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庄园观后感
电影讲述了一场“动物主义”革命的酝酿、兴起和最终蜕变。
一个农庄的动物不堪主人琼斯的压迫,在一个很晚的夜晚动物们召开秘密会议,公猪长老主持了会议并提出了“人类剥削牲畜,牲畜须革命”的理论。
在猪的带领下动物们进行革命,赶走了农庄主,动物们实现了“当家作主”的愿望,尝到了革命果实的甘美,农庄更名为“动物庄园”,制定了庄园的宪法──七诫,奉行“所有动物一律平等”。
不久,两只处于领导地位的猪为了权力而互相倾轧,胜利者一方宣布另一方是叛徒、内奸。
此后,获取了领导权的猪拥有了越来越大的权力,成为新的特权阶级逐渐脱离了其他动物,最终蜕变成为和人类完全一样的牲畜剥削者,动物庄园的名字也被放弃。
动物们稍有不满,便会招致血腥的清洗。
农庄的理想被修正为“所有动物一律平等,有的动物较之其他动物更为平等”,动物们又回复到从前的悲惨状况。
影片的每一个情节都从侧面影射了当时苏联的发展。
老麦泽向动物传道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共产主义学说,并在各国宣传,在其影响下形成了最早的一批共产主义者。
“四条腿好,两条腿坏”、“所有动物都是同志”是马克思恩格斯国际共产主义、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口号。
革命歌曲“英格兰兽”及其反响代表1848年失败的欧洲工人革命/19世纪末沙俄各派社会主义者的行动。
拿破仑、斯诺鲍发展动物主义代表列宁发展马克思主义并将其现实化/苏共的发展,而琼斯先生的困境则反映了沙俄卷入一战无法自拔,动物造反是无政府主义式的二月革命,七诫的书写寓意十月革命/苏共(布)的
建立……
影片还蕴含了这样一个道理:由于掌握分配权的集团的根本利益在于维系自身的统治地位,无论形式上有着什么样的诉求,其最终结果都会与其维护社会公平的基本诉求背道而驰。
动物庄园的革命之所以失败,除了执政者的暴政和民众的未觉醒,很大的原因也在于权力缺少有力制约与监督。
权力是一种政治上的强制力,是职责范围内的影响力和支配力。
对权力而言,没有监督的制约和没有制约的监督,都是危险的。
一个社会如果没有这种支配力或影响力,就会陷入混乱。
但是经验告诉我们,如果不对这种权力加以限制和控制,它就可能发生异化。
这是因为,就权力的属性来说,客观上具有较强的渗透性和扩张性,如果不为它设定法律上的边界,它随时都可能利用其控制的财富和暴力,不适当地膨胀起来,从而得以超越或凌驾于社会成员之上。
就权力的效应来看,它具有使权力指向的对象服从掌权者的功能。
正是这种服从的效应,使它有可能成为攫取利益的工具,有可能被用作满足个人私欲的手段。
从这个意义上说,权力本身就存在着腐化的自然趋向。
动物庄园里母鸡们抗议它们的鸡蛋被卖进行小革命之后,动物庄园里召开会议声对“反革命”的动物进行讨伐,动物们只能无奈地看着母鸡们和羊被暴政杀死,因为稍微有抗议就会被定为“反革命”。
如果动物庄园的权力构成中存在有力的监督和制约机制可以监督和制约拿破仑的权力,动物们的革命或许不会最终落得失败的下场。
从权力的实现过程看,权力只有通过掌权者才能实现,甚至必须
通过多层政府机构才能实现,换句话说,它必须通过众多的工作人员的活动才能实现。
然而,作为权力实现的导体或中介的个人,由于认识、感情、品德或其他方面的不完善性,不可能百分之百地、绝对正确无误地按照权力的应有目的来运用它,权力随时都有可能被滥用或误用。
再从权力的作用机制看,权力本身产生于社会,它是在社会发展中凝聚而成的。
但是它一经形成,就具有相对独立性,并且有追求尽可能多的独立性的趋向,从而产生两种不相等的力量的交互作用,而权力的作用方向并非是固定的、单向的,它既可以起推动社会进化的作用,也可以沿着相反方向起作用。
正所谓“现代国家是为了服务于社会而建立起来的,但是他又对这个社会构成威胁”。
因此,不受制约的权力会导致腐败,必须建立完善的制约机制才有可能避免权力的腐化。
需要说明的是,权力本身并不代表一种绝对的价值,它本身是一个中性的或潜藏着若干可能性的影响力或支配力。
它同社会需要和公共利益相联系,是为维护和实现社会需要和公共利益而存在的;另一方面,权力的运行过程是社会价值和社会资源的分配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一些掌权者可能利用手中的权力谋取私利。
在普通人眼里,掌权者就是权力的化身,而每一个掌权者又是社会中的一员,与其他普通人一样。
为此,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实际上是制约和监督权力,才能避免权力腐败。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宪法和基本法律确立了人民在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中的主体地位,权力为实现
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存在,权力必须接受人民的监督。
这就意味着权为民所有、权为民所授、权为民所用、权为民所控,接受人民监督是每一位权力行使者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
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强调,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等基本政治权利。
这些都为制约和监督权力、体现人民当家作主提供了现实依据和制度基础。
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制约和监督权力,才能避免权力腐败。
广大党员、干部并不是生活在真空里,在腐败问题上没有天然免疫力。
随着我国改革深化,社会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倾向,利益结构的分化也逐渐加剧,社会上形形色色的腐朽落后思想同样会侵蚀一些党员、干部。
如果思想防线不牢、意志不坚定,就很容易受到腐败病毒的感染,甚至跌入腐败的泥坑。
大量情况表明,一个长期执政的政党,要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经受住各种消极腐败现象的考验是很不容易的,需要付出十分艰辛的努力。
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不管是谁、不管地位多高、其权力都应该被制约,强化权力制约和监督,努力形成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只有当“绝对权力”被分化成为“相对权力”,在各权力系统之间均衡分配权力,既互相独立、分离,又相互牵制和抗衡,才能切断权力寻租和一览独大的腐败链条,才能切实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的成效,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政治保证。
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建设人民真正当家做主的国家。
人民当家做主的初衷,我们不能忘记;前苏联建设的历史,我们不能忘记;动物庄园给我们敲响的警钟,我们不能忘记……
以史为鉴,切莫让动物庄园演绎的悲剧在现实中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