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祖本纪导学案(教师版)教学提纲
高祖本纪导学案(教师版)教学提纲
2、吕父将女儿吕雉嫁给刘邦。角度:眼光的敏锐和独到来自对世界的准确的认知与把握。
第二课时
一、课前导学
[语言积累]
1.解释5-14节重点字词
乃求见说沛公(劝说)摄衣谢之(整理)二世使使者斩以徇(示众)
啖以利(引诱)掠卤(同“掠掳”,抢人抢物)秦军解(同“懈”)系颈以组(宽而薄的丝带)属吏(交付,委托)止宫休舍(居住)诽谤者族(灭族)偶语者弃市(相对,相聚)案堵如故(同“安堵”,不迁动,不变更)定约束(规约)今则来(若)内(同“纳”)距之(抵抗)然其计(认为对)欲以求封(求取封爵)旦日合战(明日)因以文谕项羽(道理明告)见谢项羽(道歉)得解归(解脱,逃脱)非有功伐(功劳)乃详尊怀王为义帝(同“佯”)实不用其命(服从)兵罢戏下(同“麾下”)诸侯各就国(到,去)东乡(同“向”)期会(约期会师)复入壁(军垒,营垒)堑(壕沟)自当之(抵挡)淮阴候先合(会战)纵(出兵攻击)复乘之(再乘势发动总攻)
[诵读感知]
1-4节写了刘邦的那些事情?
这一部分主要介绍刘媪尝息大泽之陂生下高祖,刘邦好酒及色,纵观秦始皇而叹,徒手赴宴大言“贺钱万”等主要情节。
[悟读质疑]你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
二、课堂导学
[自主学习]
1、明代董份说:“意豁如也四字,最善状高祖。”你如何理解?
用性情阔达简易来描述,最适合形容高祖刘邦。
2.伯、仲、季:古代兄弟按照长幼序列的排序。
3.汉族之名:源于刘邦的汉朝。
在刘邦创立汉朝之前,没有“汉人”、“汉族”之说。而在汉朝创立之后,西方、北方等汉边界之外的民族,便称汉朝的军队为“汉兵”、汉朝的使者为“汉使”、汉朝的人为“汉人”。至于“汉族”一名起于何时,有些争论。
现代历史学家吕思勉在《先秦史》中说:“汉族之名,起于刘邦称帝之后。”另一个同时代的历史学家吕振羽在《中国民族简史》中说:“华族自前汉的武帝宣帝之后,便开始叫汉族。”他说的华族是汉族的前身--华夏族。以上两说虽有些时间差异,但他们都是说,汉族之名,源于刘邦创立的汉朝。
2、翻译下列句子
(1)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延上坐。在这种情况下,沛公起身,整理衣服向他道歉,延请坐上座。
(2)益张疑兵旗帜,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因大破之。
增加设置疑兵旗帜,那些经过的地方不得抢人抢物。秦人很高兴,秦军松懈。
(3)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
恰逢项伯想要救活张良,在夜里前去求见张良,(项伯会见张良后返回楚营)用不能攻杀刘邦的道理劝告项羽。
这一部分,主要用对比的手法写了项羽由强到弱、刘邦由弱到强的变化过程。
项羽入关时率军四十万,刘邦兵十万,双方兵力悬殊很大;刘邦自知不敌,到鸿门谢罪得以解脱。项羽入宫后,屠民烧宫,假尊义帝;与刘邦先前入关的安抚吏民,宽容秦王形成鲜明对比。
推翻秦朝后,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负约”,“更立”刘邦为汉王。可见项羽的强势与霸气,刘邦的弱小与屈从。诸侯各自回到自己的封国后,刘邦烧绝栈道,以示无意东归;暗中却听从韩信的劝说,“决策东乡,争权天下”。“项羽解而东归”,“汉王欲引而西归”的时候,双方的兵力在相持中发生了变化,由于刘邦知人善任,虚心纳谏,从民所望,后防巩固,兵力由弱转强,逐渐居于优势。“欲引”,又用“留侯、陈平计”,其决策和行动的变化说明刘邦的实力与先前已大不一样。“决胜垓下”充分说明楚汉相持三年后,形势大变,汉军扭转败局,已经强大起来。垓下之战,韩信受命以三十万大军围困项羽十万之众,第一次以众击寡。韩信仍然运用谋略,尽量用极小的代价取得胜利。他以孔将军、费将军为两翼,亲自居中正面诱敌,佯败,拉长楚军战线,然后两翼合拢,分割包围,打败楚军,把项羽逼上死路。到了夜里,汉军又唱起楚歌迷惑楚军,这就彻底瓦解了项羽斗志,迫使项羽自刎于乌江边上。(答题时可以概要地说)
《高祖本纪》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巩固文言语法知识,加强文言语感,提高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了解与高祖刘邦相关的史实,认识高祖刘邦的性格为人,理解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
3.了解司马迁的《史记》的纪传体的“不虚美,不隐恶”的写史风格。
【重点难点】
1.根据选修课特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4)项羽王诸侯将之有功者,而王独居南郑,是迁也。
项羽给有功劳的将领们封王,大王你却独自占据南郑,这是流放呀。
[诵读感知]
第5-14节主要写了哪些情节?
