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 幼儿园课程的组织与实施

第三章 幼儿园课程的组织与实施


(四)争辩(案例p31) • 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于事物的理解, 从而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 因此,对同一事物,不存在唯一标准的理 解。在学前教育阶段,幼儿年龄小,社会 化程度偏底,幼儿经验的个体独特性更为 明显,那么,在集体教学情境中,对于同 一事物,不同幼儿有不同的理解,是很正 常的。特别是对教师首肯的某一答案提出 不同的看法,坚持维护自己的观点,则是 幼儿积极进行思考,真正从思想上参与到 学习活动中的表现。
(二)疑惑与发问(案例p30) • 疑惑所表明的是幼儿在高度关注学习内容 的同时又受到阻碍时的一种表情反应和状 态,也是思维的第一步。 • 发问,包括自我发问、向同伴求助性的询 问和向教师求助性的提问,表明幼儿自己 意识到他的疑惑和他所面临的问题,也表 明他在问题解决上的自觉主动的努力。
(三)探索(案例p31) • 探索是指多方寻求答案,是当遇到疑难问 题时,为解决问题而付出的系统的努力。 学习中的探索行为就是学习者解决问题的 行为。探索过程就是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 这一过程是学习者在意识到问题的基础上, 主动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探索行为可 以看作是幼儿主动学习的行为表现。
一、年龄班全年计划的制订 • 年龄班全年计划是一个整体性规划,一般由园领 导组织同年龄班教师集体制订。 二、年龄班学期计划的制订 • 学期计划由班级教师共同制订,它是依据年龄班 的课程目标和年龄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订出学期的 课程目标和学期各月(周)的活动安排。 三、年龄班周计划的制订 • 周计划同样由班级教师共同制订,它是在学期 计 划的指导下,订出每周的教育要点,并将教育教 学活动安排到周内的每天当中。 四、具体教育活动计划的制订 • 具体教育活动计划包括一日活动安排和活动计划, 也由班级教师共同制订。
第二节 幼儿园课程活动组织与 指导方式的选择
一、幼儿园课程活动的分类 (一)依据教师的指导方式,幼儿园课程活动分为 直接课程活动和间接课程活动 (二)依据组织形式,幼儿园课程活动可以分为集 体活动、小组活动、个别活动 二、幼儿园课程实施的理论依据 (一)教师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是课程实施的灵 魂 (二)课程目标是课程实施不可缺少的要素 (三)尊重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是课程实施的保障
四、教育理念对教育过程实施的影响 常见的错误教育理念包括: (一)对学习的理解 • 幼儿知识的获得就是知识由外向内的迁移过程, 迁移过程的实现依靠教师的直接教学,只要教师 教了幼儿学了就可以。 (二)对待学习者的观点 • 教师把幼儿视为被动无能的个体 (三)对知识的理解 • 教师认为只有用语言表达出来的知识才是知识 (四)对教学的理解 • 教师把教学看做是知识传递的过程,只要“教” 了,幼儿就一定能学会
• 要引发幼儿内在学习动机应考虑两个条件: 一是要使获得的新知识经验与儿童原有经 验之间保持适当距离,既要相关联,又要 适度新颖。可以引起我们最大兴趣的事物 是已知与未知的混合物。 二是使儿童学习的新内容同已有的经验和 思维方式、活动方式之间构成矛盾。只有 让儿童意识到矛盾,他们才会有诸如“为 什么、不可思议、不明白、想想、查查、 做做”的问题意识、才会兴致勃勃地致力 于课题、问题的解决。 (案例p33)
第三章 幼儿园课程的组织与实施
• • • • 幼儿园课程组织与实施的实质 幼儿园课程活动组织与指导方式的选择 幼儿园课程计划的制订 课程实施与幼儿的主动学习
第一节 幼儿园课程组织与实施的实质
• 幼儿园课程的组织包括编制幼儿园课程内 容、选择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方 式、制订幼儿园教育计划三个层面的工作 内容。 一、幼儿园课程组织与实施涉及的三大要素 (一)学习者 (二)教育者 (三)教育情境
一日活动安排是对一天的各个具体时段中 的活动作出安排。这种安排一般要注意以 下几个方面:各种类型的活动要综合考虑、 平衡安排;遵循动静交替的原则;尽量减 少环节的转换,并使用相对稳定的一日日 程表以形成制度。 活动设计是对具体教育活动的展开过程进 行设计。其具体内容包括活动目标、活动 内容、活动环境创设、活动步骤和方法及 教师指导。活动设计工作一般由确定目标、 设计活动、观察或评价三个环节组成。
第四节 课程实施与幼儿的主动学习
一、幼儿园集体教学中幼儿主动学习的表现 (一)专注(案例p29) • 所谓专注,指的是幼儿对事物和活动的注 意,包括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在主动学 习中的注意是一种典型的有意注意。这种 “有意注意”的外显行为和状态即表现为 通常所说的“专注”。集体教学情境中, 幼儿学习教学内容时的”专注”表明的是 这样一种行为:表情的反应、个体所处的 状态全神贯注、在没有外部干扰增强的情 况下自我的努力。
Hale Waihona Puke 1.幼儿园集体教学中幼儿主动学习的表现? 2.何谓专注、疑惑与发问、探索、争辩、 协 商? 3.个别帮助与幼儿的主动学习教师易出现的 问题? 4.不适当的评价对幼儿主动学习的影响? 5.幼儿园课程实施中的几个矛盾?
(二)个别帮助与幼儿的主动学习 • 个别帮助是发生在教师与儿童个体之间的 教育行为,多发生在幼儿的操作活动中在 这方面,容易出现以下两个问题: 1. 重视活动的结果,个别指导流于形式,幼 儿主动探索欲望受到压制 2. 对与教师预期不一致的个别行为疏于指导, 幼儿主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无法解决
(三)要求实践与幼儿的主动学习 • 要求实践即要求幼儿进行某项学习性活动, 在主动学习过程中包括外部实际动作和内 部心理动作。教师要求幼儿进行的实践活 动主要有动手操作和语言练习两大类。 (四)评价与幼儿的主动学习 • 在这方面,容易出现以下两种问题: 1.简单否定,使幼儿感受挫折,学习的 主动性下降 2.评价空洞,使幼儿无法获得学习本身的 信息
二、幼儿园课程组织与实施的实质 隐喻一 课程组织是一幢建筑的设计图纸,课 程实施则是具体的施工。 隐喻二 课程组织是一场球赛的方案,这个方 案是赛前由教练员和球员一起制订 的,课程实施则表示球赛进行的过程。 隐喻三 课程组织可以被认为是一首乐谱,课 程实施则是作品的演奏。
• 这三个隐喻,基本反映了幼儿园课程实践中的三 种不同情况: 第一种 课程组织是由教师自己或他人预先拟定的, 教师实施时严格按照计划进行。 第二种 课程组织是由教师自己或他人预先拟定的, 教师在实施时基本体现原设计的意图,也可 以加进自己的理解或想法,或根据实施时的 具体情况而加以灵活地调整。 第三种 课程组织首先是由教师和学生们一起商定 的,既可以是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决定主题 或基本内容,也可以是教师根据对幼儿活动 的观察了解,发现他们的兴趣和需要之后作 出决定。
三、课程实施中教师的教育行为 (一)集体教授与幼儿的主动学习
集体教授 行为


