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锡伯族历史文献述略

锡伯族历史文献述略


人物有参考价值。如《锡伯族历史名人——特纳》等是民国三十六年
(1947)新疆特克斯县苏福林锡伯文手抄本;又如《萨拉春》、《记朱萨 满》等,这些对于研究锡伯族历史人物有参考价值。 三、汉语锡伯族历史文献 汉语的锡伯族历史文献主要来源于有四个:官修政书、地方史 志、文人笔记和民间游记以及家族谱牒等资料。 1.官修政书。官修政书主要是指清代和稍后成书的《八旗通 志》、《钦定盛京通志》、《皇朝通志》、《清朝通典》、《大清一统志》、《钦 定大清会典事例》、《朔方备乘》、《元秘史注》、《圣武记》、《清史稿》、 《皇朝掌故汇编》、《皇朝琐屑录》等,总字数达五万左右。这些资料除 论及锡伯族源、族名、活动地域、迁移情况外,主要记录了清代锡伯 族在东北的驻守台站、防守卡伦、从征保边、垦荒造田和被频繁调遣 的历史事实以及与周围民族的关系等。 2.地方史志。这部分资料分为东北和新疆两个部分。东北部分 主要来源于清代或民国初成书的《黑龙江外记》、《柳边纪略》、《吉林 通志》、《吉林外记》、《岫岩县志》、《凤城县志》、《开原县志》、《呼兰府 志》、《黑龙江志稿》、《黑龙江乡土录》、《东三省舆图说》、《东北地方 沿革及其民族》、《辽海丛书》等,总字数达三万。新疆部分主要来源 于清代和民国年问成书的《钦定皇舆西域图志》、《新疆舆图风土 考》、《西陲总统事略》、《西陲要略》、《新疆识略》、《新疆图忐》、《伊犁 府志》、《锡伯营总管档房事宜》等,字数有九万余。这些资料分别论 及了锡伯族的族源、族名、活动地域、迁徙情况、屯垦戍边、平叛战 乱、民族关系、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尤其是对新疆锡伯族西迁后 的活动记录更为详尽。 3.文人笔记和民问游记。一些文人笔记和民间游记等也极具参 考价值,如杨宾的《柳边纪略》,博明的《西斋偶得》、《新疆游记》等。 4.家族谱牒。谱牒是重要的文物资料。民间的家族谱牒中关于 锡伯族的记载也很多,目前在沈阳、大连、新疆等地都搜集到了许多 有价值的谱牒,除瓜尔佳氏(关氏)之外,还有其他姓氏的家谱,这些 谱牒资料为探讨锡伯族族源提供了直接的证据。如在沈阳发现的 《完颜家族谱》、《锡伯族安佳氏宗谱》等对于研究盛京锡伯族有极为
注:①本文所使用的敦煌文献均来自黄永武主编《敦煌宝藏》(台湾:新文丰出 版公司印行.1985年),在标示上采用了学术界的通行标准。其中,“英国国家 图书馆收藏敦煌文献斯坦因(stein)编号”简作“S.”,“法国国立图书馆收藏敦 煌文献伯希和(Pelliot)编号”简作“P.”。 参考文献 f1 1谭蝉雪.敦煌民俗fMl.甘肃教育出版社.2006.
