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畔独步寻花》教学设计《江畔独步寻花》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江畔独步寻花》是唐代诗人杜甫所写,题目的意思是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里,诗人独自在江边漫步、赏花。
诗中主要描写了邻居黄四娘家花园美景,表现了诗人对春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这首诗作者以“寻花”为题,诗的前两句描写“花”。
用“满蹊”来描写花儿开得茂盛,又用“千朵万朵压枝低”来表现花朵的大和多。
后两句诗人描写了花儿引来了“戏蝶” 的翩翩飞舞,及“娇莺”的恰恰轻啼。
诗人所展现的画面既恬静宜人,又生机盎然,怎么能不让诗人乐在其中呢?教学目标:1.理解诗句,感受春天的美丽和生机,领悟诗歌所描绘的优美意境。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这首诗。
3.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感受他愉悦的心情。
教学重点:进入诗歌所描绘的蜂飞蝶舞的春天生机盎然的意境,体会诗歌中蕴涵的诗人之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根据古诗想象出景象,领悟意境。
教学准备:春天画面的图片课件。
教学流程:(一)比赛说词,引入课题。
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来个词语比赛吧?1、你们知道描写春天的四字词语有哪些?春风送暖,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百花齐放,真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季节啊2、春花有哪些颜色呢?这真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啊3、春花的数量很多,你能用个什么词语来形容?这真是一个万紫千红的世界啊(二)介绍由来,解诗题。
指着事先写好的课题《江畔独步寻花》齐读课题从课题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如:(谁一个人到江边来寻花?为什么一个人到江边来寻花?他到江边寻到花了没有?)从哪里看出来的?再齐读。
(三)初读,感悟诗情。
1、作者介绍:唐朝诗人杜甫生在战乱历经磨难,看尽人间疾苦、红尘悲情,擅用七律、排律忧黎民,忧天下;他晚年曾“飘泊西南”,臆想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任一腔喜悦随风潜入;也曾立于草堂赏早春,听两个黄鹂鸣翠柳,望一行白鹭上青天,把自己的豪情隐藏;他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被称为“诗圣”,和李白齐名“李杜”。
他忧国忧民,直面战乱后由盛而衰的现实,用沉郁顿挫的风格记录历史。
今天,我们就再次和他一起同行吧2、好,哪个同学来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注意听,听他是否读正确了。
(读得正确,流流利,非常好。
3、带着“自学提示”开始自学。
(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2)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
(3)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范读)老师也想通过朗读来表达对这首诗的喜爱,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随着老师的朗读,去那个莺歌蝶舞的地方。
5、同学们,睁开眼睛。
在老师读的过程中,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6、很好,请看大屏幕,诗中的景物花、蝶、莺是很多人都看到过,但是作者却能将这些景物写成了千古传唱的名篇,这其中有什么奇妙之处呢?让我们随着诗人杜甫一起去诗中品味一番。
(四)品读。
1、诗人在江边看到了什么景物?请大家在诗中画出来。
