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机控制点火系统

微机控制点火系统


微机控制点火系统 微机控制点火系统原理示意图(电子配电):
电子配电之各缸独立点火
微机控制点火系统
各缸独立点火在发动机高转速时可以有较长的通电时间, 点火能量高;且点火线圈数量多,单个发热少,因此性能最 优,已得到普遍应用。
微机控制点火系统
第三节 点火提前角控制
点火提前角概念
点火提前角:从火花塞开始跳火到活塞运行到上止点的时
当前普遍采用闭磁路式:漏磁少、产生电压高。
传统电子点火—点火控制器
点火控制器功用:
控制点火线圈初级电路通断(接受点火信号发生器之信 号,切断时产生高压电),又称点火器。
传统电子点火—点火信号发生器
点火信号发生器功用:
周期性产生点火信号并传输给点火控制器,以控制点火 线圈初级电路。与分电器装配在一起,由分电器驱动。
压电式非共振型爆震传感器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
传统电子点火的缺陷
微机控制点火系统 微机控制点火系统原理示意图(机械配电)
开关信号
微机控制点火系统 微机控制点火系统原理示意图(电子配电)
电子配电之双缸同时点火(线圈分配)
1、4缸必有一 个无效点火
微机控制点火系统 微机控制点火系统原理示意图(电子配电):
电子配电之双缸同时点火(二级管分配)
最佳点火提前角影响因素
3、启动与怠速:由于转速很低,最佳点火提前角很小甚至不 提前。 4、爆燃:应用抗爆性差的汽油,应减小点火提前角。
除上述主要影响因素外,其他影响因素还有:冷却液温度、 压缩比、混合气成分、进气压力和温度、火花塞参数、燃烧 室形状等。
点火提前角控制
点火提前角确定: 实际点火提前角
成。是微机控制点火系统的一个“子功能”。
开关信号
爆震传感器
爆震传感器:
用于检测发动机振动频率并判断爆震,将电信号传输给 ECU,实现爆震控制。安装在发动机缸体侧面。
压电式共振型爆震传感器
工作原理:
压电效应:某些晶体受到压力后,两个表面产生电荷,进而产生电压 的现象。当外力去除后,电压消失。 爆震时气缸振动频率较正常燃烧要高,达到6—9kHz,与传感器固有 频率一致,此时出现共振,振幅最大,电压信号最大。
=初始点火提前角+基本点火提前角+修正点火提前角
初始点火提前角
初始点火提前角:
又称固定点火提前角,原始设定后存入ECU程序,一般为 5—10°。
发动机启动时,采用初始点火提前角。因为此时转速变化 大,进气管压力和流量信号不稳定,无法精确计算点火提前角, 此时由启动开关信号和转速信号判断启动状态后,采用初始点 火提前角。
将点火线圈产生的高压电引入发动机燃烧室内,并在其 电极间形成火花,点燃可燃混合气。
火花塞性能要求:(工作条件异常恶劣)
1)绝缘部分绝缘强度足够,能承受高压(30kV以上)。
2)能承受高温(近2000℃),且能承受冷热突变。
3)能承受强大的气体压力。 4)电极具有极强的耐腐蚀性。
传统电子点火—火花塞构造
点火系统分类
1、依照控制方式
1)传统机械触点式点火系统 2)传统半导体电子(信号触发式)点火系统 3)微机控制点火系统 2、依照配电方式
1)机械配电(分电器配电)
2)电子配电(无分电器,又称直接点火) 当前普遍采用微机控制电子配电点火系统。
传统电子点火系统结构及原理
传统电子点火系统结构组成(参照手绘原理图):
爆震的表现及危害:
发动机爆震严重时,气缸内发出尖锐的敲缸声(热敲缸), 对发动机缸体造成机械损伤,加剧气缸磨损,还会导致冷却 液过热,功率下降,油耗上升排放增加等问题。 发动机在一定程度轻微爆震时,反而会增大发动机动力, 节省燃油。
爆震的产生及危害
爆震产生的原因
1、点火提前角过大。 2、燃烧室积炭过多。 3、发动机温度过高。
基本点火提前角
基本点火提前角:
ECU根据主要影响因素(转速和负荷)确定的点火提前角。 其确定分“怠速”和“正常运行” 两种情况进行。
1、怠速时基本点火提前角确定
ECU根据节气门位臵传感器怠速信号(TDL),转速信号 (Ne)及空调开关信号(A/C)确定怠速状态下的基本点火提 前角=初始点火提前角+基本点火提前角+修正点火提前角
