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畔独步寻花教学设计

江畔独步寻花教学设计

《江畔独步寻花》教学设计
童海梅本课教材分析:
《江畔独步寻花》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组诗《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里的第六首,记录了诗人在四川成都锦江边独自散步寻花的所见。

全诗围绕着花景来写,前两句从满蹊(分布)、千朵万朵(数量)、压枝低(繁茂)等不同角度写花之状态。

后两句细致刻画了蝴蝶和黄莺流连花间的景象,由写静态转为写动态,动静相应,有声有色,意境优美,用直描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一幅万紫千红、莺歌燕舞的春天美景。

表达了诗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以及久经离乱后得以安居时的喜悦心情。

古诗用直描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一幅万紫千红、莺歌燕舞的春天美景。

教学要求:
1、认识生字,理解重点词语,了解古诗大体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喜爱大自然的感情。

4、领悟诗歌意境,提高欣赏水平。

5、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使小组合作发挥更大的作用。

重点、难点:
1、突破关键词的理解,领悟诗句含义,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蹊”较难理解。

教具准备:
自制课件(朗诵伴奏和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说说你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样?你记忆中有哪些描写春天的诗句?(生说)
春天是一个鲜花烂漫、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季节,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春景的古诗《江畔独步寻花》(齐读课题)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你了解他么?(交流杜甫资料)
[杜甫:唐代诗人,被后人称之为“诗圣”。

他的诗敢于大胆揭露社会矛盾,批判统治者的罪恶,对穷苦人民寄以深切同情,反映了唐代由盛到衰的历史。

]
[背景:安史之乱后,杜甫弃官住在了成都的浣花溪边的草堂,在饱经战乱后终于有了安身的居所,所以非常欣慰。

这首诗就是写草堂附近的邻居黄四娘家的春天景象。

]
(出示多媒体课件)在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动荡不安之后,杜甫终于过上了安定的日子。

这一年,春天来了,万物复苏,生机勃勃,到处鸟语花香。

这天,江水的歌声,孩子的笑声,鸟儿的叫声,吸引着杜甫走出了草堂。

他沿着江边一路走来,寻找春的气息。

不知不觉间,一幅美妙的画卷展现在眼前,花儿是那样美,草儿是那样翠,宛如仙
境一般。

原来他来到了邻居黄四娘家的门口。

望着这一美景,诗人灵感突现,才思泉涌,挥笔成就了这一千古绝句。

(配乐范读古诗,指名读,齐读)
好,下面的时间交给同学们,请你们借助预习,自学这首诗。

二、学习古诗
1、理解词语。

我们一起朗读古诗。

(齐读)
现在我请同学们当小老师,把你自学中读懂的讲一讲。

我们都知道要学会一首诗,首先要理解诗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谁来讲讲你认识了哪些生字,理解了哪些词语?(江畔p àn
:江边。

独步寻花:独自一人一边散步一边赏花。

蹊x ī:小路。

压枝低:把花枝压弯了腰。

留连:舍不得离开。

自在:自由自在。


2、理解诗句。

同学们学习词语又快又好,我相信大家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也初步理解了诗句。

谁来说说你理解了哪一句诗?(不用按照顺序) 谁能按顺序把这首诗的意思完整地说出来?(教师引导)
3、有感情地朗读。

在理解诗句的过程中,我们知道这是一首写景的诗。

那么,诗中主要写了几种景物?(花,蝴蝶,黄莺)
哪句写花?写出了花的什么特点?谁能用一个词概括?谁来朗读这两句诗?(播放繁花的图片)
让我们齐读这两句,来赞叹这欣欣向荣的春天。

前两句写花,后两句写什么?(蝴蝶,黄莺)蝴蝶在花丛中干什么?(翩翩起舞)黄莺呢?(放声歌唱)如果你是美丽的蝴蝶,可爱的黄莺,游戏在这美景中,会有什么感觉?怎么读?(出示图片,读,评)让我们一起感受春天的生机勃勃。

(齐读)
诗中写了这三种景物,抒发了作者的什么感情?(赞美春天)让我们怀着对春天的赞美之情朗读这首诗。

(多种方式朗读)
4、理解意境。

哪位同学认为自己学的最好,读得最棒,就站起来,像一位诗人一样朗诵这首诗。

其他同学认真听,听他的朗诵是否能将你带入这一美景之中?(指名读)根据老师给的开头,写出诗的大意。

(播放音乐,生分组写,指名读。


5、练习背诵。

(自己背,齐背,指名背)
三、总结学法:
了解诗人与诗题――突破难字懂句意――多读诗句中悟情
四、布置作业:
1、用今天所学的方法自学《江畔独步寻花》的其他任意一首,也可以自选其他的诗,下节课来和大家交流。

2、根据诗意给图片涂色。

五、板书设计:
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
花——满、压——多(静、色)赞美
蝶——莺(动、声)春天方法:了解――字、句――读、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