(花、蝶、莺)板书哪几句是具体写花的?诗人慢慢前行,边赏边品吧2、(课件演示)“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1)谁来读第一句?这句中点明了什么?(寻花的地点)地点在哪儿?(黄四娘家附近的小路上。
)你怎么知道是在小路上?(注释上写着“蹊:小路。
”)什么样的小路?(铺满花的小路)还描写了哪些景物?(花)什么样的花?此刻,你就是杜甫,明媚的阳光下,你漫步在乡间小路上,看到“黄四娘家———(花满蹊)这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啊?(繁花将小路都盖住了,连成片了。
)是啊,让人不由得感慨:(2)出示“花真多呀,把小路遮得严严实实的”指名读。
你们能像我这样说一说吗?出示:“花真啊,……”(引导学生从花的颜色、气味、数量、姿态等进行自由表达。
)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把黄四娘家的花写下来好不好?这么多的花儿都挤在黄四娘家的花园里,整个花园成了花的海洋,好美啊A、(花真多啊,你看,把小路都遮得严严实实的了。
有粉红色的桃花,金灿灿的迎春花,红中带白的杏花,这么多的花让人看了真是心醉哟)B、(花真多啊,你看,把花枝都压弯了。
桃花笑红了脸,迎春花儿穿上了金灿灿的黄衣,还有粉中带白的杏花探出了头,好像要跟梨花比美似的这么多的花儿都挤在黄四娘家的花园里,整个花园成了花的海洋,好美啊)C、(花真香啊,你看,把小蝴蝶小蜜蜂都引来了呢。
各种各样的花儿竞相开放,花香扑鼻。
吸引了无数的蝴蝶来采花粉。
蝴蝶翩翩起舞,这幅景象多美啊)贴花(黄四娘家的花可真多,真美啊让我们把刚才写了话的花片贴到黑板的花枝上吧学生纷纷上台贴花)黑板成了花的世界,花的海洋。
真是千朵万朵压枝低呀。
3、孩子们,当杜甫一个人来到江边,看到这繁花盛开的景象之时,他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呀?(高兴的,喜悦的,赞叹的)是呀,那你就应该带着这种感觉去读一读这句吧4、杜甫除了看到很多美丽的花儿,还看到什么景物?(蝴蝶)你从哪句看出的?(展示课件)“留连戏蝶时时舞,”蝴蝶在花丛中干什么?你是从哪里读懂的?(蝴蝶在花丛中采花粉、跳舞5、蝴蝶可能会对花儿说些什么呢?谁来做只可爱的小蝴蝶飞到花丛中去跟花儿们说说话。
对话预设:(一生上台)那我们在座的同学可都成了花儿了。
生展翅飞舞,飞到了一位学生面前。
有礼地说:花儿,花儿你怎么开得这么美花儿:你的夸奖,你也很美,你身上的花纹,你那优美的舞姿不知为春天增添了多少光彩。
生展翅又飞到了另一学生面前:花儿,花儿,你们为什么开得这么旺盛。
花儿:春天到了,花儿都想看看美丽的春天。
(“蝴蝶”恋恋不舍地飞舞着)这么美的花儿,这只“小蝴蝶”都不愿飞走了,这就是——留连戏蝶时时舞”(齐读)6、蝴蝶不愿飞走了,诗中还有谁也被眼前的美景迷住了呢?(黄莺)出示课件:自在娇莺恰恰啼。
(齐读)这一句提到了什么景物?黄莺正在做什么呢?小黄莺可能会唱些什么呢?你能来唱一唱吗?这么美的景,诗人陶醉了,蝴蝶、黄莺陶醉了,连我们都被陶醉了,看到这么美的景象,你有什么感受?(江岸边,春光无限。
鲜艳芬芳的春花醉了蝴蝶,迷了黄莺,也留了诗人。
)让我们一起读出诗人在春光中的沉醉吧由此可见,诗人此时心情十分(欢愉),确实是——“自在娇莺恰恰啼。
”)齐读:(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五)指导吟诵。
1、同学们,《江畔独步寻花》品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非常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那无边的欢乐,那么你们能连起来读一读吗?(课件)2、听得出,你们已经陶醉在色彩浓丽的意境之中了,你们的思绪也随着那莺歌蝶舞飞到了迷人的江畔了。
看,小路弯弯,百花烂漫。
万紫千红,芬芳四散。
杜甫独步西郊,不禁高兴地吟道——全诗(学生齐读)。
看,彩蝶翩翩,留连不去;听,黄莺啼啭,娇柔轻软。
杜甫独步西郊,不禁欢快地吟道——全诗(学生齐读)。
这就是独步寻花时那陶醉的杜甫,这就是独步寻花时杜甫的陶醉。
(六)拓展1、同学们,读到此,我们再回过头来看诗题,齐读诗题。
读了诗题,你有什么疑问吗?诗中写到花不仅多,而且美,这景色在春天随处可见,只要一出门就可以看到,为什么要“寻”呢?2、介绍写作背景: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
一方面,诗人对饱受苦难的人民寄予深深的同情,对官吏给于人民的奴役和迫害深恶痛绝;另一方面,他又拥护王朝的平乱战争,希望人民忍受苦难,与王朝合作平定叛乱。