这一部分主要写郦生见沛公、与秦军大战蓝田、入关约法三章和楚汉相争等情节。
[悟读质疑]你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
二、课堂导学
[自主学习]
1、这一部分从哪些方面对比刘邦和项羽?
[合作探究]
1、根据前四节,试分析探究高祖的性格特点。你如何评价史家“不虚美,不隐恶”的传统?
突出高祖的不凡;也写出了高祖当年的(平凡)无赖。不虚美,不隐恶。拂去神圣灵异的光环,还之以普通人的本来面目。
2、问题释疑
[读写结合]
写作素材
1、刘邦的:“嗟呼,大丈夫当如此也!”
角度:人要有锐气、豪气和自信;人要有远大的志向。
2.全面认识评价高祖刘邦。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导学
[知识卡片]
1.“本纪”是《史记》中给帝王作传,共有12篇“本纪”。
《高祖本纪》中是司马迁给汉代开国皇帝刘邦写的传记,不仅收录刘邦起事以来的所有征战、封赏、诏诰等朝政大事,而且把刘邦的生活琐事,起沛以来的谈论、谋略等细节叙写出来令人如观一幅丹青长卷,在这篇洋洋万余字的鸿篇巨制中,形象地记录秦汉之际的战争风云,生动再现我国古代富有传奇色彩的政治家刘邦的真实形象,深刻揭示了刘邦灭楚兴汉的成功奥秘。
2、观看秦始皇时情不自禁地发出“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的慨叹,体现了高祖怎样的内心世界?
表层含义:人生在世,就应该像秦始皇那样显赫富贵,出人头地。深层含义:一言道出对自己境况不满,对始皇仰慕,对权力渴求的复杂心迹。抒发了他自命不凡、想有所作为、渴望占有最高权力、从而改变自己命运的欲望,评价:此志不小,这是布衣登基的起点宣言。(要答出三层意思)
[语言积累]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媪()陂()贳酒()酤酒()酒雠()繇()
单父()()绐()相人()郦食其()()玺符节()
轵道()属吏()跂()东乡()阳夏()垓下()
氾水()给馈饷()
(答案见课本注解)
2.解释1-4节重点字词
陂(水边)隆准而龙颜(鼻子)大度(远大的抱负)家人生产作业(平民百姓)狎侮(戏弄耍笑)贳酒(赊欠)酒雠数倍(售,卖出)岁竟(末,终)折券弃责(毁掉契据)繇(同“徭”服役)素易诸吏(看不起)乃绐为谒(欺骗)无所诎(不安)酒阑(将尽)后(留下不走)臣有息女(生)公始常欲奇此女(异,使与一般人不同)卒与刘季(最嫁给)
3、翻译下列句子:
1、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平时有远大的抱负,不从事一般百姓从事的谋生职业。
2、高祖常繇咸阳,纵观。高祖经常到咸阳服役,自由观看。
3、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沛公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刘季?
你平时想使女儿与一般人不同,许配给富贵的人,沛县县令与你交好,要求结为婚姻,你却不同意,为什么虚妄地许配给刘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