出版发行,对锡伯族史的研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些锡伯族历史
档案都是首次公布,它的编译出版填补了锡伯族史料的空白,为锡 伯族历史研究创造了有利条件,锡伯族史的研究范围得以拓宽,社 会影响渐渐扩大,引发了大量的著述。这些著述的有关章节及文章, 都直接或间接引用了清代满文档案史料,使之有了一定的广度和深 度。如1993年,贺灵和佟克力编撰37万字的《锡伯族史》就是立足
于掌握了这些已经公布的清代满文档案的基础上,才能够做到设置
如此之多系统而全面的章节。如果不掌握这些满文档案资料。要达 到目前如此深度和广度,是不可能的。 2.《锡伯族民间散存清代满文古典文献》。2008年,在“全匡I少数 民族优秀图书出版资金资助项目”的大力资助下,将锡伯族民间保 存的仅有的几十件满文古典文献影印出版为《锡伯族民间散存清代 满文古典文献》。共收录了44件作品,其中绝大多数为原件,少数为 佚失原件的复印件或传抄件。 二、锡伯文的历史文献 1.已出版文献。根据佟克力《锡伯族研究资料和研究综述》中列 举的资料来看,目前已出版的有四部:《清代锡伯族档案史料选编》、 《锡伯族历史资料拾零》、《锡伯骑兵连纪实》和《锡伯族习俗志》。《清 代锡伯族档案史料选编》收录的是清代满文档案中有关锡伯族史料 389件,内容涉及东西北锡伯族在清代的经济、政治、文化、驻防出 征、迁徙屯垦等方面的活动情况,均系第一手资料。《锡伯族历史资 料拾零》由肖夫搜集整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古籍办公室编。收录了 沈阳“锡伯族家庙”太平寺碑原文、《锡伯营档房事宜》部分原件、伊 犁八庙原名称、察布查尔尚学会章程、清代从京城至伊犁的站名称 和数目等珍贵史料。《锡伯骑兵连纪实》由吴连胜撰写。作者以亲身 经历记述了1944年组建的锡伯骑兵连在新疆伊犁爆发的“i区革 命”中,为各族人民的翻身解放,同国民党反动派英勇斗争的事迹。
万方数据
能纠正以往的错误,维护历史的本来面貌。”文中就列举锡伯族原住 地的考证一例。众学者利用满文档案中关于锡伯族历史的文献把阎 崇年关于锡伯族原住于都伯纳的观点推翻,就是满文文献对锡伯族 历史研究的重要作用之一。 1.《清代锡伯族档案史料选编》。《清代锡伯族档案史料选编》的
诗》、《拉希罕图之歌》、《杂诗佚文集》、《锡伯文化》、《锡伯族迁徙考 记》等;戏剧曲子类,如《秦香莲》、《梁山伯与祝英台》等根据其汉文 剧本翻译、改编为锡伯文剧本。(3)翻译文学类。锡伯族是一个“天才 的翻译民族”,精通数种语言,有着良好的文学翻译传统。由于历代 许多佚名译者和念说者的辛勤劳作,汉族的《三国志演义》通过再创 作,成了妇孺皆知的诗歌体《二三国之歌》。其他如《西游记》、《东周列 国志》、《岳飞传》、《包公传》等均有锡伯文译本流传。(4)人物传记 类。这类历史文献主要是一些锡伯族历史名人,对研究锡伯族历史

口辽宁社会科学院董丽娟
摘要锡伯族的历史文献,散见于各种明末清初的书籍、官方文献(文书、档案等)、方志、民间游记、民间文学、考古发现的碑
刻以及与锡伯族有关各民族的历史记栽中。 关键词锡伯族历史文献概述 锡伯族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活动在历 史舞台上,为构建中国多元化的民族文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007年10月,由国家民委组织实施的国家“十一五”时期重点文化 项目《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锡伯族卷》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 版社正式出版。《提要》以翔实的史料,完备的体例,严谨的结构,简 洁的文字,客观准确全面地介绍了锡伯族书籍类、铭刻类、文书类、 讲唱类等古籍文献的情况。除上述从体裁上对锡伯族历史文献的分 类外,还可以从记载锡伯族历史文献的语言种类方面对其划分。如 《旧满洲档》、《满洲实录》、《满文老档》等都有关于锡伯族的记载。除 了满文史料和相关记载外,在汉文、蒙古文史料当中也散存着一些 关于锡伯族的记载,都是极其珍贵的文献资料。