这种复杂、矛盾的思想是符合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的。
3、现在,大家知道杜甫为什么要江畔寻花了吗?(战乱中哀鸿遍野、满目疮痍,难得见到这如画的美景。
诗人更没心情去寻找这种美景。
)诗人寻找的仅仅是花吗?(他寻找的是一份远离战乱的安宁与和谐)4、那就让我们一起读出诗人心中久违的欣慰与欢愉吧背诵。
《江畔独步寻花》教学设计2【教材分析】《江畔独步寻花》以春花为题材,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描写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和美丽。
整首诗对仗工整,作者落笔于一大片花,用戏蝶、娇莺,侧面描写花的娇艳芬芳,表达自己喜悦和赞叹。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朗读诗文。
(2)能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古诗描绘的美丽景色,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过程与方法:(1)品读诗句,初步理解作者用蝶和鸟衬托花之繁茂的写法。
(2)体会、把握古诗的韵味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诵读诗文,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与美丽,体验诗人的喜悦与赞叹,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追求。
【教学重难点】诵读诗文,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与美丽。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作者用蝶和鸟衬托花之繁茂的写法。
【教学策略】品读词句,抓住景物体会人物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读一读”中的《春日》,引读背诵。
师:孩子们,伴着校园的第一抹新绿,我们走进了明媚的春天。
(出示1:《春日》,齐读。
)2、师:春日的泗水滨清风拂面,万紫千红。
黄四娘家的春天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研读的——(板课题)(出示2:《江畔独步寻花》)二、读出古诗的韵味,体会这首诗的对仗美。
孩子们,古诗与音乐一样也有节奏美,韵律美。
这首诗你们已经背熟了,请同学们再读一读,注意诗句内部的停顿,可以试着用“/”做记号。
1、自读做记号。
2、指名读古诗,师生点评,引导。
(评价:抑扬顿挫,有古诗的味道)出示3:(标有停顿的诗)二、理解古诗的意思。
1、课前预习成果交流。
师:课前,小组长带着组员探究了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哪几个小组愿意与大家分享学习成果?其他同学注意听,随时可以表达自己的不同理解。
指名汇报。
2、随机出示4:(教师整理的诗意)师:这是老师的理解,自由读两遍,让这段话留在你的记忆中。
三、感受春天的美丽,体会作者的情感。
(一)切入主体问题,整体感知。
孩子们,自读课文,要善于提出问题。
课前你们都采用“金钥匙”的方法(出示5:“金钥匙”)对这首诗提出了问题,老师把你们的问题进行了梳理,提炼出两个最有价值的问题:出示5:1、问题一:(1)出示6:问题一:诗中描写的景物是什么?(学法推荐:快速浏览课文,用“○”画出相关词语)(2)指名汇报,板书“花”“蝶”“莺”。
2、解决问题二:(1)出示7:问题二:诗人怎么描写这些景物?诗人为什么要描写这些景物?(学法推荐:默读古诗,抓住重点词句读一读,回想自己赏花的经历,体会诗人的情感,进行简单的批注。
(2)指名汇报,相机指导感情朗读有关句子。
【a、描写“花”:满千朵万朵压低,这样描写,是为了说明花多、大、美、繁茂)b、描写“蝶”:戏时时舞;描写“莺”:娇恰恰啼(戏蝶为什么“流连舞”?娇莺为什么“自在啼”?)(因为花多,自然就引来了五彩缤纷的蝴蝶好鸟儿,所以,作者写蝶和鸟是为了衬托花的繁茂。
)c、感情朗读引导:1——2句:第一次:孩子们,挨挨挤挤的春花姹紫嫣红,娇艳芬芳,让一路寻来的诗人感到——(学生接:满心欢喜、无比惊喜、眼前一亮、赞叹……)谁愿意当欢乐使者,把作者的满心欢喜传递给大家?(指名一生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