。

3.专题研究报告:一般涉及国家经济、科研重大课题进行反映与评价,并提出对策及预测。

三、文献综述的四个特点内容精练、语言概括、信息浓缩、评述客观四、文献综述报告的基本结构1.阐明问题的缘起(目的、动机、应用价值和意义)2.说明文献检索的方法(主题词、时间、范围、数据库及检索结果)3.分阶段选代表性研究作点评(顺查法可以分阶段,逆查法分类列举)4.对已有内容概括(一是阐明已有特点,二是存在问题)5.列出主要参考文献(包括所有文献书目)第四章教育观察法第一节教育观察法概述一、教育观察法的概念和特征教育观察法:是通过感官或借助一定的设备,有目的有计划的考查学生或教育现象,从而收集有关资料、探索教育问题的一种教育研究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