微机控制点火系统
第四节 爆震控制
爆震的产生及危害 发动机爆震
正常点火:从火花塞电极跳火引燃,火焰向远处有序延展。 爆震:又称“爆燃”,由于特殊原因,燃烧室内有多个起燃 点,各燃烧点相互作用并产生强烈的冲击。 爆震是一种不正产燃烧,危害极大。
4、压缩比过大。
5、空燃比不正确。 6、汽油辛烷值过低,抗爆性差。 发动机爆震控制即针对点火提前角这一影响因素进行控制。
爆震控制 控制依据及原理:
发动机即将爆震或轻微爆震时,动力性、经济性最好。 通过爆震控制,使发动机燃烧始终保持在爆震临界点,提高 发动机综合性能。(只在中、大负荷时控制)
爆震控制系统结构 爆震控制系统结构:由爆震传感器、ECU、点火控制器组
修正点火提前角
2、过热修正 冷却液温度过高时,为避免爆震,减小点火提前角。 如为怠速状态,为避免发动机长时间过热,增大点火提前 角。
修正点火提前角
3、怠速稳定修正 怠速时,由于负荷的变化(例如开启空调)引起发动机转 速的波动,ECU会根据情况对点火提前角进行修正,以稳定怠 速。 4、空燃比反馈修正 在反馈控制时,随着喷油量的修正,会带来转速的波动, 此时ECU会根据喷油量的变化对点火提前角进行修正。
传统电子点火—点火信号发生器 霍尔式点火信号发生器原理图:
传统电子点火—点火信号发生器
思考:
发动机一个工作周期,点火信号发生器产生多少个信号 方波?
传统电子点火—分电器 分电器功用:
把点火线圈产生的高压电依次分配给各缸火花塞,又称 配电器,属于机械配电,浪费电能。
传统电子点火—火花塞
火花塞功用:
1)低压电源 2)点火开关 3)点火线圈 4)点火控制器
5)点火信号发生器(与分电器装配在一起)
6)点火提前角调整装臵(与分电器装配在一起) 7)分电器 8)火花塞
传统电子点火—点火线圈
点火线圈功用:
把低压电转变为高压电,俗称“高压包”。
传统电子点火—点火线圈
点火线圈分为开磁路式和闭磁路式:
传统电子点火—点火线圈
传统电子点火—火花塞 火花塞自净温度:
落在绝缘体裙部上的汽油立即燃烧而不形成积炭的温度。 约500-750℃。低于此温度容易形成积炭,高于此温度容易发 生自燃,产生爆震。因此需要火花塞裙部具有良好的热特性。 根据热特性不同,火花塞分为“热型”和“冷型”两类。
微机控制点火系统
第二节 微机控制点火系统
传统电子点火的缺陷
传统电子点火系统具有以下缺陷:
1、由“机电组合”的点火信号发生器发出点火信号控制点火 控制器,同时由离心提前装臵和真空提前装臵等机械装臵分 别根据转速和负荷变化调整点火提前角(即点火时刻),具 有参考信号不完备,调整精度低等缺点。因此发动机综合性 能差。
2、分电器机械配电严重浪费电能,且配电精度低,现在已不 能满足需求。
间内,曲轴转过的角度。用以表征点火提前程度。
最佳点火提前角:保证发动机动力性、经济性、排放性等
综合性能最优的点火提前角。点火提前角控制即计算并保证 最佳点火提前角。
最佳点火提前角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
1、转速:转速越大、最佳点火提前角越大。
最佳点火提前角影响因素
2、负荷:负荷越大、燃烧速度越快,最佳点火提前角越小。
2、正常运行时基本点火提前角确定 正常运行时参考转速和负荷两个基本影响因素,通过查预 先存储在ECU中的MAP图确定基本点火提前角。
修正点火提前角
修正点火提前角:
ECU根据其他影响因素对点火提前角进行修正的部分。
分为暖机修正、过热修正、怠速稳定修正、空燃比反馈修 正、爆震修正等。
修正点火提前角
1、暖机修正 怠速暖机时,随着冷却液温度的升高,燃烧速度加快,点 火提前角修正逐渐减小。
微机控制点火系统
第一节 传统点火系统简介
汽车点火系统功用及要求
汽车点火系统功用:
把汽车电源低压电(12-14V)转变为高压电(1520kV),并依照发动机各缸做功次序适时的引入气缸内火花 塞电极,使之跳火点燃可燃混合气。
发动机对点火系统的要求:
1)产生足够的电压击穿火花塞间隙(击穿电压); 2)火花应具有足够的能量(50-80mJ)。 3)点火正时(各缸点火顺序和点火提前角)适应发动机工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