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极化在找水勘探中的应用
1.1.2 含水层富水性分析
激发极化法 η、 在 1/2AB=90~150m, 相对最大推 J、 D 曲线, 断为区内富水性较好的含水层段,而 1/2AB=60~75m, 1/2AB= 推断为富水性较差的含水层。 180~210m,
1.1.3 管井涌水量的预计
根据已知供水管井的涌水量及其电法 、 成井资料, 确定其 区域性的涌水量系数,从而预测所测点管井的预计涌水量, 为 了避免矛盾,一般给出的预计涌水量偏小,如图 1,设计井深 计算涌水量 30m3/h, 而资料只提供 21m3/h 的水量。 160m,
1.1.4 地层深度、 厚度的确定
同样根据已知管井的地层情况, 结合井旁电法资料, 确定 厚度系数, 预测未知管井地层的深度、 厚度。在 1/2AB= 其深度、 0~60m,一般采用 1/2AB 值, 1/2AB >60m 根据实际情况乘以 0.7~0.9 的系数。
1 激发极化法在找水勘探中的应用
(隔 ) 水层及水质 1.1 含 1.1.1 含水层的定性、 定量分析
图 2 激电测深曲线图
2 社会效益
我们以富平 、 三原为中心, 并对临近各县进行了激发极化
(下转第 82 页 )
广东科技 2013.4计算列表
转轮 (m ) Hmax ( ) H r m (m ) Hmin ( ) N r MW ) D( 1 m (rmp ) n (% ) △η
根据 ρs、 四条曲线的特征, 综合分析。确定岩性、 厚 η、 J、 D、 度。具体分析方法, 在 ρs 曲线上利用拐点, 切线法的原理, 进行 分层定厚, 如图 1。
1.1.5 成井后的实际情况
根据管井施工反馈的资料, 井深 85~120m, 含 4 层粉、 细砂 3 层。管井经抽水试验, 涌水量 28m /h 左右。
3 ( ) Q r m /s
A551 66 54 43 97.44 4.6 125 1.8 198.8 92.6 95.0 78.25 1278 0.132 1.6 -2.6 267 1962
A773a 66 54 43 97.44 4.8 115.4 1.87 200.67 91.66 94.89 75.38 1185.25 0.144 1.6 -3 246 1808
1.2 含水层水质分析
陕西三原县鲁桥地区, 深度 70m 以下视阻率曲线呈微上升 趋势, 但根据区域资料该深度以下没有砂 、 砾存在。故推断 0~ 如图 2。 90m 地下水为咸水, 90m 以下为微咸水,
图 1 激电测深曲线图
1/2AB=0~24m, ρs 曲线呈下降趋势,视为亚砂土, 1/2AB= 24~60m, ρs 曲线平缓定为亚粘土; 1/2AB=60~90m, ρs 曲线下降 认为是粘土; 1/2AB>90m, ρs 曲线平缓推断为亚粘土。根据此曲 线划分的地层岩性, 不但岩性误差大, 而且无法分析判断地层
A643 66 54 43 97.44 4.7 125 1.87 200.2 91.87 94.89 79.95 1233.5 0.145 1.6 -3.1 267 1962
D267 66 54 43 97.44 4.85 125 1.4 198.7 92.73 95.9 82.5 1149.75 0.11 1.8 -1.2 267 1962
(% ) η (% ) ηmax ) n1( ′ rpm 额定点 ) Q1( ′ l/s σ Kσ ( ) H s m · ) n( kW s m k
的含水性, 更谈不上富水层段。 利用激发极化 η、 J、 D 曲线分层就比较容易,如图 1, 1/2AB= 三条曲线 “同步上升” , 可认为是局部性上层滞水。含水 15~18m, 层 1/2AB=60~75m, 1/2AB=90~150m, 1/2AB=180~210m 三条曲线 “同步上升” , 显示出亚砂土含粉砂、 夹薄层粉、 细砂含水层 。 1/ 粘土, 是富平、 三原一带区域性的隔水 2AB=75~90m 为亚粘土、 层, 以往施工的供水管井, 凿至此深度均停钻, 认为下部没有含 水层。
“激发极化” 在找水勘探中的应用分析
常振继
(陕西煤炭地质局水文队, 陕西渭南 714000 )
摘 要: “激发极化” 法找水在关中水源勘探中广泛应用, 已成为该地寻找水源及施工水井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 关键词: 电法勘探; 推断解释; 寻找水源
0 引言
激发极化法找水有效解决了浅层水开发的技术难点, 为解 农田灌溉及工矿企业用水问题, 奠定了良好 决农村生活用水 、 的技术基础。 激发极化是电法找水勘探的有效手段之一, 它的工作原理 是: 当用一定的电极向地下供电时, 不仅在供电的同时能预测 到逐渐趋于稳定的电位差 (称一次场电位差) , 而且在断电后, 。这种在外加电场 还能测出逐渐衰减的电位差 (称二次电位差 ) “激发” 下, 地质体被 “极化” 了的现象, 称 “激发极化” 现象。激 的 发极化找水, 就是利用含水层 (岩组 ) 与其它岩层激发极化现象 的差异, 即利用二次场的大小及衰减快慢的不同来间接地推断 含水层, 并研究其富水性。二次场的强度、 衰减速度与地质体的 成分、富水性以及引起激发的人工电场强度等有一定的关系 。 具体地说就是采用激法电位仪, 可以直接 、 间接的得到岩层的 视电阻率 (ρ) 极化率 (η ) 、 激发比 (J ) 、 衰减度 (D ) 等四个参数 。 s 、 然后将四个参数绘制在单对数纸上, 根据其曲线变化及相对值 得大小, 来间接地推断其含水层及富水性, 也就是把激电参数 与地层的含水性联系起来的找水勘探方法。 陕西省煤田地质局水文队是以找水为目的专业勘探队, 根 据市场需求和队伍发展需要, “激发极化” 法广泛 1995 年开始将 应用于找水勘探工作中, 先后在关中东自澄城、 白水县, 西到乾 县, 南起三原, 北达宜君, 约 8000km2 范围内进行了不同程度的 电法找水勘探工作,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