听 儿 童 提 问


向 儿 童 提 出 要 求
向 儿 童 提 问 知 识
听 儿 童 回 答 问 题
启 发 儿 童 思 考
听 儿 童 回 答 自 己 的 想 法
• 教师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 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幼儿学习的好奇心 2. 提出挑战性任务,启发幼儿思考,激发幼 儿探究的欲望 3. 恰当明确的提问,引发幼儿积极思考 4. 避免言语讲授过长,使幼儿陷入游离状态 5. 避免笼统模糊的提问,使幼儿的思维陷入 混乱
(五)协商(案例p38) • 当幼儿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主动向别的 小朋友求助,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是 幼儿主动学习的表现。因为这一行为是幼 儿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而自觉寻求问题解 决方法的表现。
二、课程组织与实施中影响幼儿主动学习的 因素 • 课程组织与实施中影响幼儿主动学习的主 要因素与幼儿兴趣、课程内容和儿童的已 有经验有关。 • 幼儿的兴趣是引起幼儿内在学习动机的主 要内容。
五、幼儿园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几个矛盾: 1.教师的课程内容与幼儿的学习兴趣的矛盾 • 教师预先选择的课程内容常常不符合孩子的兴趣, 而幼儿感兴趣问题,特别是随时随地地在其生活、 学习的过程中产生和发现的、急于想知道或解决 的问题,却不能及时纳入到课程中来。 2.预想的教学程序与实际活动进展的矛盾 • 教师预先设想好的教育目标和教学程序、进度、 重点等与实际的活动进展情况不相一致。 3.幼儿园的教学管理方式与课程实施的矛盾 • 教师工作是以政府领导检查为目的,从而割裂了 教师教的结构和幼儿学的关系,以致无暇顾及幼 儿学习的兴趣需要。
第三节 幼儿园课程计划的制订
• 所谓制订幼儿园课程计划,即指依据课程目标, 对一定时段内的教育工作系统地进行设计和安排。 • 幼儿园课程计划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 教师按课程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和组织的 教育活动; 2. 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安排与组织;幼儿自选活动 的组织与指导; 3. 幼儿园教育环境的创设与利用; 4. 幼儿园家长工作及与社区的联系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