此外,一些保存完好 的碑刻,也是记载锡伯族历史和文化的宝贵文献资料,同样具有极 高的史料价值。 一、满文历史文献 在清朝300多年的历史中,满语满文被尊为“国语国文”加以推 广和运用,尤其是清朝中央政府更是以法律手段来严格推行,这使 满语满文成为官方的语言文字,形成了卷帙浩繁的满文档案。这些 用满文记载了有关政治、经济、军事、职官、调迁、屯垦、文化、社会生 活、风俗惯制、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民族关系和涉外关系等问题的 历史文献资料,可谓数量巨大,内容丰富,这些档案都是当时大臣写 给皇帝的奏折、题本、朱批、实录、圣训、玉牒以及与外国往来的国书 等重要文件,是用满文书写的,都是清朝国家机关在处理具体公务 过程中自然形成的记录,具有原始性、客观JI生、可靠性和系统性。这 些档案不仅填补了以往研究清史与满族史中因缺乏重要史料而出 现的空白;同时,它也是研究我国其他各兄弟民族历史的珍贵文献, 其中就有很多关于锡伯族的记载,这些资料的发掘、收藏和整理对 锡伯族历史的研究具有极为珍贵的价值,清史专家王钟翰认为满文 档案是“中华民族文化中极为珍稀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瑰宝”。 赵彦昌在《满文档案与清代民族史研究》一文中指出:“以满文 档案为依据来研究民族史能够使自己的观点和理论更有说服力.并 蔗汁酿造的甘蔗酒。在唐五代敦煌的酒店中出售的胡酒应该不会缺 少甘蔗酒。当时与敦煌l临近的高昌王国除酿造葡萄酒外,还用梨、 桃、桑葚等造酒,并且水果造酒方法大致与葡萄酒相同:将葡萄汁、 梨、桃、桑葚等放入器皿中,密封发酵,一定时日以后,取出在锅中熬 制,滤去渣滓,即得葡萄酒和各种果酒。敦煌号称瓜果之乡,在敦煌 文书中出现大量果园,说明当时水果有一定数量的产出,如S.2074
《吐蕃占领敦煌时期某寺白面破历》记载:“六月十五日,出白面j
斗,修桃园众僧,付萦。”S.m53((乙巳年或某寺诸色人破历算会残 卷》载:“豆二斗,修桃园载:“粟三斗,沽酒,大众下桃来就僧统院分时看判官等 用。”S.6981((年代不明诸色解斗破历》载:“粟一斗,下奈子日就园看 判官用。”“奈”,俗称“沙果”,也是当时较多出现的一种果子。除了葡 萄、桃、奈之外,在敦煌种植的水果几乎包括了当时中国北方所有的 水果,有梨、果子、杏、枣、胡枣、胡林子等。在接受了西域传来的酿造 果酒的方法之后,敦煌肯定会有果酒出现。所以各类果酒也应是唐 五代敦煌酒店中出售的胡酒品种。
那。”P.2863((李吉子等施^疏七件》:“诃梨勒一颗,充乳药。”s.5901 《某僧向大德乞药状》中列有多种药名,其中就有诃梨勒。敦煌卷子 P.3378:“疗人腹皮痛不_tlzTY:当归、艾、诃梨勒,煎汤服之差(瘥)。” 敦煌本地似并不种植诃梨勒,在敦煌使用的诃梨勒应是由西域胡商 贩运而来。当地店铺中就有诃梨勒出售,P.3644《店铺招徕叫卖口 号》日:“某乙铺上且有:橘皮胡桃瓤,栀子高良姜,陆路诃黎勒,大腹 及槟榔……”除药用外,诃梨勒最主要的用途是酿酒。李肇《唐国史 补》卷下载:“又有三勒浆类酒,法出波斯。三勒者,谓庵摩勒、毗梨 勒、诃梨勒。”唐代韩鄂所著《四时纂要》卷四记载了酿制这种酒的具 体方法:“诃黎勒、毗黎勒、庵摩勒,以上并合核用,各三大两。捣如麻 豆大,不用细。以白蜜一王卜,新汲水三斗,熟调,投干净五斗瓮中,即 下三勒末,搅和匀,数重纸密封。三四Et开,更搅。以干净帛拭去汗, 候发定,即止。但密封,此月(指阴历八月)一日合,满三十日即成。味 至甘美,饮之醉人,消食,下气。须是八月合即成,非此月不佳矣。”敦 煌是当时的国际化大都市,此种胡酒应该可以在市面上经常见到, P.2629((归义军衙内酒破用历》载:“廿一日支纳诃梨勒胡酒一瓮”, 可能就是以诃梨勒为原料酿制的酒,应与“三勒浆”相去不远,敦煌 胡人较多,以胡法酿酒也不足为奇。敦煌城中有许多粟特人开的酒 店如康家店、安家店、何家店、石家店、曹家店等,诃梨勒胡酒或许是 粟特酒店经营酒类的一种。 三、果酒 果酒.顾名思义是用水果酿造的酒。之所以把果酒归入胡酒一 类,是因为其酿造方法并非来自中原内地,而是来自域外。敦煌文书 P.3033((印度制糖法》中就记载有“甘蔗其下来水造酒也”,就是用甘
相关主题